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学术预告:熊宇杰教授谈光驱动催化技术的固体化学基础_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23

报告时间:2018年5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下沙校区D楼408室




讲座简介:

近年来我们主要致力于发展光驱动催化技术,以期利用太阳能来驱动催化碳资源转化。该体系通常使用半导体或等离激元金属作为吸光单元进行太阳能的俘获,进而通过吸光单元与催化位点之间的界面光生电荷转移过程,在表面催化位点上发生化学转化。因此,表面结构通常影响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界面结构则是两者之间光生电荷转移效率的关键,非常有必要对该体系中固体材料的表界面微结构进行精准控制。我们针对该需求,发展了基于无机表面化学的结构转化方法和基于化学键合的非外延生长方法,实现了表界面微结构的精准可控。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此为材料模型,分别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控制催化位点,调制固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2)控制吸光单元,实现广谱吸光;(3)协同催化位点-吸光单元,调制界面电荷转移。通过一系列研究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分子吸附与活化、太阳能俘获及太阳能向化学能转换性能的调控,从而进一步调变其光驱动催化性能。




主讲人简介:

熊宇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负责人、首批国家青年****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学习,2000年和2004年于该校先后获得化学物理学士和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04-2009年分别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2011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任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组织首席研究员。2011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无机固体材料的精准制备化学,发展太阳能驱动的催化碳资源转化体系。已在Scienc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150余篇论文,其中在JACS、Angew. Chem.和Adv. Mater.三大化学与材料期刊上发表25篇通讯作者论文,总引用15,000余次(H指数59),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榜单。近年来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连续三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美国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奖等奖励。目前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期刊编辑和五个SCI期刊编委。



相关话题/化学 材料 控制 结构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