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因转录调控中的学者人生—基础医学院刘喆教授荣获2016年度“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学系主任、博导刘喆教授作为留学海外、归国发展的青年科学家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诸多成果。天医7年,她所发现的实体肿瘤细胞中表达一系列造血细胞特异性的转录因子为实体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反应性预测、临床治疗等提出潜在的新方案。近日,刘喆荣获2016年度“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她和她率领的团队将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一、科研成果显著

刘喆教授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和肿瘤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先后涉及染色质高级结构和肿瘤生物学两个研究领域,是国内外较早从事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3C)的研究人员之一,首次利用3C发现新的顺式调控元件,拓宽3C技术的应用,并发现顺式调控元件通过改变基因在细胞核中的位置来调控基因转录,在染色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相关文章做为第一作者发表于MCB、Immunity和J.I.,发表于MCB的文章已被引用89次。许多成果受到同行关注,先后受邀参加美国细胞生物学年会和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年会,并获旅行奖。

意识到基因转录调控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2008年起,刘喆开始转向肿瘤研究领域,在西南医学中心肺科主任Lance Terada医生实验室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2009年,她全职回到天津医科大学,组建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发生研究团队,将染色质高级结构与实体肿瘤转移结合起来,尝试从新的角度来研究肿瘤,以染色质高级结构改变为切入点,探索实体肿瘤的发病原因。她发现一系列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实体肿瘤细胞中异位表达,其中的Aiolos通过改变p66Shc基因染色质高级结构抑制其转录,促进肿瘤细胞逃逸失巢凋亡发生远端转移。她这一发现,提出了实体肿瘤细胞通过利用淋巴细胞转录调控因子,模仿淋巴细胞的低粘附性和失巢凋亡抵抗特性,实现远端转移的新观点;证实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以通过异位激活正常的生理过程得以实现。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Cell,得到当期的Featured article。失巢凋亡领域的奠基人Steven Frisch在Cancer Cell同期发表专题评论,认为“这一发现,创新性地提出了肿瘤细胞利用淋巴细胞转录因子获得失巢凋亡抵抗特性”,随后被Nature Reviews Cancer引用。

刘喆提出了实体肿瘤转移的新机制,后续关于异位激活的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为核心的、实体肿瘤发生中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有可能为临床实体肿瘤诊疗提出了新的方案。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共发表SCI论文13篇,总计影响因子88.199,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3.523。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并进行成果转化,有望应用于肺癌预后并指导肺癌的治疗方案。刘喆先后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并获第十三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奖等称号。

二、积极参与学校建设

在学校建设中,刘喆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先后协助尚永丰院士组建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并负责建设和运转。2011年暑假,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筹建细胞生物学科,撰写的细胞生物学重点建设学科申请书在“十二五”综合投资中获批,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 因材施教、注重人才培养

刘喆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组建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发生研究团队之初,就根据团队成员不同的研究教育背景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取得成效。李西川博士在2010年加入研究团队,刘喆依据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建议他开展染色质高级结构方面工作。李西川在此领域深入开拓,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并获得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学者。团队的其他成员也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青年项目等资助,这些年轻人在团队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提升。

截至目前,刘喆已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7名,1名博士研究生获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会颁发的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名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已毕业学生就职于各研究机构,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骨干。在对本科生的教学中,刘喆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鼓励积极互动,深得学生喜爱。

相关话题/肿瘤 细胞 创新 结构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