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杏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9-19




刘杏忠



招生专业: 微生物学
电话: **

邮箱: liuxz@nankai.edu.cn
办公地点: 生物楼113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部门: 微生物学系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300071
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liuxz@nankai.edu.cn
办公地址: 生物楼113


教育经历
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级199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及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6-1993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任助教、讲师,1993-2001年在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任助研(93-95)、副研究员、副所长(95-97)、研究员(2000)。1997-199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任研究员、真菌地衣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2010)、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2017)。2020年至今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任教授。


个人简介
刘杏忠 教授,男,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中国菌物学会“戴芳澜杰出贡献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主要从事真菌进化生物学及微生物组研究。在PNAS、ISME J、mBio、Mol Ecol、Fungal Div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300篇,引用8,344次,H指数49.培养了包括2016年青年女科学家奖、优青等多名优秀人才。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十余项。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真菌进化生物学及真菌组
研究重点:
真菌捕食行为起源、进化及捕食机制
昆虫培植真菌及其共生协同进化机制
抑制性土壤及湿地碳汇的微生物(组)机制
微生物菌群构建及菌剂研发




科研成果
从事真菌学研究30余年,在真菌分类、真菌捕食行为起源与进化研究、以及协同进化理论应用于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实践三个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成果,在国际真菌学界产生了显著影响;中科院2013年对研究所国际评估中评价他为国际领衔真菌学家(leading mycologist in the world)。2014年应邀在第十届国际菌物学大会作大会特邀报告,发起并创办了国内首个真菌学国际刊物《Mycology》(Francis & Taylor出版集团),作为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提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的学会宗旨,发起“尊重科学、利好产业”的菌物产业专题技术论坛。积极推动了我国真菌学科发展。代表成果如下(*为通讯作者):
1. Li, E., Ren, J., Chen, Q., Zhang, H., Lin, B., Zhang, H., Zhang, S., Zhang, X., Cai, L., and Liu, X.2020. Uncovering the mysterious identity of Taisui—an old Chinese folk legend. Sci China Life Sci 63,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19-1640-6
2. Li, W.J., Xia, J.M., Li, Q.P., Zhang, Z.Y., Zhang, W.W., Dong, C.H., Wei, J.C. & Liu, X.Z. 2020. Developmental recording of the ghost-moth larvae after ex situ infection by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Sci China -Life Sci,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0-1686-72
3. Sun J.Z.,Liu X.Z.*, McKenzie E.H.C,?Rajesh Jeewon R., Liu J.K., Zhang X.L., Zhao Q., Hyde K.D.* 2019. Fungicolous fungi: terminology, diversity, distribution, evolution, and species checklist. Fungal Diversity 95:337–430, https://doi.org/10.1007/s13225-019-00422-9
4. Daranagam, D.A., Hyde K.D.*, Sir E.B., Thambugala K.M., Tian Q., Samarakoon M.C., McKenzie E.H.C., Jayasiri S.C., Tibpromma S., Bhat J.D., Liu X.Z.*& Stadler M. 2018.Towards a natural classification and backbone tree for Graphostromataceae, Hypoxylaceae, Lopadostomataceae and Xylariaceae. Fungal Diversity 88:1–165
5. Yue Q., Chen L., Li Y., Bills G.F., Zhang X.Y., Xiang M.C., Li S.J., Che Y.S., Wang C.S., Niu X.M., An Z.Q.*, Liu X.Z.*, Functional operons in secondary metabolic gene clusters in Glarea lozoyensis(Fungi, Ascomycota, Leotiomycetes), mBio, 6(3)(2015), e00703-15
6. Wang L., Feng Y., Tian J.Q., Xiang M.C., Sun J.Z., Ding J.Q., Yin W.B., Stadler M., Che Y.S.*, Liu X.Z.*, Farming of a defensive fungal mutualist by an attelabid weevil, The ISME Journal 9(8)(2015), 1793-1801
7. Su Y., Jiang X.Z., Wu W.P., Wang M.M., Hamid M.I., Xiang M.C., Liu X.Z.*, Genomic, transcript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i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ld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the obligate psychrophilic fungus Mrakiapsychrophila, G3: Genes Genomes Genet, 6(11)(2016), 3603-3613
8. Zhang Y.J., Zhang S., Li Y.L., Ma S.L., Wang C.S., Xiang M.C., Liu X., An Z.Q., Xu J.P.*, Liu X.Z.*, Phyl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of a fungal-insect assoc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Molecular Ecology, 23(21)(2014), 5337-5355
9. Wu B., Tian J.Q., Bai C.M., Xiang M.C., Sun J.Z., Liu X.Z.*, The biogeography of fungal communities in wetland sediment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other sites in China, The ISME Journal,7(7)(2013), 1299-1309
10. Yang E.C., Xu L.L., Yang Y. Zhang X.Y., Xiang M.C., Wang C.S. An Z.Q.*, Liu X.Z.*,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arnivorism in the Ascomycota (Fungi), PNAS,109(27)(2012), 10960-10965
11. Yang Y., Yang E.C., An Z.Q., Liu X.Z.*, Evolution of nematode-trapping cells of predatory fungi of the Orbiliaceae based on evidence from rRNA-encoding DNA and multiprotein sequences, PNAS, 104(20)(2007), 8379-8384
12. 董彩虹, 李文佳, 李增智, 刘杏忠*等, 我国虫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虫草产业发展金湖宣言, 菌物学报, 35(1)(2016), 1-15
13. Jiang X.Z., Xiang M.C., Liu X.Z.2017. Nematode-Trapping Fungi.The Fungal Kingdom.Edited by J. Heitman, B. J. Howlett, P. W. Crous, E. H. Stukenbrock, T. Y. James, and N. A. R. Gow. ? 2018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Washington, DC.doi:10.1128/microbiolspec.FUNK-0022-2016
14. Liu X.Z., Wang L., Xiang M.C. 2017. Coevolution of Fungi and Invertebrates. In: The Fungal Community: its Organization and Role in the Ecosystem (J. Dighton & J. F. White). 4th edition.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pp. 369-376
15. Liu X.Z. and Li S.D. 2004. Fung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p Pests. I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Mycology,Edited by An Z.Q., Marcel Dekker Inc., Yew York. pp. 723-747
16. 李天飞, 张克勤, 刘杏忠, 食线虫菌物分类学,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0, 北京
17. 张克勤, 刘杏忠, 李天飞, 食线虫菌物生物学,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1, 北京
18. 刘杏忠,张克勤, 李天飞主编,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4, 北京

