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专业代码:080201 获得授权时间:1981年
2.学科、专业简介: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我校最早创建的学科之一,1981年获准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1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本学科所在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0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及****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主要研究先进制造模式、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制造过程的控制与自动化。目前已形成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2人,博士生导师3人。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充足,课题来源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等。
3.研究方向
a.机械制造计算机综合自动化
b.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系统
c.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d.动态测量及智能控制技术
e.数控技术及数控系统
4.学习年限:
二年至二年半。规定总学分:28—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二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分 |
考核学期 |
考核性质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考试 |
考查 |
|||||
学 位 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4(12*) |
1 |
|
√ |
|
√ |
必修
|
|
自然辩证法 |
36(18*) |
2 |
√ |
|
|
√ |
|||
第一外国语(一) |
120 |
4 |
√ |
√ |
|
√ |
|||
数值分析 |
32 |
2 |
√ |
|
|
√ |
选修不少于4学分 |
||
数理统计 |
32 |
2 |
√ √ |
|
|
√ |
|||
随机过程 |
32 |
2 |
|
√ |
|
√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
48 |
3 |
|
√ |
|
√ |
|||
矩阵理论 |
40 |
2.5 |
√ |
|
|
√ |
|||
最优化方法 |
32 |
2 |
|
√ |
|
√ |
|||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
32 |
2 |
√ |
|
|
√ |
选修至少5学分,不选的也可作为选修课 |
||
机械系统动力学 |
32 |
2 |
√ |
|
|
√ |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32 |
2 |
√ |
|
|
√ |
|||
系统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 |
32 |
2 |
√ |
|
|
√ |
|||
现代控制工程 |
32 |
2 |
√ |
|
|
√ |
|||
机械优化设计 |
32 |
2 |
√ |
|
|
√ |
|||
摩擦学原理及应用 |
32 |
2 |
√ |
|
|
√ |
|||
机构学 |
32 |
2 |
√ |
|
|
√ |
|||
CAD/CAE/CAM |
32 |
2 |
√ |
|
|
√ |
|||
工程信号处理与分析 |
32 |
2 |
√ |
|
|
√ |
|||
非 学 位 课 |
数控技术 |
32 |
2 |
|
√ |
|
√ |
选修至少 12学分 |
|
机械工程实验与技术 |
32 |
2 |
|
√ |
|
√ |
|||
金属切削理论 |
32 |
2 |
|
√ |
|
√ |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
32 |
2 |
|
√ |
|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
32 |
2 |
|
√ |
|
√ |
|||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
32 |
2 |
|
√ |
|
√ |
|||
齿轮啮合原理 |
32 |
2 |
|
√ |
|
√ |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
32 |
2 |
|
√ |
|
√ |
|||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
32 |
2 |
|
√ |
|
||||
机械人及应用 |
32 |
2 |
|
√ |
|
||||
模态分析 |
32 |
2 |
|
√ |
|
||||
机械振动 |
32 |
2 |
|
√ |
|
√ |
|||
计算机图形学 |
32 |
2 |
|
√ |
|
√ |
|||
机械故障分析与诊断 |
32 |
2 |
|
|
√ |
√ |
续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分 |
考核学期 |
考核性质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考试 |
考查 |
|||||||
非 学 位 课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2 |
2 |
|
|
√ |
√ |
|
|||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
32 |
2 |
√ |
√ |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
32 |
2 |
√ |
|
√ |
||||||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
32 |
2 |
√ |
√ |
|||||||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
32 |
2 |
√ |
√ |
|||||||
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
32 |
2 |
√ |
√ |
|||||||
可靠性理论及分析 |
32 |
2 |
√ |
√ |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32 |
2 |
√ |
√ |
|||||||
微机原理及应用 |
32 |
2 |
√ |
√ |
|||||||
润滑理论 |
32 |
2 |
√ |
||||||||
表面形态建模与仿真 |
32 |
2 |
√ |
|
√ |
||||||
摩擦化学与润滑技术 |
32 |
2 |
√ |
√ |
|||||||
摩擦学实验与测控技术 |
32 |
2 |
√ |
√ |
|||||||
工程噪声和振动分析基础 |
32 |
2 |
√ |
√ |
|||||||
并行设计 |
32 |
2 |
|
|
√ |
|
√ |
||||
相似学 |
32 |
2 |
√ |
√ |
|||||||
柔性制造系统 |
32 |
2 |
|
|
√ |
|
√ |
||||
生物机械工程 |
32 |
2 |
|
|
√ |
|
√ |
||||
技术标准化 |
32 |
2 |
|
|
√ |
|
√ |
||||
必修环节 |
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
1 |
√ |
||||||||
2.论文中期报告 |
|
√ |
|||||||||
|
|
|
|
|
|
|
|
|
|
|
|
注:*括号内为课外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