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国首家国际合作型“肿瘤精准医疗协同创新中心”日前启动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近年来,尽管我国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不断改进,但仍面临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与效益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等困局。尤其是在对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的防治,已成为中国医学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美国“精准医疗计划”的提出,中国的医学领域也在不断酝酿中国版“精准医疗计划”。

日前,我国首家国际合作型“肿瘤精准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肿瘤医院启动。天津市教委韩金玉副主任、我校副校长朱毅及天津市科委、卫计委的相关领导以及1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核心协作单位参加会议。肿瘤医院副院长郝继辉主持会议。肿瘤医院院长王平教授在启动会上表示,“精准医疗”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理念,更是使人类健康得到改善的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个理念与目标,就要有明确的计划、大智慧的思维以及具有执行力的行动。国际合作型“肿瘤精准医疗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在这中背景下成立。该中心由包括我校肿瘤医院、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医药企业,以及代表全球肿瘤科研临床最高水平的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H.LEE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和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弗雷德·帕梅拉·巴菲特癌症中心共13家单位共同组建。


目前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310万,每年死亡病例约220万,癌症发病率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肿瘤诊治技术并不落后,甚至在某些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造成中国肿瘤病人死亡率较高的最主要是因为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化,以及我国的肿瘤患者在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这两个原因致使恶性肿瘤给中国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主要还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等手段。肿瘤临床治疗技术的更新大大滞后于肿瘤研究的迅速发展。国际合作型“肿瘤精准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即是为了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形成统一、开放、联合的研究诊疗体系,从体系建设、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等多方面推进全链条科技创新资源转化。


国际合作型“肿瘤精准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将努力实现通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诊治核心关键技术;形成规范的、国际认可的肿瘤诊疗指南、路径;带动健康服务等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显著提升中国肿瘤疾病的防治水平。

供稿:肿瘤医院 胡颜 编辑:周书川

相关话题/肿瘤 医疗 临床 创新 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