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最新一期Nature发表天津医科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新发现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提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向

  当动脉内壁积聚脂肪、胆固醇、钙或其他物质形成斑块,随时间增长便会引致血管壁增厚或硬化,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此血管疾病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天津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和台湾细胞及系统医学研究所,两岸三地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一种名为YAP/TAZ的血管内皮细胞转录调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炎症有密切关系。由此关系,研究团队经过实验小鼠的测试找到新治疗标靶。

  另一方面,由于YAP/TAZ本身被视为“癌基因”,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及发展。科学家们亦在此研究中发现几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以抑制YAP/TAZ的活性。团队希望此发现对于心血管治疗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运用,有助提供新的提示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自然科学综合性杂志Nature。

了解YAP/TAZ血管内皮细胞转录调控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是形成血管内壁表面的细胞层,而YAP/TAZ是这种细胞的转录调控因子,处于Hippo信号通路下游。在哺乳动物中,Hippo信号通路负责协调细胞增殖、死亡和分化,调控组织生长,另一主要功能是抑制转录调节因子YAP和TAZ的活性。而通路的反常可诱导肿瘤的发生,因此YAP/TAZ被视为“癌基因”,当它们活性提高后,便会令Hippo信号通路失调,继而产生无限制的细胞增殖,形成肿瘤。
抑制YAP/TAZ活性有助推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抑制血管炎症

  血液流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会产生机械力,这些机械力包括压力、拉力、弯力、扭力及剪力等。研究团队发现YAP/TAZ的活性是会受着不同血流动力模式所调控。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式分为层流和湍流。人体的血液循环在正常情况下属于层流形式,是一种规则运动。而在血管分支处以及创伤和外科手术(如支架)造成的血流扰动区域会形成湍流。研究指出层流带来的血液与血管内壁摩擦力(又称“剪切应力”)会抑制YAP/TAZ的活性。从而减弱促使炎症发生的JNK信号传导和相关炎症基因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反之湍流则会增加YAP/TAZ的活性, 从而造成炎症的发生。
几种治疗心血管药物能抑制YAP/TAZ活性 或有助供癌症治疗新用药提示

  此项研究还发现几种现有的降血脂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有助抑制YAP/TAZ转录激活。在临床常用药物当中,以他汀类(statins)效果最为显著。

  该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是我校生理系朱毅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黄聿教授。朱毅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讯号传导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功能调控的机理。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 PNAS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资助。
相关话题/细胞 药物 信号 基因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