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飘洋过海到天医(二)房中则:不断超越,就很幸福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漂洋过海到天医”第二期的主人公是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博士生导师房中则教授。这位“80后”学霸的履历充实丰厚:致力于药物代谢酶和相关核受体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激活致毒机制以及疾病和药物治疗代谢组学网络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引用530次,H因子14,是Cancer ResearchPlos One等10余本知名国际刊物的同行评阅专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药物代谢致毒领域顶级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IF>5),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同,并受到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高度关注,用临床实验证实该项研究工作,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工作也被杂志作为全年热点进行报道。


作为学者

一年多以前还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做博士后研究的房中则坐在公共卫生学院5楼自己的实验室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冬日的阳光难得明媚,时光的流淌如弦在指间。身处天医,房中则感受到了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他觉得这与学校推行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者,多方面给予支持,整体发展有上升趋势。我喜欢这个学校,对年轻人而言,这是很好的发展机会”。与国外求学不同,自己的角色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作为课题组的PI,他会考虑经费、探讨如何解决在指导学生中遇到的问题。“学校给我搭建平台,让我能够施展才华,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开展科研、指导学生,希望天医越来越好、跻身名校”。

谈及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房中则显得非常谦虚。他说:“现在正在讲授毒理的基础课、实验课,明年上半年申请开设新生研讨课、下半年还有留学生课程。因为刚刚接触教学,投入的时间会更多一点。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上百人的课堂,也会紧张,怕讲错。初试教学,还面临很多困难,距离教授应有的教学水平还有差距,希望以后能更加得心应手”。基于自己国外代谢组学的研究基础,房中则现在想把代谢的手段注入到毒理之中,做代谢和毒理的关系,更多的做环境污染物,如塑化剂、pm2.5等与代谢的关系研究。

说起学生,房老师不忘师教,言语间寄望无限。他说,天医的学生很聪明,但欠缺一点魄力和不服输的冲劲。与自己曾经的求学经历相比,很多学生学习时间不够长,阅读文献不够多,做实验不够努力。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也会通过每周两次的组会、带学生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有意识的督促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很快乐,自己的心也变得年轻。前不久,我参加院里本科生的朗诵比赛,瞬间重回大学时代,就像最近看的《夏洛特烦恼》,特别有感触。”“教育不是大学阶段能够完成的,而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社会环境也在塑造、影响学生。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随波逐流的借口,要把正能量的信心传递给学生。屠呦呦通过努力获得世界的认可,就说明了天道酬勤。”



作为个人

对于加诸于身的“教授”、“博导”头衔,房中则感叹“压力山大”。他说:“我们是机遇的产物,时势造英雄,时势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就应该有所作为。至于那些名头真的无所谓,就像屠呦呦获奖感言里说的‘不想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烦恼和质疑’。我觉得这是很诚恳的态度。我们也是如此,科研、教学工作不会因为头衔变换而有所改变。”

定义成功,房中则认为成功离不开不服输的精神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人立于世间,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对事业有规划和思考,通过超越常人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而梦想,在房中则那里始终如幼时对于科学家的畅想。他坦言,父亲不言弃的言传身教对他的影响很大。成长中的师长、同学、同事营造了追求卓越的氛围,让自己时刻充满紧迫感,不断成长。现在,作为一名行进在梦想之路上的科学工作者,未来的方向明晰、坚定。

将几乎全部精力投注到科研工作的房中则觉得:“人生的追求应该比物质、名利更重要。幸福的感受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安逸就好,有人渴望精彩非凡,如烟火一般,绚烂无比。我幸福的源泉就是不断超越,希望有一天成为本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这是性格使然。而更强、更好,真的是为了名利吗?未必。此事古难全,人的精力有限,很难兼顾太多。人会变,生活的态度也会不断改变,至少当下,我愿意为了科研放弃生活中的很多乐趣。作为一个o型血的金牛男,理想非常重要,其他都不强求。”
采访手记:

科研狂人房中则有一点魏晋士人的疏阔感,风趣、通俗又豁达清醒。皮肤黝黑、略带口音、微胖的房老师拥有如尼采的强者哲学与海明威的硬汉文学一般的人生态度。“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气势如虹、志向高远,飘洋过海、扑面而来,令人印象深刻。

人物名片:

房中则,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癌症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药物代谢酶和相关核受体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代谢激活致毒机制研究,以及疾病和药物治疗代谢组学网络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引用530次, H因子14,是Cancer Research、Plos One等10余本知名国际刊物的同行评阅专家。获得省级奖励2项,市级奖励1项,获2014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2015年度天津市****荣誉称号,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撰稿:党委宣传部 王英 编辑:周书川

相关话题/药物 科研 实验 公共卫生学院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