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跨专业招生信息
学院 |
导师 |
招生 |
研究 |
导师简介 |
研究方向简介 |
拟招收外专业 |
||
学院 |
专业 |
|||||||
机械学院 |
卢秉恒 |
机械工程 |
多路逻辑控制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于喷墨3D打印项目2项目,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学生 |
需要关于多路逻辑控制方面的软、硬件学生(多路高压电路或芯片;多路逻辑的FPGA编程);喷打材料的研发(高分子材料方向等);数字图像融合技术;多路逻辑信号处理;高压功率MOS管阵列与高速开关逻辑控制模块的集成设计与制造 |
材料学院、理学院、电信学院、电气学院 |
高分子材料;信息与通信;电气 |
|
王莉 |
机械工程 |
多路逻辑控制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于喷墨3D打印项目2项目,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学生 |
需要关于多路逻辑控制方面的软、硬件学生(多路高压电路或芯片;多路逻辑的FPGA编程);喷打材料的研发(高分子材料方向等);数字图像融合技术;多路逻辑信号处理;高压功率MOS管阵列与高速开关逻辑控制模块的集成设计与制造 |
材料学院、理学院、电信、电气学院 |
高分子材料;信息与通信;电气 |
||
张璐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生物医学光学 |
张璐,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主要从事生物光学检测、光纤传感、光学仪器开发等领域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表SCI及EI论文30余篇。担任陕西省仪器仪表协会秘书长,中国生物光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项。先后受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欧姆龙公司委托,开发在线激光加工检测系统、生物发酵细胞光学检测系统、复杂结构在线三维检测系统等。 |
在生物医学光学的前沿领域,对自然状态下病变细胞的非干预式免标记准确识别与分选,已成为恶性疾病个体化精准医疗的迫切需求。以人体外周血中的恶变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瞄准急性淋巴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细胞的生物物理属性改变,通过携带细胞身份信息的“3D指纹”特征,即空间本征散射特征,实现一种在非干预状态下免标记循环肿瘤细胞精准识别与准确分选的绿色检测方法。 |
理学院、医学院、电信学院 |
光学、临床检验学、模式识别 |
||
曾群锋 |
机械工程 |
摩擦学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摩擦学及超滑设计,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企业等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其中30余篇SCI,发明专利10余项。 |
1、超滑设计与量子模拟 |
理学院 |
理论物理或材料物理与化学 |
||
陈耀龙 |
软件学院、材料学院和电气学院 |
软件,材料,电气 |
1982.2毕业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和自动化工程系无线电专用设备专业,然后赴德国汉诺威大学生产工程和机床研究所留学深造,1989年获得读博士学位。从2007起兼任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10至今成为中组部****特聘专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速高效加工工艺,精密/超精密加工工艺,设计研制多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与复合机床,高速高功率密度电主轴,精密机床功能部件(伺服驱动,数控系统,主轴,转台,摆头,丝杠,导轨等)以及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 |
软件学院、材料学院和电气学院 |
软件,材料,电气 |
||
董光能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激光表面微造型与润滑优化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会理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2项,SCI论文100多篇 |
运用激光表面造型技术,与润滑介质表面材料协同,构造出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机械表面,满足高速重载跨润滑状态的需求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材料学院 |
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 |
|||||||
张留洋 |
机械工程 |
微纳加工与制造 |
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入选第14批国家‘****’青年项目和西安交通大学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7篇,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人 |
通过计算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的阐述先进微纳制造与智能结构的基本物理机制及力学行为 |
材料学院 |
材料学系 |
||
黄科 |
机械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金属增材制造 |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在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国际知名SCI期刊Prog Mater Sci, Acta Mater, Mater Sci Eng A等发表论文近三十篇。 |
金属材料塑性成形工艺,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及机械性能调控,金属增材制造工艺。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贾书海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光学精密测量 |
教授,博导,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光学精密工程》、《应用光学》编委。 |
激光干涉检测、图像处理与测量、结构光投影检测、光纤光栅传感、图像人工智能处理(深度学习)等研究。 |
理学院 |
光学、光信息 |
||
杨树明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微纳制造及测量 |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SNM Fellow。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省部级项目等20多项。 |
研究新型微纳光子器件的工作机理、材料、制备和测试方法等,用于建立微纳集成光学系统并实现其应用。 |
理学院、电信学院、材料学院 |
物理、光学、材料相关专业 |
||
李博 |
机械工程 |
软体机器人 |
机械学院副教授,上银优博获得者,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
软体机器人是在机器人的基础上参考了自然界中各种软体动物的特点,而开发设计地具有变形、变体、变色、变刚度等多功能的机械系统,其研究集成了柔性的智能材料,大变形的机械结构设计,新型的制造工艺,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共融的前沿学术方向。软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环境共融性,人机交互性,智能感知性,在国防安全,军事竞争,医疗康复,太空探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材料学院 |
高分子材料 |
||
李涤尘 |
机械工程 |
3D打印技术 |
机械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金属、非金属以及生物3D打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
3D打印技术是材料、自控与制造交叉的前沿方向,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模具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
理学院 |
化学 |
||
李晓玲 |
设计学、机械工程 |
人机交互与设计 |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从事工业设计、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陕西省自然基金、航空基金、企业科研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专利若干 |
交互设计涉及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心理学、人机学等多学科领域。本方向旨在研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无人驾驶等的交互技术和人机界面设计方法,将语音、表情、手势、步态的先进交互技术应用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 |
机械学院 |
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 |
||
刘红忠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微纳制造 |
国家杰青、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中组部****。 |
专注于超精密加工与高端装备制造,涵盖纳米制造、纳米测量、超精密控制理论与工程等领域 |
电信学院 |
控制工程 |
||
蒋维涛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微纳制造 |
副教授、博导;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 |
专注于纳米制造与智能传感器制造,涵盖功能材料制造、多材料一体化制造等领域 |
理学院 |
高分子 |
||
刘亚雄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増材制造及生物3D打印 |
教授,博导,博士。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论文160多篇,与国外研究机构有广泛合作 |
増材制造(3D打印):相关软 |
材料学院 |
不限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増材制造(3D打印)控制算法 |
教授,博导,博士。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论文160多篇,与国外研究机构有广泛合作 |
3D打印大数据驱动与机器学习算法;曲面打印智能控制算法与软件;五自由度打印空间智能决策和优化软件系统。 |
电信学院 |
不限 |
|||
田边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MEMS传感器 |
田边,博士,副教授。发表相关论文47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等多个奖励 |
主要从事MEMS微纳传感器研究,包括高温压力传感器、超高温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 |
电气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王富 |
机械工程 |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空心叶片成型 |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特聘教授。研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空心叶片。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 |
1.镍基高温合金叶片制备工艺及缺陷控制; 2. 3D打印快速成型在叶片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3. 仿生多空金属材料 |
材料学院 |
材料成型/材料科学 |
||
王玲 |
机械工程 |
生物制造 |
王玲,女,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博士后,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测试中心(BAM)访问教授。先后负责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委科技委培育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欧盟框架协议Horizon2020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皇家工程协会项目、中/德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陕西省国际合作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制造3D打印、人工关节等内植入物设计及性能评价、个性化人工替代物优化设计与制造等。在内植入物、生物力学、生物制造领域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撰写书籍章节2部,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20余次,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授权11项),参与制定外科植入物国家/行业标准6项。 |
1. 细胞3D打印。2. 生物力学。3. 人工假体设计与制造。4. 假肢鞋垫等辅具设计及制造 |
生命学院或材料学院 |
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 |
||
王昭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微纳米测量技术 |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系光仪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博士学位。 |
智能制造与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微纳米测量技术;图像及数据处理技术。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NQI重大专项1项,企业合作项目2项;在申请国家仪器专项1项 |
理 学院 |
光学 |
||
魏正英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增材制造 |
全国百篇优博、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 |
研究金属增材制造过程的材料传热传质、多物理场耦合机理、多重热循环中应力变形、金属熔化及凝固特性和性能主动控制。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
||
吴九汇 |
机械工程 |
声学/电磁波超材料 |
出版专著两部;在Science和Nature子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被SCI收录100多篇,被EI收录110余篇;获授权专利5项。独立培养已毕业博士生14人、硕士生32人。 |
声学超材料是指具有负动态等效参数特性的人工亚波长微结构,为低频振动噪声控制和新型声学器件设计等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徐光华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徐光华,腾飞教授,军工973项目专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委员,863、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曾任机械学院副院长。 |
主要从事脑机接口、生机电信号处理、脑机交互与调控、脑控康复机器人、医学数据深度学习等方向研究。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医学 |
||
徐亮 |
机械工程 |
装备服役性能及可靠性设计 |
副教授/博士,完成了国家973、国家基金等多项课题,具有功能 |
燃气轮机传热和冷却技术,热端部件热可靠性与热分析,多功能一体化结构设计 |
能动学院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
||
闫柯 |
机械工程 |
航空轴承多相流与传热机理 |
闫柯,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省杰出青年人才,从事重大装备转子-轴承系统润滑与热设计研究。 |
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下一代战斗机轴承等高温润滑介质轴承,开展轴承内部流动与传热机理研究 |
能动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机械工程 |
量子传感器技术 |
闫柯,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省杰出青年人才,从事重大装备转子-轴承系统润滑与热设计研究。 |
研究量子传感器在航空发动机热测试、转子系统热测试原理、合成工艺与技术研究,实现量子传感器制备与测试实验 |
生命学院 |
生命科学 |
|||
杨军 |
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黄冈人,主持自然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近三年发表SCI 20篇,EI 16篇,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6项。 |
微纳尺度传热传质、量子三维热成像、智能冷却控制、特种机器人 |
能动学院或理学院或数学学院 |
应用物理或热能工程或应用数学 |
||
杨雷 |
机械工程 |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
副教授,机械学院设计所副所长。承担国家、省部级、企业课题等10余项,在PCCP、APL、TRL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碳纳米表面的设计制造、摩擦特性调控、纳米表面原子尺度模拟及碳基材料的功能特性开发。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张航 |
机械工程 |
高熵合金激光3D直接制造 |
副教授,从事先进金属材料3D成形制造研究,现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中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 |
采用激光3D打印成形高熔点高熵合金复杂构件的机理与控制方法,包括“两机”涡轮叶片、高超声速飞行器、核岛关键部件等。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张俊 |
机械工程 |
超高速加工去除机理 |
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973分课题、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10余项课题。参编专著4部,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注册软件著作版权12项,在APL,CIRP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
分析超高速铣削零件表面微观组织形成机制,测试表征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发展一套宏微观结合的跨尺度数值模拟方法揭示宏观表象的微观本质。评价已加工表面的使役性能,分析表面微观组织演化过程对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材料 |
材料科学工程 |
||
张小栋 |
机械工程 |
智能机器人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之一,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等。 |
主要从事光纤与脑肌电感知、人机交互控制及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已拥有光纤传感检测系统、脑控假肢、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助老伴行机器人等技术产品。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电信学院 |
自动化 |
|||||||
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赵纪元 |
机械工程 |
增材制造 |
