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要求(有更新!)(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10-10


《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题  型    题  量    分值    时间(分钟)
1    名词解释    15个汉/英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    60    60
2    问答题    简答知识点形式3个    30    30
        计算形式1个    15    15
        应用型论述知识点形式3个    45    75
合计    150    180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目的
《化工原理》是全日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各种对各种单元操作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食品工业生产实际,正确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能力,及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选型、工程设计和定量过程分析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能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基础理论及主要单元操作的操作原理及典型设备构造;工艺设计、设备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能否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的范围主要如下:
1. 流体流动和设备。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规律,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机械能守恒方程。能够灵活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掌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泵的特性曲线、工作点和流量调节;能够进行涉及泵的基本计算。
2. 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及应用、不同过滤方式的操作计算。了解典型过滤设备的结构和特点。理解重力沉降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掌握典型机械分离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 传热及换热器。
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其一维稳态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平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热传导;掌握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传热时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对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掌握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和换热器的核算型计算,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及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换热器;掌握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4. 蒸发。
理解蒸发的定义、条件,掌握了解各种蒸发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能正确进行单效蒸发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了解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掌握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多效蒸发中效数的限制及最佳效数;了解其它提高蒸汽利用经济性程度的措施。
5. 气液分离(吸收与精馏)与设备。
掌握气液分离中的相平衡基础,包括亨利定律与相图,能进行过程方向判断及推动力的计算;掌握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双膜理论,及相际间的传质基本方程;熟练掌握汽、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及总传质单元数计算方法;掌握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会利用图解法、逐板计算法求解理论塔板数。熟练掌握吸收与精馏过程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了解填料塔和板式塔的主要构件;掌握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状况和传质特性;熟悉常规塔设备的计算方法。
6. 萃取。
了解萃取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原理;掌握萃取过程的相图表示方法;掌握单级萃取计算,了解多级萃取图解法;了解萃取设备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7. 干燥。
掌握湿空气的主要性质、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湿空气的“h—d”图应用及由状态点确定空气有关参量的方法;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重点掌握湿物料的常压热风干燥过程。掌握等焓干燥过程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确定方法;正确理解干燥器的热效率和干燥效率。了解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掌握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的概念;掌握干燥速率的定义及干燥速率曲线;掌握临界水含量的概念;了解影响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的因素。掌握恒速和降速段干燥时间的计算方法。了解干燥器的主要型式及特点。
三、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
五、考试内容
考试题型    比例
填空题    20
选择题    30
简答题    10
计算题    90

【827 微生物学】
一、考试目的
《微生物学》是全日制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微生物学领域知识点储备情况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基于三域学说的各种微生物特征及分类,微生物营养及生长,遗传变异与代谢,微生态资源发掘与利用,传染与免疫的相关知识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对微生物学涵盖内容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理解;
2.明确掌握一般性微生物科学问题及概念;
3.具备一定的综合多知识点解答科学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四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并准确描述题中名词的微生物学含义。
2.题型
共10小题,每题5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II. 简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考题基础上,经过学术思考和逻辑分析,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简要回答所考察知识点,要求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
2.题型
共5题,每题7分,总分35分。考试时间50分钟。
III. 问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考题基础上,综合多知识点,通过逻辑串联,详尽回答考题考察内容,要求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
2.题型
共3题,每题15分,总分45分。考试时间55分钟。
IV.论述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事例对某一科学问题或现象进行综合讨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2.题型
共1题,2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微生物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题  型    题  量    分值    时间(分钟)
1    名词
解释    回答定义    10个专有名词    50    45
2    简答题    根据题目
简答    5题    35    50
3    问答题    根据题目
设计并回答    3题    45    55
4    论述题    开一问题
论述观点    1题    20    30
合计    150    180

【828 环境学概论】
一、考试目的
《环境学概论》是全日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掌握的环境领域专业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否达到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环境领域专业研究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
第一部分为环境学基础,要求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观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
第二部分为环境污染原理,包括(1)水污染原理,了解水体污染情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等;(2)大气污染原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污染及重要污染物、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扩散;(3)土壤污染原理,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化学农药污染及重金属污染行为、土壤污染修复等;(4)物理污染原理,包括噪声、光、热、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5)环境污染生态效应,包括生态毒理及效应的相关原理。
第三部分为环境技术,包括(1)水污染控制技术,掌握废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的方法;(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掌握二氧化硫、烟气、氟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粉尘的控制和防治技术;(3)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掌握固废填埋、焚烧、堆肥及资源化等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技术;(4)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掌握噪声的测量技术以及吸声、隔声、消声等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部分为环境管理,了解环境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规划的评价方法及技术,掌握建设项目、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法规体系等。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环境领域专业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具备运用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废处置、土壤修复及噪声控制等专业知识进行污染防控的技能。
3. 具备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强调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环境领域基本概念。
2. 题型
要求考生完成8个名词解释,每个5分,总分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 简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环境领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污染控制技术。
2. 题型
要求考生完成6个简答题,总分7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Ⅲ. 论述题
1.要求
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环境领域的基本原理、控制技术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2. 题型
要求考生完成2个论述题,总分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环境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题  型    题  量    分值    时间(分钟)
1    名词解释    8个名词解释    40    40
  2    简答题    6个简答题    70    80
 3    论述题    2个论述题    40    60
合计    150    180

