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电影学院 /2013-09-15

本培养方案是电影学专业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总体规划与基本要求,它是各个系、导师制定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既体现国家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实事求是,充分发挥我院专业优势,以形成我院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特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博士生,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优秀;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有为文化、科学事业献身、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

  掌握系统深入的电影学专门知识,把握本学科的前沿课题;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迈向国内、国际学科前沿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社会、文化、艺术知识和较强的电影创作研究能力;立足于现代电影技术发展的新高度及现代电影理论研究的前沿,深入探索和研究世界电影创作理论和规律;熟练地运用第一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电影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造性成果。

  本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可以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电影技术、艺术研究部门独立从事电影专业教学工作和电影学理论研究工作;也能够在相关电影部门担任策划、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

  本专业博士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完善的人格。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博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 电影艺术创作理论

  2. 电影技术理论

  3. 电影历史及理论

  4. 电影文化及批评

  三、学习年限:

  脱产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为3年。

  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为4年。

  四、教学培养计划:

  教学培养计划是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的在学期间如何实施教学并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达到本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要求的必要依据和考核指标。

  本着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原则,导师应在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修改好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

  教学培养计划主要内容:

  1. 教学培养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

  2. 学习方法及成绩考核:针对博士生的本科、硕士专业背景和本人素质,确定本研究方向的学习、 研究主要方法,确定成绩的考核形式。

  3. 学位论文选题范围及形式:首先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选题及其学术意义,明确其研究课题的范围及论文的形式。

  4. 学位论文要求及具体安排:确定与论文有关的计划,开题报告时间、论文撰写安排;论文进度和具体细节要求等。

  5. 必读书目及相关参考书目:其中包括文化、艺术基本理论专著、电影学各个专业专著,国内外与电影学研究方向相关的专著、专业杂志,以及经典性的电影作品和有代表性的影像作品及研究资料。

  6. 科学研究计划。包括: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有关科研工作的具体计划,对科研课题、科研方式及其手段、步骤、内容和要求的规定;

  7. 选修和补课计划安排:针对跨专业者或者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缺乏者所安排的选修课和补修的课程。

  8. 其他培养环节。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在必修课中包含三类课:

  (一)共同课:

  1. 政治理论课

  2. 外语

  (二)基础理论课:

  学科前沿课。由若干专题组成,主要介绍该学科学术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争论的焦点、热点问题。

  方法论课。旨在使博士生能够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其知识结构更趋完善。

  (三)专业课:

  一般为两门。专业课程必须带有科研性质,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

  以上共同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共6门必修课程的考试,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

  选修课可由导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需要确定。

  六、学科综合考试:

  本专业对博士生严格执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

  学科综合考试的目的,是对博士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以便确定其能否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学科综合考试的内容要按"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选定,既要涵盖从事电影学学科领域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也要包括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对理论研究问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一般在论文开题报告之前(第三学期末)举行。考试方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笔试加口试。考试时间不少于1小时30分钟。

  考试由学院综合考试委员会主持进行。由3名以上教授委员组成综合考试委员会(或者小组),以委员(成员)分别打分、最后加总、平均后的成绩为准。成绩未达到70分者为不合格,须重修有关课程,一年后重新参加综合考试。

  七、科学研究:

  本专业博士生以科研为主,整个培养阶段都应该把科研作为保证培养质量的中心环节,其在校学习期间专门从事科研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

  博士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系统、规范的科学学术研究思想、方法的训练,全面掌握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和现状,确定独立的研究课题,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自如地检索文献、收集资料、研究影像资料、阅读外文书刊、进行学术调查和参与艺术创作。

  博士生研究课题应纳入所在院、系(研究所、教研室)的科研工作规划,导师要吸收博士生参与本人的研究课题和艺术创作。

  建立对博士生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定期统计、通报制度,即以学年为时限,每年定期将博士生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科研、学术论文的题目、字数、刊物名称、期(刊)号等有关情况予以书面通报的制度。在校期间,博士生应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至少2篇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每篇不少于 3000字。

  凡在校期间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发表学术论文的博士生,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全面训练的重要环节,是运用综合专业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步骤。

  (一)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本专业博士生执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

  博士生必须写出不少于5千字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开题报告会须在学位论文答辩的一年前举行(一般为第四学期初)。开题报告会上要充分论证所研究题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明这个题目在国内、国际上分别处于什么水平,需要解决的难点是什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具体方案,理论创新之处,突破之点,说明本人已经取得的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具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由3名以上(含3名)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该论文选题的先进性、学术性、可行性、科学性以及能否做出创造性成果等进行考察,签署是否同意该学位论文选题的总体评价意见。

  开题报告不合格的,必须明确做出决定,确定是否进行修改或者择时重新开题。重新开题又未获通过者,按结业处理。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最终体现在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上。

  博士学位论文原则上应是在本研究方向范围内、在研究题目范围内学术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科研成果。论文应该对电影学学科建设、电影艺术创作及电影艺术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现实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学位论文字数要求为8万-15万字,论文摘要1500-2000字。论文应按照研究生部统一规定的格式撰写。除了按照研究生部规定的数量提交论文摘要和本文统一装订成册的论文,还必须提交电子版的学位论文。

  导师必须认真负责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整个撰写工作,必须认真阅读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严格把好推荐关。不得推荐水平不够、质量不高的学位论文。发现抄袭应立即停止答辩,并进行严肃批评,必要时应给予处分。

  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前两个月按规定要求的文本形式提交学院研究生部,不能如期完成者,需事先提出文字申请,经批准后可以推迟答辩或延长学习期限,学习期限最多可延长至六年。

  论文评语必须写出不足之处,否则不能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结论,可以有四种:一是通过;二是原则通过,责成部分修改,论文修改后经指定的委员会审核同意,可按时授予学位;三是不通过,责成修改,可以重新答辩;四是不通过。第二、第三项应占一定比重。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充分发挥学院电影教育的传统和特点,充分依靠教师的团队作用和学术成果,充分发挥专业指导教师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依靠系(研究所)的学术群体培养机制。

  调动和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

  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后应参加必要的专业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参加学院各种各样的研讨班,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论文的前期准备各项工作。

  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所撰写的学位论文题目,成立由教授和有经验的副教授参加的3人以上(含3人)的导师指导小组来共同指导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任指导小组组长。

  北京电影学院

  2004年11月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