赵纪元,博士,男,1969年2月生,现为西安交通大学“2011计划”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职的专职科研人员,研究员职称,第九批陕西****长期创新人才。2014/5-2015/7在德国铁路公司工作任中国区总裁。2012/3 - 2014/5在英国英维斯(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任中国区技术总监。2009/1- 2012/2在浙大网新轨道技术有限公司任安全保证中心和产品技术中心和铁路信号事业部总经理。2006/12 - 2009/1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任交通技术集团系统管理部经理。1997/7 - 2006/12在西门子(西安)信号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城市轨道交通部经理和地铁信号事业部总经理。赵纪元博士在机械振动、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应用经验,目前主要从事智能制造与增材制造、质量监测与控制、检测与认证、制造大数据与云服务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赵纪元博士合著 《机械设备非平稳信号的故障诊断原理及应用》一书,主持的项目“机械设备现场设备分析与变工况监测诊断技术”获1997年度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大型机械设备变工况非平稳动态分析与监测诊断关键技术”获199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曾获2001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赵纪元博士现为国际铁路信号工程师(IRSE)学院会员。 |
增材制件质量在线检测与控制,运用激光激励高频超声波实现增材制件的缺陷检测与智能识别,并运用超声波提高增材制件的力学性能和消除缺陷,形成闭环控制。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赵立波 |
机械工程 |
量子传感 |
教授、博导,精密仪器系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技术子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发表文章1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9项。 |
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技术 |
理学院 |
应用/现代物理 |
||
谐振传感与测量系统 |
电气学院 |
电路与系统 |
||||||
朱爱斌 |
机械工程 |
机器人,仿生康复机器人 |
朱爱斌,博士,副教授,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工作,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
主持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课题,已经开发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和高压输电线巡检除异物机器人等 |
电信学院 |
控制专业 |
||
医学院 |
生物医学或康复医学 |
|||||||
朱永生 |
机械电子工程 |
智能轴承 |
教授,主持自然基金、04专项、NSK集团等多项课题,论文70余篇专利10项、奖3次,方向为状态监测与诊断。 |
智能轴承是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状态评估高度集成的新一代前沿轴承,是智能制造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国际国内均处在起步研发阶段。 |
电气 |
仪器仪表 |
||
吴云 |
机械工程 |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与点火助燃,爆震发动机 |
西安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全国“百篇”优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各1项。 |
等离子体提高飞机升阻比和发动机推重比,新型涡轮连续爆震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 |
能动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西安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全国“百篇”优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各1项。 |
等离子体提高飞机升阻比和发动机推重比,新型涡轮连续爆震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 |
航天学院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
李应红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 |
航空推进与控制工程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主持突破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突出工程应用效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立一等功。 |
发动机建模控制与诊断、发动机原理、部件表面强化 |
理学院/数统学院 |
应用物理/应用数学 |
||
张东升 |
机械工程 |
无人机与类人机器人 |
张东升,河南博爱人也,博士讲师,为人慷慨侠义,有恢宏之气。奉阳明心学,以“做前沿科技,获丰厚回报”为志。 |
致力于探索自然界应激性反应之机理,破解复杂动作形成之奥秘,穷究生命动作进化之迷底,遂成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之团队 |
数学学院 |
数学/应用数学 |
||
杨青 |
机械制造 |
激光微纳制造 |
发表SCI论文50余篇(11篇封面论文),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等 |
飞秒激光微纳制造、激光仿生微纳制造、智能表面结构制备 |
理学院 |
化学,物理学 |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材料学院 |
刘峰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有机纳米功能材料 |
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入选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
以分子设计合成、分子自组装、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为研究方向,在有机纳米功能材料开展跨学科的前沿性研究。 |
理学院 |
化学 |
|
物理 |
||||||||
马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化学 |
马伟,教授,博导;课题组研究属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在Nature Energy等专业杂志发表70余篇;课题组培养硕士获“优秀硕士研究生标兵”。 |
有机光电子材料(太阳能电池)形貌结构关系研究;同步辐射及中子技术发展(共振软X射线散射)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 |
||
张启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特聘研究员,博导,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后。 |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研究:新型拓扑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学,聚合物刷和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物。 |
理学院 |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
张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 |
教授、青年千人学者。专注研究相变内存材料,已在《科学》、《自然材料》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
先进电子材料 |
理学院 |
物理学 |
||
闵泰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自旋电子学 |
千人学者、特聘教授,材料学院自旋电子材料与量子器件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电系博士。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已在NC/PRB/IEDM等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 |
自旋电子材料、量子计算与存储、类脑芯片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微电子 |
||
电信学院 |
||||||||
潘毅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自旋/低维电子材料 |
潘毅教授曾在德国工作七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PRL/JACS/AM/NanoLett.等杂志 7篇,他引1000余次。 |
课题组以扫描探针显微镜为主要手段,研究自旋/低维电子材料表面结构和自旋/电子结构,以及单个原子分子操纵。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微电子 |
||
电信学院 |
||||||||
胡少杰 |
材料物理 |
自旋电子学 |
2015年获得日本九州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自旋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研究。 |
磁性/非磁性纳米异质结中电流、热流和自旋流之间的转化及输运研究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微电子 |
||
低维自旋电子材料生长制备及自旋电子器件开发 |
电信学院 |
|||||||
李博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生物材料 |
2016年3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大材料学院,研究方向为医用金属表面改性,进行改性后金属体外及体内生物学评价。 |
主要进行硬组织替代材料,如:钛、钽、镁及3D打印多孔金属的表面活化改性研究,调控其与相关细胞的交互作用。 |
生命学院 |
生物学 |
||
黄平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纳米材料及纳米力学 |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0项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 H指数为14。 |
先进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表征;纳米材料的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表征;表面改性、表面效应;多尺度计算机模拟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 |
||
机械学院 |
机械工程 |
|||||||
能动学院 |
曹良志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中国核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支部书记 |
反应堆物理分析、中子输运数值方法、核燃料循环、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
数统学院 |
计算数学 |
|
陈磊 |
动力工程机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热流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省基金和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
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子动力学模拟、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控制)和能源经济与能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陈黎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教授,博导;青年拔尖人才,重点研发项课题、面上项目等负责人;个人主页:http://gr.xjtu.edu.cn/web/lichennht08。 |
燃料电池,CO2封存,油气开采,多尺度过程,多孔介质,微纳尺度输运过程。 |
材料学院 |
材料化学 |
||
丰镇平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气热耦合及优化 |
博士,二级教授,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气动与声学专业组专家,在ASME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 |
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涡轮气动热力学与气动/传热(冷却)耦合机理及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 |
||
何茂刚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能动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流体热物性的实验测量和理论预测。 |
等离子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计算数学 |
||
贺朝会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技术应用 |
《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核学会核测试与分析分会常务理事、辐射物理分会理事 |
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的辐照效应 |
电信学院 |
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李亮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动力工程 |
博士生导师。在国际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与商发、上汽、东汽、703所等企业在通流分析与优化、气动性能实验研究等方面有密切的合作。 |
主要研究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叶轮机械的气动、传热与冷却问题。招收外专业学生主要开展湿蒸汽湿度传感器测量与控制电路部分的研究。 |
电气学院/电信学院 |
电子电路等(控制、测量电路的设计、调试) |
||
李印实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学通报》《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委;指导研究生在Angew等顶尖杂志发表论文;研究生荣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提名奖、中国青基会“希捷-小平基金”科技创新奖、国家奖学金等。 |
燃料电池、液流电池、太阳能热利用、可再生能源、强化传热传质。 |
材料学院/理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化学等 |
||
刘银河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能源绿色、高效、低碳转化与利用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
生物质能热化学转化与利用。 |
化工学院/理学院 |
化工/化学 |
||
邱杰 |
核科学与技术 |
锕系元素材料 |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 陕西省“青年****”及西安交大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主要从事新型锕系元素材料的合成、表征、形成机理及其在核燃料循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理学院/材料学院/化工学院 |
化学/材料 |
||
屈治国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化学电源与储能系统 |
教授,博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近5年发表SCI论文72篇。获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青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 |
研究电化学电源内部的电化学输运过程、开发新型电极材料和催化剂等。设计、制备新型能源材料并进行性能表征。 |
理学院/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
||
宋立明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教授,博导。建立了涡轮全通流优化设计与数据挖掘平台,应用于606所、三菱重工、东汽、上汽及陕鼓等单位。 |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及优化设计;多学科设计优化与数据挖掘;不确定性量化与优化设计。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均可 |
||
谭厚章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教授/博导,研究煤洁净燃烧与利用、大气污染物治理、燃烧PM2.5对大气雾霾及健康影响机制,获省部级奖5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 |
固体废弃物处理,燃烧学。 |
理学院 |
化学 |
||
吴宏春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核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
反应堆物理分析、中子输运数值方法、核燃料循环、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计算数学 |
||
吴江涛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流体热物性测试技术研究;节能环保制冷工质开发 |
“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1)热物性实验数据在能源、动力、制冷和化工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实验基础;(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下,开发低温室效应、与环境友好的节能环保制冷工质是制冷、空调等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化工学院/理学院 |
化学工程/物理化学 |
||
徐东海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化学工程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热能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
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氢能技术,超临界水相关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多相流动及传质传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赵存陆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微纳尺度传递现象和新能源 |
男,教授,博导。发表SCI论文33篇,24篇为第一或通讯作者,SCI他引497次,单篇他引最高120次。入选中组部“****”和陕西省“****”青年项目,作为骨干成员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 |
研究领域为动电现象及其应用,重点关注:(1)基于动电现象的微纳尺度传递现象及其在微纳流控技术领域的应用;(2)基于动电现象的新能源收集/利用技术。 |
理学院/材料学院 |
应用物理/胶体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赵钦新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教授,博导,致力于热能与材料交叉领域研究,获国家奖1项,主持重点研发等国家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 |
热能动力工程材料安全、工业过程节能减排的基础及应用等热能工程与材料交叉领域研究。 |
材料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专业/金属材料 |
||
黄佐华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际期刊主编,国际燃烧学会首届会士。 |
燃烧物理研究:先进航空动力中的燃料喷雾雾化机理与模型构建,发动机湍流数值模拟与光学诊断,燃烧物理模型。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际期刊主编,国际燃烧学会首届会士。 |
燃烧化学研究: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流动与化学反应耦合,反应过程量化计算,反应机理简化方法,先进航空动力中的反应动力学。 |
理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 |
|||||