【830 运筹学】
一、考试目的
《运筹学》是全日制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运筹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运用建模方法对定量决策问题进行优化,培养学生使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数量分析的方法解决管理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考试的范围包括能够掌握分析决策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求解;能够根据分析和计算来评价求解结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的经管类知识。
2. 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论问题并建模的能力。
3. 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闭卷考试,采取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综合计算和分析能力。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四种题型: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具体考试范围如下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简要说明:
《运筹学》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等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上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方法,领会运筹学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的基本思路;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详细说明:
一、线性规划
掌握单纯形法的原理,了解线性规划基本定理和单纯形表的推导,并熟练掌握和利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主要内容:
1)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介绍
2)    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
3)    单纯形法的原理与求解过程
4)    线性规划的应用
二、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掌握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相互转换,并利用单纯对偶问题的性质对问题进行求解;了解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规划,重点掌握价值系数C和资源系数b灵敏度分析问题。
主要内容:
1)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
2)    对偶单纯形法
3)    灵敏度分析
三、运输问题 
掌握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并能够对实际问题利用运输问题模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求解。
主要内容:
1)    运输问题数学模型及其特点
2)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确定初始解的三种方法、解的最优性检验、解的改进)
3)    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处理和求解
4)    应用举例
四、目标规划
重点理解多目标规划及其相关问题的概念,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
主要内容:
1)    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图解法和目标规划的数学建模
五、整数规划
理解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隐枚举法、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并需要学生能够利用隐枚举法求解简单问题,用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主要内容:
1)    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及与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区别
2)    整数规划求解方法(一) ─── 割平面法
3)    整数规划求解方法(二) ─── 分枝定界法
4)    整数规划特例 ─── 0-1规划及隐枚举法
5)    0—1整数规划特例 ─── 指派问题
6)    应用举例
六、动态规划
掌握动态规划求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主要内容:
1)    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最优化原理))
2)    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    动态规划的应用(背包问题、投资问题、生产经营问题、设备更新问题和货郎担问题等)
七、图与网络分析
掌握图和树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对最短路和最小生成树的求解;还有最大流的求解方法——标号算法的求解过程与原理的学习。
主要内容:
1)    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
2)    最小生成树问题求解
3)    最短路问题求解
4)    最大流问题求解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
[1] 张莹,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张文杰,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4] 刁在筠,运筹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题型: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

【832 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原理》考试要力求反映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管理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管理专业知识以及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管理实践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管理基础
第一节 管理的本质
第二节 管理者的认知
第三节 管理职能与技能
第二章 管理环境
第一节 企业环境分析
第二节 企业环境的新变化及企业的应对方式
第三章 管理决策
第一节 决策概述
第二节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决策方法
第四章 目标设置
第一节 企业的目标体系
第二节 目标设置与分解
第三节 目标管理
第五章 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工作概述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第三节 战略管理
第六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第二节 组织设计方案
第三节 组织中的权力配置
第七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招聘与甄选
第二节 绩效管理
第三节 培训与职业发展
第八章 组织变革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方法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
第二节 领导行为
第三节 领导艺术
第十章 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实物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基础
第二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组织沟通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十三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常用控制方法
第二节 质量控制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 创新管理
第一节 创新概述
第二节 创新的动力、过程与管理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第十五章 西方管理论发展历程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理论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第四节 当代管理的新思潮

【833 旅游学概论】
一、旅游发展史
1、考核内容
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及其演进原因。
2、考核范围
(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2)古代旅游发展史
(3)近代旅游发展史
(4)现代旅游发展史
(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以及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特点
(3)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旅游者
1、考核目的和要求
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和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和主观因素及其认识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
(3)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四、旅游资源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认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2、考核范围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旅游业
1、考核内容
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旅行社
(4)饭店与住宿业
(5)旅游交通
(6)旅游景点
(7)旅游产品
六、旅游组织
1、考核内容
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2、考核范围
(1)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2)国家旅游组织
(3)我国旅游组织
(4)国际旅游组织
七、旅游市场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定的必要性、意义和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
(2)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3)我国旅游业的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市场
八、旅游的影响
1、考核内容
既要应当熟悉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基本表现之外,还应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从而为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打下基础。
2、考核范围
(1)旅游的经济影响
(2)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3)旅游的环境影响

【836公共管理学】
识记公共管理学及公共管理各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基础知识;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公共管理各领域的基本特征;熟悉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组织理论、公共领导理论、公共政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公共管理伦理理论、绩效评估理论等的演进过程及其理论流派;深入理解领导体制、公务员制度、预算管理体制、危机管理体制、公共管理监督体制、政策过程以及公共部门改革等方面的实践;掌握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决算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以及公共管理各种具体方法与技术,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
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和解决各种公共管理相关问题。

复习建议:
1、主要参考文本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拓展学习建议
(1)阅读重要的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
相关话题/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