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情况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4-23

《光明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推出天津医科大学专版,整版报道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培养德高医粹的医学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四个服务”的总要求,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在培育良医、精研医术、服务人民等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培养“德高医粹”高水平医学人才
——天津医科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记者:陈建强 通讯员:王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培养德高医粹的医学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四个服务”的总要求,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培育良医、精研医术、服务人民。


立德为先塑医魂




  “德高医粹”,这是天津医科大学自成立之日起确立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这所学校一直所秉持的“大学精神”。
  德者,医之魂也!
  溯其源者,言传身教。前有天津医科大学首任校长、中国临床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朱宪彝临终“四献”——献遗体、献藏书、献住宅、献存款,完成他“医学家最后的归宿”之遗嘱;后有眼视光学院姚进教授、附属总医院王振杰医师用自己的遗体为学生上完“最后一课”。如今,在该校设立的“生命意义展厅”内,老校长的遗体标本和感人至深的遗嘱已成为最圣洁的“教材”,在此瞻仰先贤、感悟生命意义,是每一名“天医人”入学和毕业时的立德必修课。







  以此为基础,近年来天津医大逐步构建起以生命意义教育、医学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骨架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课程教学、情境教育、社会实践等系列措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学典礼上,“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让初入校园的莘莘学子目光坚毅,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在肩;一年一度评选“最美白衣天使”颁奖典礼,集中呈现出全校护理工作者、教育者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追其流者,继往开来。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志愿服务的高校之一,天津医大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全国城市乡村,数百个服务基地相继建立。全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人人都是注册志愿者,人均义务服务时间累计100小时以上。作为在天津市首倡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的单位,天津医大已有25名毕业生和校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天津市每8位成功捐献者中就有一位来自该校。近日,就在天津医大第16次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现场,来自基础医学院的张不凡同学成为天津市第80000例、天津医大第6000例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者。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张不凡和他的同学们身体力行着“德高医粹”的精神。今年9月19日,麻醉专业毕业生王胤时隔十年之后,信守承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写给受捐者——一位12岁的小弟弟的信中,他说:“两条生命轨迹因这千万分之一的缘分有了交点,作为捐献者能给你带来生的希望之火,我很幸运……”







  在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灾抢险中,天津医大7所附属医院的2000名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挽救生命,展现“天医情怀”。附属眼科医院历时10年开展“健康光明行”,深入湖北、陕西、新疆、甘肃等地实施白内障手术2000多例,为患者带来光明,同时培训当地眼科医生,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彰显“天医品质”。







  不久前,天津医大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颜华校长表示:“这是对我校坚持‘德高医粹’办学方向的充分肯定,我们将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努力培育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精益求精穷医道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对医学院校来说,一流人才意味着不仅“德高”也要“医粹”。
  激光医学专家顾瑛院士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对鲜红斑痣真皮浅层病变的毛细血管网进行精确选择性治疗,比国际治疗“金标准”的治疗有效率高20%~30%,为我国数百万鲜红斑痣病人带来福音。作为天津医大学子,顾瑛高扬“天医志气”,成为后学的楷模。
  在追求“医粹”的探索之路上,天津医大始终脚踏实地奋力前行: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3年突破16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数每年平均增长30%左右。2016年,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1431篇,天津医大的学术影响力日益增长,被教育部等3部委评为“211工程三期建设效益显著单位”。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天津医大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率先将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调整为“5+3”一体化学制,同时开设8年制儿科学。学科建设的创新举措,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天津医大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斩获佳绩,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总决赛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在第4届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上获全国一等奖。2016年,天津医大获批为“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ESI发布的最新数据中,该校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排名,在国内高校综合排名第59位。
  要尽快跻身一流大学行列,就要营造出“近悦远来”的创新环境。近5年来,天津医大持续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杰出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用真情打动人才,用事业吸引人才,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眼下,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艾玎等学术领军人才为主力的科研创新团队,正在组成一个个学术方阵,瞄准国际前沿课题,发挥聪明才智奋力攻关。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天津医大与南开大学组建了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华大基因有限公司、阿斯利康、瑞典卡罗林斯卡分子医学中
心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就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在2017年开学典礼上,面对一张张渴望成为“白衣天使”的青春面庞,颜华校长充满激情地说:“医生,是一个最需要具有家国情怀的职业。‘德高医粹’的医学生要将‘服务社会、守卫健康’作为一生的追求与担当。天津医大培养的就是这样立德修身、穷极医理、能够令患者将性命相托的未来医者。”




教师说:让崇德奉献精神代代传承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荣誉教授 77级校友 顾瑛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天医走在了国内医学教育的前列,它以崭新的姿态高扬“崇德奉献”精神和“德高医粹”理念。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技强国”,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投身于激光医学。过去5年,天津医科大学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抢抓机遇,锁定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有力保障,着力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积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构建底蕴深厚、医学人文特色突出和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崇德”与“奉献”形成了天医的精神文脉,朱宪彝老校长身体力行,他的“四献”事迹则是对天医精神的最好诠释。在朱校长的引领下,代代“天医人”以循医立身,以奉献为责,让崇德奉献精神生生不息,延续27年的志愿服务事业在天医人中代代传承……
  如今,学校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再过5年,当我毕业4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天医,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生。
  相信在新的征程中,天医将再创辉煌、再谱新篇。




学生议:放飞新时代的白衣梦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学生 张不凡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为一名预备党员,我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前不久,在天津医科大学第16次造血干细胞采集中,我有幸成为天津市第80000例、天医第6000例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者。
  近几年,天津医科大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天医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更加相得益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不断挑战自我,曾获“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主持的创新训练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立项。展望未来,我们更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把个人的白衣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光明日报》整版: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11/07/nw.D110000gmrb_20171107_1-08.htm




相关话题/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医学 人才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