王金华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研究方向为发动机湍流燃烧基础研究及清洁高效燃烧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陕西青年科技奖及青年科技标兵、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等荣誉奖励。 |
湍流燃烧与燃烧激光诊断;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电场与等离子体助燃。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应用数学 |
||
张英佳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首批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校十大学术新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
非均相点火研究,含能材料点火协调效应,纳米材料燃烧调控及机理。 |
材料学院 |
微纳米尺度材料行为/材料物理与化学 |
||
首批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校十大学术新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
燃烧光谱诊断研究,均相氧化多物种光谱诊断,非均相氧化多物种光谱诊断。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
魏衍举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副教授,博导。致力于清洁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机理、现与PRINCETON大学合作开展液体燃料气动破碎燃烧基础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
液体燃料的液气转化过程对现代动力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极限工况适应性等方面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在跨音速、高温条件下液体燃料的液滴气动蒸发、破碎、燃烧等方面开展相关基础研究。 |
理学院 |
纳米材料 |
||
巫英伟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安全及先进核燃料性能分析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先进核反应堆热工安全、核燃料分析领域的基础科研工作,作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ITER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 |
1.先进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安全;2.高性能核燃料设计;3.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燃料性能分析。 |
材料与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 |
||
沈振兴 |
环境工程 |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
沈振兴,教授博导,获省部二等奖两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及国家基金等20余项。 |
大气环境化学及污染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 |
理学院/化工学院/人居学院 |
化学/环境科学 |
||
王云海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水处理技术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水处理技术研究,承担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含两件国际专利),编写专著教材3部。 |
光、电催化废水处理及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相关光、电催化材料。 |
理学院/化工学院 |
应用化学/化学工艺 |
||
何炽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 |
副教授,环境系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20余项。在ES&T、ACS Catal.等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多项、参编书籍4部。 |
致力于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复合污染过程与控制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发展大气污染控制新原理与新技术,实现大气污染高效协同控制。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冯江涛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水处理 |
主持项目6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索引35篇,申请发明国家专利16项,获批8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
1)新型环保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和应用;2)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化工学院/理学院 |
化工/化学 |
||
徐浩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副教授,博导,承担4项纵向课题及5项横向课题,累计科研经费123.5万元。累计发表论文7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
主要从事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研究,包括电催化氧化技术、电化学杀菌技术、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技术以及钛基体金属氧化物电极研发等。 |
理学院 |
化学 |
||
郑春莉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丰富的跨学科拓展、国际合作与学生培养经验。研究涉及材料、化工、物理等领域,指导的2名硕士生均获国奖。 |
吸附材料制备与吸附装置开发;电离子交换装置;原位土壤修复技术;脱氮除磷。 |
化工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
高宁博 |
环境工程 |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
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质及固体废物的热转化及资源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2项,授权/申请发明专利34项,美国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1部。 |
1.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2. 生物质/煤气化、热解及污染物控制;3. 含油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4. 生物质/煤焦油催化重整制氢;5. 生活垃圾处理及能源化利用;6. 市政/工业污泥处理及资源化。 |
化工学院/人居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 |
||
杨鸿辉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3项,企业合作项目8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
对环境微生物进行代谢途径改造,提高其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构建高效的环境工程菌。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 |
||
刘红霞 |
环境工程 |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
副教授,硕导,获省部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基金、省部级及中央高校科研专项课题近10项,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 |
主要包括工业废气/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温室气体资源化、灭菌及材料改性、环境污染监测。 |
化工学院/能动学院/人居学院 |
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 |
||
刘萍萍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
获省部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和参与国家基金、省部级及中央高校科研专项课题10余项,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 |
大气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学特征、来源解析与风险评价。 |
化工学院/理学院/人居学院 |
化工/化学/环境科学 |
||
全翠 |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环境能源/能源化工 |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1. 煤和生物质的清洁高效利用;2. 油品提质及资源化利用;3.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
化工学院/理学院/人居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环境科学 |
||
李珊珊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2011年于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由CSC资助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学习。毕业后于西安交通大学任教至今。 |
环境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
理学院 |
化学 |
||
郭焱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高级工程师、应用化学硕士、2010年任现职。 |
环境友好型材料、水污染控制材料,、固体废弃物土壤修复型材料。 |
材料学院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郭烈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能源动力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石油工程多相流和新能源高效可再生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等。 |
理学院;材料学院, |
应用物理/应用化学/能源材料 |
||
白博峰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国家杰青,多相流热物理领域专家。 |
研究多相流测量科学与技术,开发新型测量仪表,解决页岩气、地热开发中的测量难题。 |
电信学院/材料学院 |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焊接) |
||
陈斌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 |
激光皮肤医学涉及的激光与皮肤组织相互作用及相关设备研发。 |
生命学院/电信学院 |
生物光子学/生物组织成像与探测 |
||
陈庆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新能源 |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 |
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及其在可见光分解水制氢、光电催化燃料电池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
李良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2008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大;同年赴瑞典皇家工学院做博士后,2010年转高级研究员、博导;2013年任西安交大副教授。 |
多相流动传热,微尺度流动沸腾,多孔介质内流动传热,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反应堆严重事故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
核学院 |
核科学与技术 |
||
沈少华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青年长江,在Nature Photonics、Adv Mat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完成人)。 |
光/电催化能源转化,包括水分解、CO2还原;Na离子电池。 |
理学院/材料学院/化工学院 |
应用化学/应用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 |
||
孙成珍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副教授,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3 MIT联合培养,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纳流控学、纳米材料分离膜、油藏孔隙中多相流动。 |
理学院/材料学院 |
化学/材料工程 |
||
种道彤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教授、博导。陕西省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针对管内汽液两相流致振动开展研究,分析流动及相变过程对管路振动特性的影响,并开展管道应力特性分析。 |
航天学院 |
工程力学 |
||
吴东垠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已获国家奖学金14人次,获奖率82%。另指导本科生近40人获得授权专利。 |
电站锅炉优化运行、工业锅炉设计及运行,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微气泡降阻及污水处理,新产品开发。 |
理学院 |
物理相关专业 |
||
秦国良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流体机械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97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企业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40多篇。 |
流体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机理及优化设计,高精度谱元数值方法求解流动、换热问题,流动噪声机理,计算气动声学。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计算数学 |
||
张兄文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新能源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青年****”。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能源互联网/多能流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 |
电气学院 |
电力电子 |
||
吴华根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副教授。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11-2012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 |
1、压缩机及制冷技术;2、压缩机降噪技术;3、膨胀机及能量回收技术 |
数统学院 |
数学 |
||
电气学院 |
刘定新 |
电气工程 |
等离子体生物医学技术 |
教授(博导),获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霍英东青年基金资助,发表论文被引近千次,获省部级一等奖3次 |
电气工程与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方向,本世纪以来已有4款产品通过FDA认证,还有大量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研究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刘志远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
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从事电力设备方向的研究,主要包括真空断路器,真空灭弧室,真空绝缘,真空电弧,熔断器,超导电工技术等。 |
理学院 |
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物理,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
||
能动学院 |
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
|||||||
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电信学院 |
物理电子学,电子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
|||||||
航空学院 |
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
|||||||
数学学院 |
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张虹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
现为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篇以上,担任智慧健康杂志编委和多个杂志的审稿专家。 |
研究生物系统的生命特征,尤其是电活动特性,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利用仿真手段揭示生命现象产生的机理,疾病发生的微观和宏观基础,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王威望 |
电气工程 |
高电压与绝缘, |
讲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控制理论研究背景;国内外期刊论文20余篇;自然基金项目1项和横向项目2项。 |
电力设备绝缘介质空间电荷测试和理论,极端环境下(空间)介质和器件的电荷积聚。智能控制和复杂网络研究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技术 |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李盛涛 |
电气工程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3项,2009、2010年分别获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专家和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要贡献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电介质物理及其应用、电气功能材料及器件、极端条件下的绝缘材料和绝缘技术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应用化学 |
||||||||
材料物理 |
||||||||
材料化学 |
||||||||
闵道敏 |
电气工程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9月留校任教。2014年-201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研究,被聘为助理教授。2016年10月晋升副教授。2016年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托举计划。在Scientific Reports、Applied Surface Science、IEEE TDEI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等项目的资助下,从事高性能绝缘材料制备、表征、及破坏机理方面的研究 |
材料学院 |
材料学、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王红康 |
电气工程 |
纳米材料/电化学储能 |
男,85年生,博导,仲英青年学者,校青年拔尖人才,发表论文近50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5篇,IF之和>180)。 |
面向大规模储能,从纳米材料着手,开发新型高性能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器件如锂离子/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 |
