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天津大学博士点简介(4)

天津大学 /2009-10-01

该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史绍熙教授、赵奎翰教授、刘书亮教授、苏万华教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斯都教授、傅茂林教授、解世文教授、郝志勇教授。

《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简介


学术队伍: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创建于1952年,是首批建立化机专业的六所院校之一。自1956年起,余国琮院士为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84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是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科学研究:
本专业有较宽的学科研究领域和很好的科研基础,研究强调将过程研究与设备研究紧密结合,从化工过程原理出发,创造出新型、高效、节能的装备。有四个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其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研究方向涉及化学工程,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工程、食品及制药等重要化工过程。四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化工设备的强度及振动
传质及固液分离过程及设备
环境工程及设备
干燥过程及设备
目前在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地方政府及横向课题多项。年均科研经费100万元,近五年获省部级奖及鉴定项目11项,学术专著12部,统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209篇。
研究生培养:
本专业自1984年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0人(20多人考上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生4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1人。有培养研究生的实验室10个,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校有必要的国内外图书资料,能满足培养博士研究生需要。学位获得者可去有关化、石油、制药、轻工、食品、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电机与电器

该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一九八一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从一九九九年起,升为博士点。
研究方向是:
(1)电机运行理论与数学仿真;
(2)电机控制;
(3)新型及特种电机;
(4)微电机。
本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和工程师4人。该专业设有直流电机实验室、感应电动机实验室、同步电机实验室、控制电机实验室、电机测试实验室、变压器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等。本专业的学位论文都结合实际的科研课题进行,既充实、巩固了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锻练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科研能力。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其它相关领域的科研、高教、科技开发和管理等工作。该专业完成或在研的项目和取得的成果主要有: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及一大批企业委托的科技开发项目,获发明专利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明展览会金奖2项、银奖1项,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做出了贡献。该硕士点的负责人为薛向党副教授,电力系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天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点简介

该学科于1993年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81年被批准为博士点,并于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名,其中博导4名,副教授9名,讲师9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3名。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和故障识别、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
现有动态模拟,高电压,继点保护等5个实验室,另有荣智健先生捐赠的具有20多台微机的计算机房一个。这些实验室为该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实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该学科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获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多项,其中“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域的研究”和“电力系统的神经网络方法”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新型保护装置和微机保护以及城网规划等三项成果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还有10多部科研专著和教材出版,其中“电力系统保护原理”本科教材获水电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近年来,该学科人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与华北电力集团、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基地,年科研经费均在300万元左右,而且逐年递增。
该学科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面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其中本科生近2000名,硕士研究生近150名,博士研究生20多名。
该学科原学术带头人贺家李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面的专家,为我校该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学科学术带头人余贻鑫,天津大学教授(1986年起),博士生导师(1990年起),IEEE高级会员。1980年11月-1982年10月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访问学者;1991年10月~1992年4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高级访问科学家;1995年10月-1997年4月赴日讲学,任九州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主持“电力系统控制专题讲座”。作者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城市电网规划,能量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中国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的著作有:“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线性系统”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等。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七项,其中“电力系统静态与动态安全域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一等奖。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一门综合了电能转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学科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作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其中许镇琳教授、马小亮教授、刘鲁源教授为博士生导师,现已招博士生9人。
该学科自1992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自1992—1996年间,该学科在国内共发表论文89篇,在国外公开发表论文2篇,被EI收录论文6篇,出版专著7部。
该学科学位授权专业点教学科研设备齐全,有电力传动自动控制,微机控制技术和控制理论等教学与科研实验室。该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电力传动及其计算机控制,电气传动的工业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等。
近五年来承担大量研究课题,其中国家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基金和省部级项目18项,有7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有5项获省部级奖励。

 

物理电子学

批准时间 1998年
主要研究方向
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光电子技术,光通讯与光纤传感技术,激光应用技术。
现有学术队伍
现有博士导师3人,教授6人,副教授及高工11人,讲师4人,其中为博士学位的11人。
主要设备情况
多种测试激光参数的仪器及设备,电子仪器等。
获奖情况
国家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教委进步奖(3次),中科院特等奖(1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尤里卡博览会金奖(1玫)等。
学术带头人(负责人,简介)
姚建铨,教授,博士导师,中科院院士,196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精仪学院名誉院长,光导学会理事,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应邀多次赴美、英、法、香港等地讲学及合作研究,完成研究项目等多项,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教委进步二等奖(3次)等,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模。在固体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导频率变换技术等方面有高的学术造诣,提出多项理论、创造新的技术著作,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发表的论文曾被多国学者引用百余次。
人才培养
已培养博士后4人,博士生30多名、硕士生50多名。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介绍

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是天津市重点学科。90年批准为博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电视与数字视频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压缩与编码处理、线性与非线性滤波理论及应用、光纤通信及光传感器在专业具有博士生导师7名、教授13名、副教授17名。本专业拥有SUN工作站、HP逻辑分析仪、泰克数字示滤波等科研设备。近年来,本专业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各级奖励。
其中:
“直径91钻孔彩色电视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电视多工广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1等奖
“CWT—1型彩色井下电视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2等奖
“非线性滤波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3等奖
“电视技术用于水井检测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3等
“STVR—C系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3等奖
“全景式(SJ—2)水井检测彩电系统的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1等奖
“运动技术录象解析仪”获体委科技进步4等奖
“STVR—C系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获天津大学科技进步2等奖
“自适应预测图像编码系统”获天津大学科技进步2等奖
“噪声图像的非线性滤波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天津大学科技进步2等奖
“信号处理用于提高电视质量的研究”获天津大学科技进步2等奖
“二维抽取和插”获天津大学科技进步2等奖
“互补滤波提高电视图像清晰度的研究”获天津大学科技进步1等奖
近年来,本专业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7名、硕士研究生68名。
俞斯乐教授做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俞斯乐,1983~1991年任电子系主任。男,1930年出生于苏州。1952年南开大学电机系毕业。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点学术带头人,电视与图像信息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电子学报>编委。中国电子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电视、数字视频和视频压缩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首批硕士生导师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约30名。主编我国第一本彩色电视为主线的高校统编教材<电视原理>,其第2版和第4版分别获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一等奖。曾与同行专家共同倡议我国开展电视多工广播研究;有关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中期以来,致力于新一代电视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并率先在一级学报发表研究动向和发展对策的文章,成为我国学术界推进HDTV研究的先驱者。曾应聘为专家组组长或成员,参与国家HDTV方面的攻关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
近年来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高清晰度电视频带压缩和编解码系统、基于小波和分形的序列图像编码等。与本人研究生合作发表的最新文章有:Dynamic rate scaling of coded digital video for IVOD applications (IEEE Trans. on CE,1998,NO.3)、基于FPGA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视频解码器的设计和实现(<电子科学学报>1998,NO.6)等。1996年,“数字HDTV/TV频带压缩编解码技术”获电子部重大成果奖励;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授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

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分别于1996、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在线检测技术及系统;
(2)两相流/多相流在线检测技术;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