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天津医科大学卓越人才座谈会在基研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学校13名人才代表共聚一堂,倾心交流。校党委书记姚智、校长颜华、副校长朱毅、张彤出席会议。部分行政部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副校长朱毅主持会议。


首先,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卓越中心主任余鹰教授介绍中心情况:去年,学校20名学校人才经过层层专家评选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卓越中心PI。10个月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随后,卓越人才代表畅谈了各自的科研教学心得并对学校科研平台发展、实验设施建设、人才政策的持续支持等方面建言献策。吴旭东和刘喆教授表示,中心不仅为人才提供了仪器设备的平台,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在中心科研经费的支持下,可以重拾以前没条件做的科学研究了。张锴教授谈到仪器设备与平台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时,姚书记关切地询问了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并倡导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他指出,卓越中心作为科研特区,就是要以人才的发展为中心,为人才搭建平台,促进各实验室之间以及与国内外的交流,带动交叉学科发展。汤华教授谈到,中心形成了学术引领的导向,人才要发挥营造科研创新学术氛围的作用,要踏实做事。在不断汲取前沿知识的同时,还要围绕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进行思考,给年轻人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刘阳平教授说自己的药物研究与中心的其他PI的研究项目形成链接,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艾玎教授和李俊教授是中心最年轻的PI,他们表示很荣幸进入成为中心PI,感谢学校的信任,一定倍加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实验动物部空间不足,以及研究生招生专业限制对科研发展形成的瓶颈问题。此外,尹海芳、王银松、王峰、梁猛和石磊教授也就自身工作谈了体会和建议。

姚书记和颜校长认真听取大家的建议,并对问题逐一解答。姚书记指出,实验动物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实验动物部改扩建方案,以解决空间不足问题。在研究生招收方面,应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以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学校不仅要在平台与经费上给人才以支持,还要致力于机制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打破藩篱,助力人才发展。姚书记希望人才们放下顾虑,坦率地提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颜华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立了校领导联系人才制度,体现了学校对人才的呵护与关爱。目前,学校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行政部处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与方式,积极出台新政策、新举措,不断提升为人才服务质量和效率。颜校长还向人才提出了希望:第一,要有家国情怀,发扬爱校精神,把自己置身于学校事业发展中去,要有士气、有血性,勇于面对和解决困难。第二,要为自己设定目标,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个人发展好了,整个学校才能发展好。第三,要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大家要多沟通、多分享、多合作,在开放的团队合作中自然会有科研灵感的碰撞与激发。第四,能以才引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天医。最后,颜校长号召大家砥砺奋进,齐心协力,共创学校美好未来。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