理学院/化学院/材料学院 |
材料、化学 |
||
吴锴 |
电气工程 |
电介质材料/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 |
男,博士生导师,教授。1998-2006年先后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英国Leicester大学和日本店里中央研究所工作。2006年获聘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
高分子绝缘材料的介电性能;直流输电设备绝缘设计及寿命评价;基于燃料电池可逆循环的综合能源系统。 |
理学院/材料学院 |
物理、化学、材料 |
||
韩晓刚 |
电气工程 |
电化学储能 |
博导,教授,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回国到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工作。 |
安全、高效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户内储能、新能源用储能技术研究。 |
电信 |
电子陶瓷材料专业 |
||
电信学院 |
刘贵忠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视频处理与通信 |
刘贵忠,男,分别于1982年9月和1985年9月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于1989年6月获荷兰埃因候温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多媒体处理与通信研究所所长。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首批“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
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多媒体处理与检索、压缩编码与传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数学与统计学院;理学院 |
||
边浩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飞秒激光微纳制造 |
副教授,博士。分别于2007年、201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14年-2015年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访学一年。 |
研究方向为飞秒激光微纳制造及其在微光学、微光机电系统、微流控系统中应用。 |
机械学院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
|
|||||||
刘建彬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量子光学,量子成像 |
电信学院电子系副教授,南开大学理学博士(2011),在国内外主流光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
鬼成像实验及理论研究,多光子干涉实验和理论研究,费曼路径积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经典光和非经典光的相干特性。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陈烽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激光微纳制造 |
发表SCI论文200余篇(11篇封面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等 |
飞秒激光微纳制造、激光仿生微纳制造、智能表面结构制备 |
理学院 |
化学,物理学 |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李峰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西安交通大学A类“青年拔尖人才”。现为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微纳光子学, 尤其是基于光学微腔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研究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材料物理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
李远洁 |
电子科学技术 |
光电半导体材料与应用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美国光电工程协会(SPIE)、材料协会(MRS)和美国真空协会(AVS)会员。 |
光电半导体薄膜、纳米材料合成及器件应用;柔性透明导电材料及应用;多功能耦合传感器 |
材料学院,理学院 |
材料科学工程,应用物理 |
||
李振荣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压电材料与器件 |
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方预研项目等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4)。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 |
(1)高性能弛豫铁电单晶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在水声超声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单晶的的生长、结构、性能研究,以及压电器件的研制。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加工 |
||
(2)宽禁带半导体单晶 |
(2)目前高压、高温、高频和大功率微电子器件、激光二极管、光探测器等GaN基器件的研制对高质量大尺寸GaN单晶衬底具有极大的需求。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高质量GaN单晶衬底的生长、微结构表征、性能以及单晶生长机理研究。 |
|||||||
刘海文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超导微波电路 |
1975年生,二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德国洪堡学者,日本JSPS学者,中国科学院****入选者。 |
(1)面向高灵敏度微波超导接收技术及工程应用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2)介质天线技术 |
(2)面向5G毫米波通信的介质天线新技术 |
|||||||
王领航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电信学院电子系副教授,主要主持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培埴项目及973计划、863计划、XXX重点预研项目等。 |
主要从事功能材料与器件,电子陶瓷、铁电压电单晶半导体单晶及纳米晶体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其器件的研究工作。 |
机械学院 |
机械工程 |
||
电信学院 |
图像采集与识别,微处理器设计 |
|||||||
王志广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王志广, 本科及硕士就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2018年以青年****入职交大电信学院。 |
自旋电子学与铁电、压电性能的耦合,探索其在磁场传感器,磁信息记录等方面的应用。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王大威 |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
材料计算科学; |
王大威教授,本硕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女王大学,2014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十大学术新人”。 |
基于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材料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
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计算科学当中的应用; |
材料学院 |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
||||||
吴朝新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有机光电材料物理与器件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型有机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及其照明器件、以及有机激光等研究方向.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应用化学 |
||||||||
焦博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新型有机光电器件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和有机电学双稳态器件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应用化学 |
||||||||
董化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
讲师,硕士生导师 |
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光电探测器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新型柔性透明电极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
应用化学 |
|||||||
张楠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材料 |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牛津大学博士。国家青年****入选者,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 |
主要研究铁电压电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材料各尺度下的结构,探索物理性能的机制并应用于新材料开发。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张未展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网络多媒体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高级会员。主持国科金3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以第2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
智能e-Learning理论及技术,涉及多媒体网络与通信、云计算、移动计算、数据挖掘等相关研究领域 |
数学院 |
数学 |
||
张小宁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等离子电子学 |
教授博导,真空学会和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国家级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
主要从事信息显示和等离子电子学等相关研究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云峰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物理与器件 |
国家“****”特聘专家,固态照明工程中心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新一代功能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照明和显示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封装技术等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魏晓勇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
教授博导,主持科技部、基金委等在研项目6项,获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奖励、全国百优,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 |
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主要包括储能材料、电光调制材料与器件等方向,服务于功率脉冲技术、光通信等领域。 |
材料学院 |
材料 |
||
理学院 |
物理 |
|||||||
航天学院 |
王飞 |
力学 |
纳米力学 |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0项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 |
纳米晶及金属玻璃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表征;多尺度计算机模拟 |
材料学院 |
材料学 |
|
范学领 |
飞行器设计 |
飞行器结构强度 |
教授、博导,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863等20项,教材2部,SCI60篇。 |
发动机热端部件结构强度、功能防护结构失效机理与强度理论、飞行器结构完整性、多场耦合力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动力工程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
杨利花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转子动力学 |
副教授,200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
主要从事流体润滑理论、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的结构强度与振动方面的研究。 |
机械学院 |
机械电子、机械工程 |
||
武俊梅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先进冷却技术 |
教授、博导,陕西省宇航学会动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已公开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 |
1)纳米流体传热理论及工程应用;2)强化传热、传质及先进冷却技术;3)颗粒流动及传热。 |
能动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刘振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飞行器设计 |
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与流体力学专业博士。王宽诚青年学者,航空学会无人机分会青工委委员。 |
无人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飞行器关键技术、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综合力学环境预示相关工作。 |
能动学院、数学院 |
工程热物理、数学专业 |
||
数统学院 |
贾骏雄 |
计算数学、统计学 |
统计反问题 |
贾骏雄,副教授,主持四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9篇,2018年获得校学术十大新人,2017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
针对医学成像、地震成像等反问题,基于将机器学习与贝叶斯反演相结合的思路,研究新的高效算法和数学理论。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
吴帮玉 |
应用数学 |
地球物理学 |
2012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企业横向基金等 |
波场数值模拟、局域相空间地震波传播、成像以及地震资料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
薛江 |
信息科学(应用数学) |
智能无线通信技术 |
教授,男,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7月起,申请人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人才拔尖计划(A类)”。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沿数学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
主要研究方向为未来智能无线通信技术,即无线通信与机器学习的交叉学科,希望通过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化,进而提高网络各项性能,开辟无线通信新的发展方向。 |
电信学院 |
通信专业 |
||
刘军民 |
统计学、数学 |
机器学习 |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8篇,IEEE系列期刊6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博士后项目等十余项;担任十余个国际权威期刊的审稿工作;研究成果谷歌学术引用330余次。 |
主要从事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方法及其在人脸、手写体数字识别、图像分类、遥感信息处理的亚像元级解译、融合、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当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1. 深度学习;2. 子空间聚类;3. 大数据分析方法;4. 基于矩阵分解的数据表示等方面。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自动化、软件工程等专业 |
||
软件学院 |
||||||||
杨树森 |
信息科学(应用数学) |
分布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和应用 |
教授、博导,国家“青年千人”(计算机科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2014)、荣誉研究员,IEEE高级会员。 |
专注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和系统用的研究。发表包括IEEE/ACMTrans、CCF A在内的高水平论文50余篇。与多个国际一流科研团队保持紧密的学术合作。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李义宝 |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
3D形状优化设计;高性能计算 |
2013年2月在韩国高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7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现为应用数学系副教授,应用数学系主任。 |
偏微分高效算法的构造与分析、5G网络协议解析和优化、多物理耦合的数值计算、三维图形/图像优化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
李科学 |
应用数学 |
分数阶方程,图像处理,随机微分方程,薛定谔方程 |
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届十大学术新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0篇。 |
基于反常扩散的图像处理,利用时间空间分数阶导数建立方程对图像进行处理。基于非局部算子的非线性分析。 |
电信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刘海峰 |
计算数学 |
结构损伤识别、结构静力重分析、压缩感知 |
刘海峰,男,1982年6月出生,副教授。2010年6月获吉林大学数学力学系博士学位。 |
损伤识别是用非破坏性的检测手段发现结构内部细小隐蔽的损伤。该方向主要研究基于结构动力响应的识别方法。 |
航天航空学院 |
力学 |
||
孙剑 |
应用数学 |
图像处理、医疗影像、智能学习算法 |
国家优青、中组部青拔、院长助理。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法国INRIA做研究工作, IJCAI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获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 |
(1)基础学习算法:模型驱动深度学习方法、人工智能元学习方法;(2)图像与医疗影像分析方法; |
生命学院、电信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自动化专业 |
||
(3)3D点云、图结构、非欧式流形上的深度学习方法 |
||||||||
祖建 |
数学 |
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 |
数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2011年在日本明治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访学一年。 |
主要研究传染病动力学,精准医学的数学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统计学 |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生物工程 |
