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和帮扶组的帮扶工作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李树和作为天津市农业科技帮扶专家对接西青区后桑园村、西兰坨村、东兰坨村,以及北辰区后丁庄村、韩盛庄村,共5个村庄的技术帮扶,直到今年七月份才结束。三年来,他们保持着蔬菜工作者严谨认真的态度,因地制宜,利用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对村庄的农业种植方案进行合理规划;他们为改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急的焦头烂额,亲自示范无土栽培技术;他们分享自己的帮扶收获,鼓励更多的人深入农村和帮扶农村。


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制定种植方案
同时负责多个村庄的技术帮扶工作,很容易陷入“复制拷贝、生搬硬套”的怪圈,但李树和帮扶组却始终保持着学者严谨认真、知行合一的态度,他们下到这五个村村民的田间地头去,因地制宜,利用科学的种植理念以及多年来积攒下的种植经验,结合天时地利等因素,深入详尽铺展各项指导和培训工作,专业的农业技术对村庄的农业种植方案进行规划,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和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以讲授、咨询、示范、展示等为主。比如,东兰坨、西兰坨两个村是以传统的大田作物种植为主,没有经济作物种植的技术,因此他们与各级部门讨论后确定了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项目为主的建设方针;在后桑园,他们建设了优质林木种苗繁育基地80亩,果品采摘观光园20亩。目前已经引进了国槐、海棠、白蜡等林木10种,早红桃及皇冠梨等果品9种,新品种的引进不仅丰富了销售市场,也提高了效益。同时通过修剪、嫁接等技术使得产品品质和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亲自栽培示范,改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
帮扶组最重要的是传播技术,李树和研究的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各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减少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并且对提高当地种植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在实际普及的过程中,村民的接受度并不高。为了改变村民的传统的温室大棚土壤栽培种植观念,李树和想了很多办法,培训、讲解和实地走访等等,讲述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方式周期较长、见效较慢,村民的接受度不高,他内心充满了焦虑感和愧疚感,但想要尽快提高帮扶村种植效益和种植水平的初心和信念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依然始终如一的探索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技术传播方式,最终李树和在当地选择了一个温室进行了无土栽培韭菜示范,建立了无土栽培种植槽,利用草炭、蛭石等作为栽培基质进行韭菜种植,并利用滴灌方式进行水肥的管理。示范过程中,他邀请当地种植户进行参观,并对种植情况进行讲解。帮扶村的村民说:“示范的方式好啊,我们都是粗人,看到用这种技术产量和品质都上去了,我们就愿意学,太感谢李教授的耐心帮助了。”


传播帮扶理念,鼓励师生深入田间
除了入村技术帮扶,学校教学工作、研究工作也很多,上必修课、选修课,做实验,指导青年教师,带研究生,李树和一样都没有落下。作为学校的老教师,李树和经常把他帮扶工作中的收获分享给青年教师。他说,青年教师可千万不要因为怕自己帮村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去农村发怵,只有多去才能了解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曾经也遇到过村民问的问题回答不了的情况,但他在第一时间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且弄懂那一类知识,然后再讲给村民。他也经常鼓励学生向农民朋友学习,他对学生说,虽然你们正在学习专业的园艺书本知识,可不见得你们比田间地头的农民懂得多,我去帮扶,农户他们没听懂、不明白,他们就直接问,这一点你们要向他们看齐。李树和带的研究生李慧鑫说:“我曾经和李老师去王稳庄帮扶,看到李老师对农业观光园区、农民田间农民进行现场指导,他详细的讲解了品种选择、苗期管理、定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不厌其烦的回答农户们的问题,改变他们对传统种植的认知错误,让我深深的震撼了,作为学生,我无比庆幸自己有这样的老师。”
帮扶时间长达三年,帮扶村落多到五个,李树和帮扶组却从来没有吃过村民的一口热饭,从来没有和村民闹过一次矛盾,从来没有含糊过村民们的任何一个问题……他们用行动体现普通人的不普通;他们背后是帮扶人无私奉献、知行合一的精神,是教书人不断传承、表里如一的精神,是天农人不断求索、始终如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