Zhang, C., Ma, Y., Zhao, X. Kinetic modelling of aflatoxins B1 conversion and validation in corn, rice, and peanut during thermal treatments[J]. Food Chemistry, 2011, 129: 1114-1119.
Wang, D., Wang, X., Zhang, C., Ma, Y. and Zhao, X. Calf thymus DNA-binding ability study of anthocyanins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s (Ipomoea batatas 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 59: 7405-7409.
Zhang, C., Ma, Y., Zhao, X. Effect of drying treatments on anthocyanin, fumonisin B1, aflatoxin B1 content of anthocyanin extract from purple corn (Zea may L.) in north China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335-336: 1396-1401.
张海英,女,副教授,博士,1976年生,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的教学及研究工作。近5年来,在相关研究领域主持和参加研究课题1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
联系电话:010-80794186
E-mail:zhanghaiying8079@sina.com
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简历
填表时间: 2012 年 11 月 25 日
姓 名
刘慧
性 别
女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
1963.05
民 族
汉
职 务
籍 贯
湖南邵东
职 称
教授
最高学历
硕士研究生
最高学位
工学硕士
联系方式
010-80799174
E-mail
一、 学习工作
经历
1982年9月于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读大学本科,1984年9月保送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学习。2001年6月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攻读发酵食品方向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7-2001.7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任教,2001.8-至今,于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04.9-2012.3曾担任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主任。
二、社会职务
《乳业科学与技术》第二届编委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终身会员;中国食品学会高级会员。
三、主讲课程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发酵工艺原理》
四、研究领域
和方向
现任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食品营养与功能方向带头人,长期从事食品微生物学技术与功能性发酵食品和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及功能产物的研究与利用。
五、奖励及
其他
1.主编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于2004年12月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
2.主编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于2007年12月评选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12年9月获北京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主编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于2009年1月荣获北京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主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于2012年9月荣获北京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5.主持的《食品微生物学》北京农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于2007年及2009年两次荣获校级优秀课程称号。
6.主持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于1997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利用藏灵菇源产胆盐水解酶的酵母菌生产功能性牛奶酒技术”
获第二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主持)
8.《优质酸奶菌株选育及生产发酵剂研制》黑龙江省教委项目,于2000年2月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副主持)
9.《食品防腐剂Nisin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省科委攻关项目,于2000年2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
10.2010年9月获2008-2010年度北京农学院“教书育人标兵”称号。
11.1996年9月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
12. 2012年11月荣获《第二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杰出科研人才奖”。
13. 2011年1月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负责人”称号。
六、近五年
科研经历
(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主持完成2006-2008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藏灵菇益生菌产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理功能的研究”(50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