||||||
康艳梅 |
应用数学 |
随机动力学理论及其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
康艳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数学交叉应用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 |
运用随机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建模、模拟和解释基因调控、神经信息处理等基本生命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 |
生命学院 |
生命科学 |
||
蒋耀林 |
应用数学 |
电子工程中的模型降阶技术 |
二级教授,****特聘教授,首批领军学者。出版专著3部,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210余篇(如SIAM J 和IEEE Trans等) |
模型降阶(Model Order Reduction): 集成电路(IC)设计与模拟中一种功能强大的新型快速模拟方法与技术,具有强大的学术生命力 |
电信学院 |
微电子 |
||
王晓凯 |
数学 |
勘探地球物理 |
本科及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通系,曾在中科院地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
信号处理理论及其在勘探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电信学院 |
信息工程 |
||
张红英 |
统计学 |
不确定数据分析 |
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似推理、不确定数据分析。已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主要关注大数据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建模研究,具体包括:(1)多模态复杂数据的机器学习研究;(2)大数据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分析与传播研究;(3)大数据环境下不确定性建模研究。 |
电信学院 |
信息,人工智能 |
||
晏文璟 |
计算数学 |
计算流体力学 |
本人系数学与统计学院科学计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多场耦合的高性能算法、流体中的形状最优控制以及油藏模拟。 |
能动学院 |
流体工程 |
||
管理学院 |
常象宇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统计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人工智能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联合培养博士毕业。陕西省高等学校优青计划入选者。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质量研究中心主任。 |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统计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方法论及其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曾在统计学著名期刊AOS,SS,EJS,SII与人工智能类期刊JLMR,TNNLS,TSP,TC等发表论文2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被引用超过800次。主要应用方向为:医疗管理,共享经济等。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统计 |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系 |
|||||||
电信学院 |
自动化系 |
|||||||
江旭 |
工商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获得者、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英才”、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3项。获陕西省科研成果奖4项。 |
战略联盟理论与实践;知识、资源与环境管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绿色战略与新兴经济发展 |
理工类 |
理工类 |
||
理学院 |
左兆宇 |
物理 |
空间天文/天体物理 |
理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1项和校基金多项;参与“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
空间卫星(光学、X射线等)数据成像、时域分析;黑洞及其他致密天体相关物理过程与高能现象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计算科学系/统计系 |
|
赵铭姝 |
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
材料物理及化学/凝聚态物理 |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 |
新型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电极材料的可控合成;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电化学性能;储锂动力学。 |
材料学院/电信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
夏明岗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教授,博导2006年西交凝聚态物理博士,曾留学UIUC和新加坡,获全国优博提名,发表SCI论文40余篇,含两篇封面论文 |
1、柔性器件与皮肤电子,2、低维系统新结构、声子、热传导与热电,3.自旋电子学 |
数学学院、能动学院、电信学院、电气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航天学院 |
各本科专业,对研究方向感兴趣即可 |
||
魏巍 |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
碳功能材料及自组装 |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多项成果发表在Nat.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等国际权威杂志上。 |
石墨烯制备、功能化及材料/器件研制;碳基杂化材料、多孔材料合成及能源应用;纳米/宏观材料的自组装 |
材料学院/电气学院 |
材料相关 |
||
王文慧 |
物理 |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 |
本人善于培养指导学生,研究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Nano Energy 等国际一流期刊, 其中3项工作在学校主页报道。 |
研究金属、二维材料纳米结构中等离激元的新奇特性,探索光与纳米材料作用的新现象及其在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应用 |
电信学院/材料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
||
王栋东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博士后基金等数项,发表一作SCI学术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作论文30余篇。 |
致力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晶体管材料与器件物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理学院/电信学院/材料学院 |
应用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孙占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先进功能材料 |
理学院材料物理系教授(3级),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 |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液相、汽相)催化性能研究,为国际前沿研究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基础化学、化工类专业 |
||
井新利 |
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高分子科学与材料 |
主要从事高分子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培养研究生50余名,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2件。 |
基于含硼动态共价键的可再生和自愈合高分子/ 航天耐烧蚀高分子材料及其热裂解机理 |
化工学院/材料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 |
||
孟令杰 |
化学 |
纳米生物材料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校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副主任。在高影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国际同行他引1600余次。 |
纳米生物材料:主要围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开发具有多模诊断和治疗功能的纳米药物。 |
生命或医学部 |
生物、药学 |
||
张志成 |
化学 |
高分子材料/电介质/电气绝缘 |
新世纪优秀人才。年均发表SCI论文10篇,H因子23。国科金3项,年均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 |
含氟聚合物的合成、改性、铁电压电性能调控。高储能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介电储能机理与性能调控。 |
电气/电信/材料 |
电气绝缘电子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 |
||
卜腊菊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有机半导体 |
副教授,博导。武汉大学本科,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后。一作文章发表发表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CS Nano、Phys. Rev. Applied等化学、物理知名期刊上,其中4篇IF>13,单篇最高他引105次。 |
本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新的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通过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探索其在有机太阳电池、晶体管、人工皮肤等有机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张淳民 |
光学 |
空间光学,偏振成像光谱技术,大气光学遥感探测,光电图像处理,先进光学仪器,生物医学显微成像光谱技术 |
教授,博导,西安交大空间光学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近年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s, Applied Optics, 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 |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物理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交叉领域研究为基础,对全光信息获取技术、光学遥感探测技术和遥感仪器进行原创性和探索性的研究和研制。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1)傅里叶变换偏振成像光谱技术研究;2)高光谱微量气体成分、含量探测原理、方案研究;3)大气风场静态、实时、同时探测原理、模式及相关技术研究;4)光电图像处理技术研究;5)先进光学仪器设计及研制;6)生命科学和医学显微成像光谱技术等。 |
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精密仪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
孙杨 |
无机化学 |
无机纳米催化 |
39岁,理学博士,瑞典隆德大学生物医学中心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 |
无机纳米非均相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新能源反应中的应用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数学 |
||
高国新 |
化学 |
新能源电池技术 |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形貌调控及新能源电池技术研究,在Adv. Energy Mater., Small, 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承担科研项目和基金6项。 |
无机纳米材料形貌调控及锂/钠离子电池,硫正极材料改性,聚合物电解质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理学院、能动学院、材料学院 |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
||
成一龙 |
应用化学 |
生物医用高分子 |
理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校“青年拔尖人才”,在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9篇;授权中国专利10项。 |
智能高分子的构建及在药物和基因传递、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
医学院 |
药物分析学 |
||
丁书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电池材料,电催化剂 |
发表SCI论文102篇, 1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专利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
锂硫电池,固态电解质,燃料电池,电催化制氢,二氧化碳、氮气电催化还原 |
理学院/材料学院/能动学院/化工学院 |
材料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新能源科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 |
||
王海霞 |
化学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
女,副教授,分别在西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安交大获得分析化学学士、分析化学硕士和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
与无机阴离子插层材料相关的研究,包括电化学制备方法、无机及有机复合材料研究、催化与传感方面的应用等 |
电气学院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段新华 |
化学 |
有机合成 |
段新华,教授,博导。2007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2007-2010分别在法国、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入职交大,现任化学学科副主任。 |
主要从事具有重要药物活性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
药学院 |
药物化学 |
||
郭丽娜 |
化学 |
有机化学 |
郭丽娜,女,教授/博导。2008年7月在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10月德国慕尼黑大学“洪堡学者”。2010年7月入职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
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新方法的探索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的研究。目前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8篇论文入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ESI)”高被引论文。 |
药学院 |
药物化学 |
||
熊礼龙 |
化学-应用化学 |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 |
副教授,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30多篇。 |
作为高效的能源存储与转化器件,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不仅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意义,还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化工/材料/电信 |
化工,材料,电子 |
||
杜显锋 |
化学 |
无机化学与应用化学 |
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10余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并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
从事高储能锂/钠/铝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高离子电导固体电解质、高介电常数电介质材料、高活性导电聚合物材料、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材料学院/电信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
||
张祯 |
化学 |
分子识别与超分子自组装 |
就职于理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专利3项;Sens. Actuators B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
研究工作集中于荧光传感与生物成像,功能分子凝胶,功能纳米材料,超分子光化学传感、分子识别与自组装等 |
生命学院 |
化学生物学 |
||
任 韧 |
光学/物理 |
1 _通信与信息系统 MIMO超宽带无线通信量子通信量子信息. 2 _激光技术、光纤通信3 _光学 半导体智能光电成像.4 _原子与分子物理 激光光谱、原子核技术及应用.5 _凝聚态物理 强关联系统材料电子输运特性 |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奥斯汀分校博士后。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 巨磁阻电阻效应、磁共振力显微、短脉冲激光设计、核自旋共振压力显微技术、多物理场对巨磁异质结效应、微纳自旋光电子、强关联电子体系固态相变与玻璃体转变、磁电与压电电致伸缩三维纳米进动机械装置研制。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在Journal of Appl.Phys.、Phys. Scripta、Phys. Science Advanced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上发表论文7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主持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以及教育部陕西省市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 |
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 通信与信息,新型光场调控,激光光电子光谱、原子核技术及应用、大气微粒纳米粒子辐射、跃迁及探测机理;凝聚态物理 强关联系统材料电子输运特性;_光学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半导体智能光电成像NanoMRI ;激光设计 超短脉冲强激光功率技术、光纤通信;信号与信息系统 MIMO超宽带无线通信、OFDM多载波速率技术、量子通信量子信息.模式识别网络空间安全 |
004电气学院/005电信学院/003动力与能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080800电气工程03绝缘方向:电介质物理;0808J1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01、02、03、04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电磁场理论或光电子学或电介质物理或半导体物理; 微电子学院,CMOS集成电路设计),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900网络空间安全,082700核科学与技术01(全日制)核能科学与工程02(全日制)核技术及应用,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01(全日制)精密仪器及机械02(全日制)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人文学院 |
