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要求(有更新!)(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10-10


分析与论述(分析、评述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等。两大题,每题35分,共70分。)。
各题型中,报考不同方向的,考生在具体题目上可以有不同选择。
三、考查内容
《外国文学史》(第三版),郑克鲁、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童庆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85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一、考查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的基本常识,了解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主要过程及其特征;
2. 了解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3.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 约50%
 中国古典文献学约50%
4.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史料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四、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60 国民经济概论】
一、考试目的
《国民经济概论》是全日制国民经济学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国民经济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本国民经济理论基础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考生入学应具备的经济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的经济学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知识水平。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经济学基本思想、国民经济统计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允许使用计算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宏观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分析题。
(一)宏观经济学
1.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乘数理论、缺口理论与宏观经济失衡、经济周期波动的凯恩斯主义解释、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经济增长模型
3.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金融体系、货币基本理论、货币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
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曲线、 LM曲线、 IS-LM模型、
5.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6.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政策原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对产品跨国流动的解释(国际贸易理论)、汇率和国际收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二)国民经济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经济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经济产出的不同类别、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核算方法及其平衡关系
2.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与非调查方法、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流量、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核算过程及其内涵、收入指标与消费指标、非金融投资的概念、类型及其交易及其与非金融资产的对应关系
4.资产负债核算: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关系、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三种持有损益及其关系、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用
5.动态比较: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对测度通货膨胀的意义、指数方法在长期动态比较中的应用特点
六、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3版),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61 金融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基础》是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一、 绪论
●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   什么是市场?
●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二、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   供给和需求
●   市场机制
●   市场均衡的变动
●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   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
●   政府干预的后果--价格控制

三、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偏好
●   预算约束
●   消费者选择
●   显示偏好
●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选择

四、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   个人需求
●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市场需求
●   消费者剩余
●   网络外部性

五、 生产
●   厂商及其生产决策
●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下的生产
●   两种可变投入下的生产
●   规模报酬

六、 生产成本
●   成本的测度:哪些成本重要?
●   短期成本
●   长期成本
●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   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

七、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
●   完全竞争市场
●   利润最大化
●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   选择短期产量
●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   长期的产量选择
●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八、 竞争性市场分析
●   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   最低限价
●   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
●   进口配额与关税
●   征税或补贴的影响

九、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   垄断
●   垄断势力
●   垄断势力的来源
●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   买方垄断
●   买方垄断势力

十、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   攫取消费者剩余
●   价格歧视
●   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负荷定价
●   两部收费制

十一、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   垄断竞争
●   寡头垄断
●   价格竞争
●   竞争vs.共谋: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
●   卡特尔

十二、 投入要素市场
●   竞争性要素市场
●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   有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   有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十三、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   一般均衡分析
●   交换的效率
●   公平与效率
●   生产的效率
●   自由贸易的好处
●   总结--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   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十四、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   质量不确定性与“柠檬”市场
●   市场的信号传递
●   道德风险
●   委托-代理问题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科学
●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二、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  衡量生活成本:消费者价格指数
●  衡量失业:失业率
●  结论: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三、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需求?
●  什么使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四、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 什么是货币?
● 银行在货币系统中的作用
● 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五、 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   货币数量论
●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  通货膨胀与利率
●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  恶性通货膨胀
●  结论:古典二分法

六、失业
●  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
●  工作搜寻和摩擦性失业
●  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七、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  资本积累
●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  人口增长

八、 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  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  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
●  促进增长的政策
●  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九、 经济波动导论
●  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
●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  总需求
●  总供给
●  稳定化政策

十、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结论:短期均衡

十一、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  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
●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  大萧条

十二、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  总供给的基本理论
●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十三、 理解消费者行为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消费函数
●  欧文•费雪与跨期选择
●  弗朗哥•莫迪利亚尼与生命周期假说
●  米尔顿•弗里德曼与永久收入假说
●  罗伯特•霍尔与随机游走假说
●  戴维•莱布森与即时满足的吸引力

十四、 投资理论
●  企业固定投资
●  住房投资
●  存货投资

十五、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

十六、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   政府债务的规模
●   衡量问题
●   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
●   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
●   关于政府债务的其他观点

十七、 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   金融系统是做什么的?
●   金融危机

第三部分  货币金融学
一、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  为什么研究金融市场
●  为什么研究金融机构和银行
●  为什么研究货币和货币政策
●  为什么研究国际金融
●  我们如何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二、金融体系概览
●  金融市场的功能
●  金融市场的结构
●  金融市场工具
●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  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间接融资
●  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  金融体系的监管

三、什么是货币
●  货币的含义
●  货币的功能
●  支付体系的演进
●  货币的计量

四、理解利率
●  利率的计量
●  利率与回报率的区别
●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区别

五、利率行为
●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  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均衡利率的变动
●  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流动性偏好理论:均衡利率的变动
●  货币与利率

六、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  利率的风险结构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七、股票市场、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  计算普通股价格
●  市场如何确定股票价格
●  理性预期理论
●  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中的理性预期
●  为什么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  行为金融

八、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  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  交易成本
●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次品车问题:逆向选择如何影响金融结构
●  道德风险如何影响债务合约和股权合约的选择
●  道德风险如何影响债权市场的金融结构

九、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
●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银行的基本业务
●  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  信用风险管理
●  利率风险管理
●  表外业务

十、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监管存在的原因
●  金融监管的类型

十一、银行业:结构与竞争
●  银行体系的历史发展
●  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  美国商业银行业的结构
●  银行并购与全国范围的银行业
●  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服务业的分离
●  储蓄业:监管与结构
●  国际银行业务

十二、金融危机
●  什么是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
●  全球金融危机:2007—2009年
●  金融监管的反应
●“太大不能倒闭”和未来的金融监管

十三、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
●  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  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
●  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性如何
●  美联储应当保持独立性吗
●  解释中央银行的行为
●  欧洲中央银行的结构和独立性
●  其他外国中央银行的结构和独立性

十四、货币供给过程
●  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位参与者
●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  控制基础货币
●  多倍存款创造:简化模型
●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  货币供给过程概览
●  货币乘数

十五、货币政策工具
●  准备金市场和联邦基金利率
●  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量化宽松
●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十六、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  物价稳定目标与名义锚
●  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
●  物价稳定是否应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  通货膨胀目标制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战略的演进
●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货币政策战略的启示
●  中央银行是否应制止资产价格泡沫
●  战术: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  战术:泰勒规则

十七、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  货币数量论
●  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需求的组合理论
●  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十八、IS曲线
●  计划支出与总需求
●  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  商品市场均衡
●  理解IS曲线
●  推动IS曲线位移的因素

十九、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
●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曲线
●  总需求曲线

二十、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  总需求
●  总供给
●  总供给曲线的位移
●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均衡分析
●  均衡的变化:总需求冲击
●  均衡的变化:总供给(通货膨胀)冲击
●  对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二十一、货币政策理论
●  货币政策对冲击的反应
●  政策制定者需要多积极才能稳定经济活动
●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
●  通货膨胀型货币政策的起因
●  零利率下限的货币政策

二十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45分左右,宏观经济学部分45分左右,货币金融学部分6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考试题型
本科目考试题型为计算题(4题,共40分)、简答题(7题,共70分)、论述题(2题,共40分)。

六、参考书目
1、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
2、N•格里高利•曼昆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
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


 

相关话题/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