v











社会兼职
国际菌物协会执委(2014-2022)
亚洲菌物学会主席(2011-201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兼职研究员(2020-2023)
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2009-2015)
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9-2024)
西藏大学兼职教授(2007-2013)
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0-2015)
中国菌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2008-2011)、理事长(2011-2014)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2018-2022)
中国进出境生物安全研究会理事(2017-2020)
第九届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2019.5-2022.4)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2020)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2020)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2020)
濒危动植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2021)
河南省科学院第十一届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2021)
厅市共建甘肃省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委会主任
《IMA Fungus》编委(2014-2018)
Persoonia,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fungi, 编委(2018-)
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 Applied Mycology编委(2011-今)
《Myc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gal biology》主编(2011-)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副主编(2004-2014)
《菌物学报》编委(2002-2008)常务副主编(2009-2021)
《菌物研究》编委(2004-今)
《生物多样性》编委(2004-2019)




教学经历
《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1995-2020
《真菌系统与进化生物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2020



荣誉称号
2006年:国家****基金;2001年:中国科学院****人选;201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2019年:“泉城****”山东省济南市;1999年: 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199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7年: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关话题/南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龙加福
    龙加福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话:86-邮箱:jflong@nankai.edu.cn办公地点: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站C206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联系电话:86-通讯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职称:教授电子邮箱:jflong@nankai.edu.cn办公地址: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方
    刘方招生专业:微生物学电话:**邮箱:liufang312@nankai.edu.cn办公地点:生物楼208个人资料性别:女部门:微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天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职称:教授电子邮箱:liufang312@nankai.edu.cn办公地址:生物楼208教育经历本科:南开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明刚
    李明刚招生专业:遗传学电话:**邮箱:mgl@nankai.edu.cn办公地点: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307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职称:教授电子邮箱:mgl@nankai.edu.cn办公地址: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307教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明春
    李明春招生专业:微生物学电话:**邮箱:lmchun68@163.com办公地点:生物楼310个人资料性别:女部门:微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职称:教授电子邮箱:lmchun68@163.com办公地址:生物楼310教育经历1986-1990,南开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国强
    李国强招生专业: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电话:邮箱:gqli@nankai.edu.cn办公地点:生物楼308室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微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生物楼308室职称:教授电子邮箱:gqli@nankai.edu.cn办公地址:生物楼308室教育经历2003~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登文
    李登文招生专业:细胞生物学电话:**邮箱:dwli@nankai.edu.cn办公地点:生物站B401个人资料性别:女部门: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职称:教授电子邮箱:dwli@nankai.edu.cn办公地址:生物站B401教育经历1993.9-1997.7,南开大学,学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后魂
    李后魂招生专业:动物学电话:**邮箱:lihouhun@nankai.edu.cn办公地点:八里台校区第四教学楼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动物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职称:教授电子邮箱:lihouhun@nankai.edu.cn办公地址:八里台校区第四教学楼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中国昆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燕强
    刘燕强招生专业:动物学电话:**邮箱:liuyanq@nankai.办公地点:**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动物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4号第4教学楼职称:教授电子邮箱:liuyanq@nankai.办公地址:**教育经历1985年湖南农业大学学士1989年山西农业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磊
    李磊招生专业:植物学电话:022-23508469邮箱:lei.li@nankai.edu.cn办公地点:生物楼122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系联系电话:022-23508469通讯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生物站106(实验室)职称:教授电子邮箱:lei.li@nanka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新奇
    刘新奇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话:**邮箱:liu2008@nankai.edu.cn办公地点:生物站A204个人资料性别:男部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4号职称:教授电子邮箱:liu2008@nankai.edu.cn办公地址:生物站A204教育经历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