马田宽 |
艺术学(美术学类) |
油画 |
马田宽。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员2007-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高级访问学者。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级展览并获奖。 |
油画工作室的硕士学位教育旨在传承中国油画百余年的优秀传统,激活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扎根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培养热爱中国油画事业、能够独立进行当代的、中国的、个性的油画艺术创作、研究和教学的艺术硕士。 |
人文学院 |
油画 |
|
王渭玲 |
社会学(心理学方向) |
应用心理学 |
人文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副教授,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
心理健康与教育、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
医学部 |
医学院相关专业均可,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 |
||
外语学院 |
英语 |
|||||||
王小红 |
哲学 |
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 |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科学技术哲学)、西交大计算哲学实验室中方主任、现任哲学系副教授。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VRS-IU) |
(1)认知科学的哲学研究,尤其是人工智能哲学、信息伦理学、机器道德(2)计算哲学研究,尤其是基于我们的国际合作研究组开发的汉典主题建模平台,进行中国哲学的计算分析 |
理工科学院均可 |
侧重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学科 |
||
Colin Allen |
哲学 |
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 |
现受聘西交大长江讲座教授,计算哲学实验室外方主任,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哲学中心杰出教授、印第安纳大学HPS系provost教授。获得美国哲学学会计算和哲学研究终身成就奖Barwise Prize,德国洪堡奖等多项荣誉 |
(1)认知科学的哲学研究,尤其是人工智能哲学、信息伦理学、机器道德(2)计算哲学研究,尤其是基于我们的国际合作研究组开发的汉典主题建模平台,进行中国哲学的计算分析 |
理工科学院均可 |
侧重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学科 |
||
吴锋 |
新闻与传播(专硕与学硕,博士生) |
新闻传播实证研究,舆论引导,传媒经营管理,文化创意产业 |
吴锋,博士,教授,博导,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发表高水平SSCI论文4篇(据国内同行前列),发表中文论文百余篇。 |
政治传播与舆论引导,熟悉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发表的英文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先后在舆情与舆论引导、突发事件、国家形象、境外媒体等领域取得系列积极成果。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规划领域有较深积累,为政府规划作出了积极成果。 |
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 |
工商管理、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软件工程等 |
||
软件学院 |
李垚辰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 |
李垚辰,男,讲师,工学博士,2016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访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视频图像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数学、统计数学 |
|
张斌 |
软件工程 |
嵌入式系统,VLSI设计 |
主持和承担核高基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航天重大专项等任务。在IEEE TCSVT和TVLSI发表多篇论文。 |
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智能硬件、嵌入式智能系统、VLSI/SoC系统设计。 |
电信学院 |
微电子 |
||
张青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与人工智能 |
张青,男,医学博士,教授,专长:耳显微外科,耳内科疾病及眩晕疾病的诊治。主持国家基金2项。 |
耳科学:耳内科、耳外科疾病的研究;前庭相关疾病的研究。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
||
外语学院 |
庞加光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认知语言学 |
教授、硕导、博士,专长为汉语认知句法学,出版专著2部,发表CSSCI期刊1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 |
认知构式语法框架下的汉语词类、虚词和句式研究,词法句法现象的认知机制研究;古汉语及汉语方言认知研究。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汉语句法学 |
||||||||
王宏俐 |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语料库语言学、舆情分析 |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级、校级教学和科研奖六项;主持国家级项目一项、省级一项、校级项目八项;出版学术专著一本;主编教材五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五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四篇。 |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外宣”视角下关于“中国崛起”的涉华网络舆情研究,该项目需要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交叉研究。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
王敏 |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
教授、硕导、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构启动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学习者英语产出中的结构启动研究,发表CSSCI期刊10余篇 |
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语言测试、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语篇分析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 |
||
陈向京 |
翻译硕士 |
英语笔译 |
多年从事医学英语教育和医学翻译,出版医学类译著多部,医学英语教材多部。 |
作为学科,本校医学英语教育具有33年的历史,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培养的医学英语人才遍布全国。 |
医学院;生命学院 |
医学类和生命科学类各专业 |
||
范晓晖 |
||||||||
李莹 |
||||||||
聂文信 |
英语口译 |
|||||||
朱元 |
||||||||
吉乐 |
||||||||
生命学院 |
丁健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教授,博导。陕西省“青年千人”,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A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博士后、讲师。 |
通过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手段,研究调控生长、发育、代谢和衰老以及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
理学院 |
化学、生物物理 |
|
杨铁林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信息学 |
教授,博导。生命学院副院长,陕西省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校青年拔尖人才。发表SCI论文78篇,H因子20。 |
利用生物信息大数据挖据与机器学习等多学科交叉手段,致力于疾病遗传筛查与精准医疗。 |
数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 |
|||||||
医学院 |
医学 |
|||||||
卢晓云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及电磁生物学 |
教授,博导,生物工程系副系主任。 |
利用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与多组学分析,研究生物体与不同电磁场互作的生物效应,探索极端电磁环境的生物安全性及不同电磁辐射对生物体机能调控的窗口效应。 |
理学院、电信学院 |
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
||
万明习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成像; |
教授/博导国家杰青、国家突贡专家。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两项、2017年中国十大医学进展一项等。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著名公司任职。 |
生物医学超声及多模成像;功能与分子成像;图像引导的精准治疗;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组学;精准分子诊疗生物物理及技术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 |
||
生物医学超声; |
电信学院 |
信息与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
分子影像与精准诊疗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
徐峰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力学及细胞微环境 |
教授/博导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先后入选中组部“青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计划、陕西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围绕生物多尺度多物理场的共性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按照“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生物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的系统性研究思路,分别从组织、细胞和分子层次,系统开展了多尺度生物热-力-电耦合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能动学院 |
热动力工程 |
||
机械学院 |
机械工程 |
|||||||
电信学院 |
电子信息 |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
航天学院 |
工程力学等 |
|||||||
王刚 |
生物医学工程 |
医学信号处理、脑机接口、医疗仪器开发 |
副教授/博导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主持国科金等十余项。在IEEE TBME、IEEE JBHI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利用脑电和近红外光谱信号研究癫痫等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麻醉深度监测;利用同步脑电和肌电信号研究机械假手的控制方法。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李菲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电分析与电化学传感器 |
副教授/博导英国华威大学博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天普大学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学者。发表SCI论文51篇,H因子22,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 |
单细胞电化学分析、纸基即时诊断技术、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研发 |
理学院 |
化学 |
||
吴晓明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信息技术 |
副教授,硕导。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任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委员会常委。 |
基因组DNA序列特征识别,基因调控分析,高通量数据分析、解读,生物数据可视化,肿瘤亚型分类和分子特征识别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应用 |
||
付涛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材料和表面工程 |
副教授,硕导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担任十余家SCI期刊的审稿专家 |
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抗菌涂层,硬质涂层,纳米生物材料,3D打印金属材料,等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黄子罡 |
生物医学工程 |
脑神经调控与神经计算 |
教授/博导。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45篇,包括PNAS, Nat. Comm.等期刊 |
围绕中国脑计划的战略需求,从事脑功能网络及神经调控的大数据分析与动力学建模、计算神经科学等问题的研究 |
理学院 |
物理学 |
||
靳国瑞 |
生物医学工程 |
纳米影像探针 |
副教授/硕导。交大“十大学术新人”。发表SCI论文37篇,H因子1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 |
致力于纳米影像探针的制备及其在干细胞示踪、再生医学、纳米医药、癌症诊疗等交叉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 |
理学院 |
化学 |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姚翠萍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教授/博导。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科金3项,省部级3项。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等有良好合作关系。 |
生物医学光学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纳米金介导的热效应和纳米材料辅助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及仪器研究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与通讯工程 |
||
理学院 |
化学 |
|||||||
宗瑜瑾 |
生物医学工程 |
医学超声成像,多功能药物载体 |
副教授,博导,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科金4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
基于超声的多模医学成像相关的多模态造影剂、超声诊疗一体化相关的多功能药物载体系统等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
化工学院 |
材料化学,应用化学 |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魏晶 |
生物医学工程 |
纳米多孔材料 |
教授/博导,在JACS、Angew、AM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获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陕西省“****”青年项目。 |
碳基纳米多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电催化、生物传感、外泌体分离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
理学院 |
化学 |
||
吴娜 |
生物医学工程 |
DNA纳米技术 |
研究员,博导,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目前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 |
DNA分子机器;DNA纳米结构的仿生应用以及单个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为生物传感检测和疾病药物治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
理学院 |
化学 |
||
王珏 |
生物医学工程 |
神经功能信息学与康复工程 |
教授、博导、三秦学者、留美博士。主持科研40多项,研发出20多种康复诊疗仪器;获专利25项;发表SCI论文80多篇;教材、专著9部。任10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或理事。 |
运用多学科交叉手段,研究脑认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信息检测、定征和评价技术,研究其干预机制、策略和方法,研发康复治疗与辅助技术的仪器与设备。 |
医学院 |
1.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
机械工程学院 |
2.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马院 |
刘儒 |
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 |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其为基础分析诠释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 |
人文学院、经济学院 |
哲学、社会学; |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
|||||||
王宏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社会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20余项。 |
社会工程是综合利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相关知识,探索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
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工程哲学 |
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20余项。 |
工程哲学是人类依靠、适应、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程活动的总体性思考,是关乎工程活动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 |
人文学院 |
哲学 |
|||
宋永平等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 |
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
马克思主义(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当代的诠释与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及西方哲学思潮的关联 |
人文学院 |
哲学 |
||
社会学 |
||||||||
马金玲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西北革命史。 |
近现代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学硕士,副教授。 |
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研究,尤其侧重对西北革命史的研究。 |
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 |
外语、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 |
