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第一届中美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津召开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随着组学研究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肿瘤大数据的建立和应用,精准医学已成为当下全球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学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9月22至24日,“第一届中美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介绍,有别于以往“同症同治”的传统治疗模式,精准医学是在综合考虑患者各项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的基因分型,更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将实现治疗对象从群体性的“大众”向个体化的“小众”转变。

“第一届中美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由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肿瘤中心、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天津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天津太山肿瘤医院承办,美国加州大学临床芯片中心协办。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中科院院士、北京医院曾益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詹启敏,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Raju Kucherlapati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Ludwig研究所Webster Cavanee教授在内的5位院士及全球肿瘤学领域专家、学者,将分别就肿瘤精准医疗的政策和管理、研究平台建设、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生物大数据、精准免疫治疗、肿瘤精准医疗的临床应用等多个当下全球肿瘤防治前沿热点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会议期间还将举办高通量测序和生物大数据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培训班。

当前我国肿瘤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我国是肿瘤高发国家,每年新增病例居世界之首,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4。“要改善这一现状,除了做到高危人群筛查和提高早期诊断率之外,还应考虑如何减少无效医疗和过度医疗的情况,切实提升治疗有效率。”郝希山院士表示,每一位肿瘤患者的个体基因都有差别,治疗过程中的敏感性、耐药性、预后等都与之息息相关。即使是患上的是同样分型分期的肿瘤,每位患者的治疗策略也不完全相同。而目前传统医学的诊疗对象仍以“群体”为主,同症同治,即只要患上同一种疾病就采用同一类治疗方案。这种千篇一律的治疗模式忽视了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导致肿瘤整体治疗效果难以尽如人意。

让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最大化地提升治疗效果。目前所提倡的“精准医学”或将突破传统治疗的局限性,通过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鉴定与应用,不仅能为肿瘤的预测、防控、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更将治疗对象从泛泛“大众”转为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精准治疗,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有效率。

(肿瘤医院 朱芸)

相关话题/肿瘤 医学 医疗 院士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