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3-05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介绍
2012-10-30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中国高校首家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非洲研究院,旨在以高起点、国际化的视野,聚集有志非洲研究之英才,经若干年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学科综合、队伍一流、管理先进的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国际交流为一体的非洲研究机构,以学术服务于国家外交、地方建设及学校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对非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喀麦隆雅温得大学建立汉语教学中心(现为孔子学院),2001年开始承担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教育援非培训项目,2003成为国家教育援外基地,2006年承办教育部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2007年在教育部支持下正式组建非洲研究院,随后在外交部支持下成立中非合作论坛研究中心。
  非洲研究是浙江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由校党委书记陈德喜、校长吴锋民出任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聘请著名非洲研究专家、“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获奖者刘鸿武教授作为浙江省特聘教授担任院长,徐今雅研究员担任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研究院现有全职人员27人,其中教授4人(博导2人),副教授(硕导)9人,讲师8人,科研人员均有博士学位。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优秀教师、省有突出贡献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优秀课题奖等。
  研究院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4个研究所,建有典藏丰富的非洲博物馆,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非洲建有孔子学院和海外研究基地。图书资料中心和数据库有非洲领域藏书5000余种(外文原版2000种),期刊90余种(外文原版34种),建有中、英、法、豪萨、斯瓦希里五种文字的院学术网(ias.zjnu.cn),办有院刊《非洲研究》。是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教育部“中非大学20+20合作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区域(非洲)问题研究高级人才培育计划”的项目单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高校省级创新团队,拥有非洲政治一级学科硕士点,非洲教育、非洲史二级学科硕士点,与非洲多个国家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校还建有中非国际商学院,各学院还设有非实体的非洲交通、非洲地理、非洲艺术研究中心。
  作为国家对非事务智库,非洲研究院秉持“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治学理念,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为主攻方向,承担了大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外交部、中联部、国开行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多次在非洲主办研讨会,深入非洲开展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交大量内部咨询报告,多项政策建议被采纳,受到温家宝总理、副主席(出席我院在南非举办的国际会议)、唐家璇国务委员的嘉奖与批示。编纂的八大系列120卷《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非洲文献集成,外交部副部长翟隽撰写《总序》给予高度评价,已出版的《中非合作五十年:背景、进程与意义》(英文版)、《全球视野下的达尔富尔问题研究》等经外交部及中国驻非使馆广泛推介,对世界了解中非关系起到积极作用,受到杨洁篪外长表扬。2009年研究院吸纳国内外专家组成团队,中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标志研究院步入国内非洲研究领先行列。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编《教育部简报》67期刊发专文《浙江师范大学积极开展非洲问题研究,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对非洲研究院工作做了专题报道和高度评价。2011年研究院成功创办国内第一个“中非智库论坛”,搭建了中非民间交流的新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研究院成立以来,非盟、我国外交部、中联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浙江省领导及中国驻非使节、非洲驻华使节等众多政府官员、海内外著名学者先后来院视察访问,受聘担任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前来合作研修的非洲和欧美学者与留学生与日俱增。非洲研究院有一流的科研条件,浓郁的非洲文化氛围,是研习学问之理想场所,愿与海内外学术机构紧密合作,共推中国非洲研究事业之进步。





相关话题/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