||
王宇颖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近现代历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历史学学士,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副教授。 |
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研究,尤其侧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研究。 |
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 |
外语、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 |
||
宋希斌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西北革命史、苏区史。 |
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
将党史置于近代历史的演进中进行系统考察,重点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发展过程中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以求呈现基层党组织与民众、宗族及地方区域文化之间错综复杂复杂的关系。 |
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理工医类等相关学院。 |
外语、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对近现代史感兴趣理工医类专业本科生。 |
||
赵斌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国际关系 |
法学博士,副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后。 |
从事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全球气候政治、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研究。 |
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 |
外语、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尤其欢迎外语专业学生报考 |
||
寇爱林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寇爱林,男,哲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主持和参与西方哲学相关国家社科基金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宗教学方面的研究 |
人文学院 |
西方哲学 |
||
雒自新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语言哲学、知识论 |
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麻省理工学院哲学访问学者;国际国内哲学权威刊物上发文11篇。 |
当代语言哲学与知识论当中同逻辑与认知直接相关的问题,比如认知逻辑与认知悖论、指称理论、社会认识论等。 |
人文学院 |
哲学 |
||
医学部 |
张明真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纳米医学 |
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导,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2018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Research, Biomaterials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主要从事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包括植物衍生纳米载药系统,口服纳米载药系统等)的研究,结合结肠疾病(结肠炎和结肠癌)的致病分子机理,为其预防和治疗提出新的概念、新的手段和新的研究思路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吴春生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技术 |
现任特聘研究员,博导,基础医学院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入选陕西省青年****和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
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结合微纳器件,开发仿生细胞和分子传感器,并应用于微环境中的化学与生物分析信号的检测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吕毅 |
外科学 |
理工医交叉外科技术创新;肝脏移植;肝胆胰肿瘤以手术为主的多模式治疗。 |
校长助理,医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先进外科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
基于声光电磁前沿技术、新型功能生物材料的外科技术创新、器械与设备研发;常温机械灌注器官保护与修复。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
|||||||
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吴荣谦 |
外科学 |
外科重症;器官移植;脓毒血症。 |
教授,博导,陕西****学者,首批青年拔尖人才(A类)。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先进外科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
基于声光电磁前沿技术、新型功能生物材料的外科技术创新、器械与设备研发;常温机械灌注器官保护与修复。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
||
理学院 |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
|||||||
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庄贵华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疾病防治数学建模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或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
教授,博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课题。参加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一五”至“十三五”课题和国家癌症中心课题,负责数学建模预测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任务。已指导毕业博、硕研究生50余名。目前团队有一名应用数学博士毕业教师 |
基于数学建模开展疾病防治效果预测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例如前期所做工作,利用动力学模型预测我国乙肝流行趋势及免疫预防远期效应,上消化道癌筛查策略远期效应;利用Markov模型开展卫生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研究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数学 |
||
张峰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复杂疾病高通量数据分析算法开发与应用研究 |
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统计方法开发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国家级项目4项,在bioinformatics等知名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1篇,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 |
利用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发复杂疾病基因组、转录组等高通量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复杂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数学 |
||
曾令霞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大型人群健康队列研究 |
博导,副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2009年获陕西省科技技术一等奖,2011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主要从事不良出生结局的围孕期干预策略研究。临床试验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毕育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疾病的空间分布与防治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 |
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探索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疾病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或统计学 |
||
韩晶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骨软骨疾病发病机制及其修复材料的制备和生物学评价 |
主持国际级等各级基金10余项,到款经费120万余。发表论文30篇,第一/通讯SCI 1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
1)关节软骨疾病的分子流行病; |
生科院/材料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材料 |
||
2)软骨、骨修复材料的构建、理化表征和生物学评价(细胞、动物实验) |
||||||||
杨健 |
医学影像与核医学 |
脑发育和影像组学研究 |
教授,西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含PET/CT) 主任,博士生导师。 |
(1)脑发育影像与智力;(2)磁共振功能与分子成像;(3)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研究 |
电信学院 |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 |
||
佘军军 |
外科学(普外) |
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拟结合高分子医用材料研发开展临床研究及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相关机制研究) |
博士生导师,主持国科金等基金15项。在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两部,获得国际发明专利4项。 |
拟结合新材料研发和生信分析技术,为达芬奇机器人下利用“第三空间”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提供新思路 |
理学院/ |
新材料/应用化学/生物信息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电信学院 |
||||||||
张银刚 |
外科学 |
1.骨科手术内植物及骨科医疗器械研发2. 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兼任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韩城分院副院长 |
1.个体化椎弓根智能开路锥的研发2.计算机辅助制造人工椎板及人工椎间盘3.3D打印材料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精度4.骨科机器人在脊柱及关节手术方面的开发应用 |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材料科学与工程2.机械工程 |
||
3.骨科机器人在手术方面的应用 |
2.机械工程学院 |
|||||||
张谞丰 |
外科学 |
肝胆胰肿瘤预后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 |
肝胆胰肿瘤是腹部恶性度最高的肿瘤。拟开展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等外科治疗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同时开展全美SEER,Readmission,Patient-Provider Communication等健康大数据库研究 |
公共卫生学院 |
医学生物统计 |
||
陈思颖 |
药剂学 |
药剂学,临床药学,临床药理 |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管药师,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
主要从事药剂学、临床药理、临床数据挖掘、乳腺癌耐药分子靶标以及耐药逆转的研究、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王戌梅 |
生药学 |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鉴定及保护;生药分子鉴定;中药药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鉴定等 |
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及其他省厅级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准确鉴定是中药材综合利用研究的根本。生药的分子鉴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生药的鉴定、质量形成及活性成分等。已初步形成了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探讨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的研究优势。 |
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学 |
||
张东东 |
药学 |
药物分析 |
分析化学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诊断,包括纳米生物技术、功能生物传感、芯片分析、细胞和基因分析及临床检验技术等。 |
理学院 |
分析化学 |
||
武一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
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 |
基础医学院教授,国科金优青获得者;已在Cell Res、PNAS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科金重点、面上项目等二十余项 |
人类重要急性期因子在宿主防御、心血管疾病、自免疫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及作为治疗标靶/诊断标志的应用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
窦建卫 |
药学 |
中药药理 |
医学部副教授,医学博士。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 |
1. 从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究 |
医学部 |
医学专业、 |
||
2.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 |
临床医学专业 |
|||||||
3.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 |
||||||||
张继业 |
药剂学 |
药剂学 |
201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药剂系主任。 |
局部抗真菌递药系统设计、效应评价及稳定性研究等。 |
药学院 |
药剂学 |
||
任晓勇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1.嗓音疾病 |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
1.喉肿瘤切除后喉支架3D打印重建 |
生命科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2.头颈肿瘤 |
2.嗓音临床病理研究 |
机械学院 |
组织工程支架制造 |
|||||
3.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
3.睡眠相关上气道阻塞机制研究 |
|
|
|||||
化工学院 |
魏进家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化工过程机械 |
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体流动与传热;太阳能光热及化学转化与利用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
化工学院 |
化工 |
|||||||
李娜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膜材料及膜分离过程 |
从事化工分离过程的教学科研,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企业项目,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教材和英文专著各1部。 |
高分子半透膜和石墨烯膜的制备及其传质分离性能,基于分子筛分、荷电效应、溶解扩散功能实现混合物分离。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
费强 |
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
生物固碳与废弃物增值开发 |
教授、博导,校青拔(A类),省****(青年)。博士毕业于韩国KAIST。2011-16年赴美深造期间,在MIT、NREL从事研究工作 |
运用前沿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将碳一温室气体、有机废弃物等高效生物合成为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 |
生命学院 |
生物工程 |
||
陈鑫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生物医用材料 |
化工学院研究员,陕西省 “****”学者, 西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西交大十大学术新人,第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
主要从事仿生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马和平 |
化学工程 |
吸附分离材料与技术 |
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 |
1、二维有机多孔膜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膜分离技术;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系 |
||
王斯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鼻腔给药药剂及设备研发 |
围绕“呼吸道靶向给药”与澳洲RMIT进行合作,探究鼻腔给药药剂制备及便携式喷雾给药设备的设计 |
医学部 |
药学、临床等相关医学专业 |
|||
公管学院 |
姜全保 |
公共管理 |
人口与发展 |
教授,博导。曾经在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各访学一年。 |
使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工具,研究人口及发展问题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统计学 |
|
刘慧君 |
公共管理学 |
人口老龄化与治理创新 |
公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
基于生命历程视角,揭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老化轨迹,探讨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的社会治理途径。 |
医学部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周忠良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卫生管理与卫生政策 |
公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
紧紧围绕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卫生体系、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学相关研究 |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
||
高建民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卫生管理与卫生政策 |
公管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
卫生管理、卫生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研究 |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
||
梅红 |
公共管理 |
教育管理 |
梅红,主持科研项目28项,完成国家自科基金3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发表研究成果及专著累计六十余篇/部。详细信息见学校教师个人主页。 |
研究兴趣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研究,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如何开展科学评价;研究兴趣2:国家公共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热点问题研究,公共政策评估研究。 |
外语学院 |
英语、其他语种 |
||
公共政策评估 |
人文学院 |
社会学 |
||||||
柳江华 |
公共管理 |
人口学 |
Sheffield University(英)获博士学位。自2014年2月在公管学院人口所任副教授。获省级奖励2次、厅级1次。 |
宏观水平:人口转变、生育政策(包括计划生育、卫生健康服务)。微观水平:生育行为、家庭幸福感。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学 |
||
人口与社会政策 |
||||||||
金禾中心 |
第一年不定导师 |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
|
|
|
|
专业不限 |
|
人居学院 |
顾兆林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流体力学 |
二级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区域编委,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编委,中国颗粒学会理事。 |
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多相流及数值模拟; |
数学学院 |
应用数学 |
|
环境学:城市大气环境物理学及数值模拟,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 |
能动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能源系统工程:人居环境工程与能量集成。 |
|
|
||||||
程海 |
环境科学 |
地球化学 |
教授, AGU会士,国家千人特聘学者,在高精度质谱同位素测量技术领域,发展了国际先进水平的U系质谱测量技术 |
1)全球石笋记录研究;2)多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3)U系测年方法;4)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5)三氧同位素新技术 |
理学院 |
化学 |
||
黄少鹏 |
地球环境与人居环境 |
地热能源开发技术 |
现任IASPEI国际热流委员会主席,已经在Nature和Science等权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
开展地热热储工程数值模拟和/或取热不取水深井高效井下换热技术开发 |
能动学院 |
热流科学与工程 |
||
吴一平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态水文 |
国家青年****、陕西****入选者,知名期刊Sci Rep和SERRA的副主编/编委, |
大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地球系统模拟、模型软件开发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 |
||
软件学院 |
||||||||
程燕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大气科学 |
人居学院教授。荣获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奖、指导研究生获绿色未来奖。 |
主要围绕室内外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的监测、物理化学特征、来源解析、以及污染源排放进行相关研究。 |
能动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理学院 |
光学 |
|||||||
陈军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陈军(1982-),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生奖获得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理事,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侨联委员会委员,长期以来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
1.海洋光学与辐射传输机理;2. 水色遥感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的应用;3. 环境遥感在沉积物源汇格局认识上的应用;4. 遥感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 |
能动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理学院 |
光学 |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应用 |
|||||||
软件学院 |
大数据分析 |
|||||||
刘宗宽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水污染控制 |
化学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32年。 |
兵器工业火炸药生产废水生化处理理论与实验研究;报废发射药炸药去能去毒反应机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固废处理新技术 |
||||||||
唐龙 |
环境科学 |
生态学 |
2009年元月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第一作者SCI源期刊论文11篇 |
外来植物入侵,生物多样性持续机制,植物生理生态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学 |
||
陈美娟 |
环境工程与科学 |
污染控制技术 |
副教授、工学博士,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数项发明专利。 |
开发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应用于水、大气污染控制。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化学 |
||
张海伟 |
环境科学 |
全球气候变化 |
近十年来一直从事不同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包括末次冰期、全新世和过去2000年。 |
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区域气候变化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研究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 |
理学院 |
化学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统计学 |
|||||||
党政 |
土木工程 |
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 |
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 |
建筑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SOFC、MGT原动机及系统性能评价、优化以及运行控制策略等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
李鹏 |
力学,声学 |
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波的传播和控制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第一作者SCI期刊论文22篇;2015年香江学者,2017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Fellow |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传统材料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如聚焦、隐身、负折射效应、完美透射、单向传输等。 |
航天学院 |
固体力学 |
||
孟祥兆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可持续技术 |
陕西省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环境与可持续技术研究所所长,本硕博毕业于能动学院 |
建筑环境调控新技术;建筑能耗监测、模拟及建筑节能技术;制冷空调装备研发及应用 |
能动学院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
王志华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制冷 |
副教授,“十大学术新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9项,发表SCI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 |
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热泵技术优化 |
能动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
徐晗 |
土木工程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副教授,硕导。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与学士学位 |
微纳多孔介质内传输与反应过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尺度模拟;建筑分布式供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 |
(1)能动学院 |
(1)能源与动力工程; |
||
(2)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 |
|||||||
张联英 |
土木工程 |
暖通空调 |
人居学院副教授 |
制冷空调新技术及建筑节能研究 |
能动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罗冬 |
土木工程 |
结构健康监测 |
讲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第一作者SCI期刊论文10余篇; |
基于光纤传感的结构健康监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传感器原理与技术 |
机械学院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岳焱超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岳焱超,男,湖北武穴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抗震、减隔震理论,钢结构,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等方向研究 |
结构抗震、减隔震与控制;防灾减灾;钢结构;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结构加固改造 |
机械学院 |
机械工程 |
||
王新轲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
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2002年,2008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目前任全国两委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理事;陕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成员,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 |
兴趣领域包括室内空气品质和建筑节能。人们有超过87%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人的健康日显重要,本人主要关注室内热湿环境营造和污染形成机理及改善措施。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日益提升,引起了建筑能耗成为社会三大能耗之一,在营造室内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节能亦是本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上述研究过程中存在大量传热传质问题。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 |
||
王赞社 |
建筑技术科学 |
蓄能空调;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7项,横向课题3项,论文50余篇,申报专利40项,授权专利16项。 |
1. 太阳能蓄热及空气源热泵系统; |
能动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热湿环境; |
2.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及除湿技术; |
化工学院 |
化工机械 |
|||||
太阳能利用 |
3. 城市微气候及城市气候环境图编制 |
|||||||
甄蒙 |
建筑学 |
绿色建筑; |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15篇,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6项。 |
在建筑尺度,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热舒适度。 |
能动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核科学与技术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动力工程 |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
||||||||
环境工程 |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计算机技术 |
||||||||
党纤纤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绿色建筑与城市 |
博士,硕导。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项目1项,以及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参与近20项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项目,在权威期刊、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从事绿色建筑与城市研究,特别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基于系统演化模拟的城乡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规划方法研究。 |
人文学院/电信学院 |
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 |
||
杨肖虎 |
土木工程 |
多孔介质强化传热传质、蓄能式空调技术 |
博士,副教授,土木工程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十大学术新人”、陕西省百篇优博,本硕博毕业于能动学院热流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基金等10余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28篇,EI30余篇,发明专利4项。 |
多孔介质强化传热传质、相变储能多尺度模拟、太阳能相变蓄热技术、相变蓄热技术、冰蓄冷空调技术、制冷空调装备研发及应用。 |
能动学院 |
工程热物理 |
||
法学院 |
权彦敏 |
民商法 |
媒体法 |
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英国肯特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 |
版权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娱乐法、媒体法 |
人文学院、 |
社会学、新闻传媒、英、 |
|
外国语学院 |
||||||||
王鹏 |
国际法学 |
国际法学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能源宪章实习研究员 |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法量化研究等方向,力图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国际规则的产生、演化、变迁规律 |
人文学院 |
社会学 |
||
公管学院 |
公共管理 |
|||||||
经金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专业 |
|||||||
李晓鸣 |
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 |
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 |
法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副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麦肯尼法学院客座教授。第八届科技法学奖“突出成就奖”。 |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研究专利法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据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促进科技进步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制度。 |
各工科学院、管理学院 |
无专业限制 |
||
王玥 |
法学 |
信息安全法 |
王玥,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
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与政策,医疗信息法律与伦理 |
电信学院 |
具有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医学、哲学等学习背景 |
||
软件学院 |
||||||||
医学院 |
||||||||
人文学院 |
||||||||
丁卫 |
法学理论 |
法律社会学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社会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人。从事实证性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海外中国学研究。出版《秦窑法庭: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和《复杂社会的简约治理》,在《法律科学》、《法律和社会科学》、《香港社会科学学报》、China Perspectives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 |
法律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或law and society)是法律科学与社会学透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一方面,强调从法律视角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法律现象,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 |
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
社会学/英语 |
||
马民虎 |
法学 |
信息安全法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西安交大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信息安全法,网络社会治理,民商法 |
电信学院 |
具有信息技术、数据挖掘、管理学以及传媒等学科背景 |
||
管理学院 |
||||||||
软件学院 |
||||||||
新闻学院 |
||||||||
马治国 |
法学 |
知识产权法与科学技术法 |
省社科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法学会副会长,致力于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 |
研究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过程的法律治理,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激励保护,高新科技发展引起的新型法律问题 |
电信学院 |
电气工程 |
||
电气学院 |
计算机 |
|||||||
其他学院 |
其他学科 |
|||||||
王保民 |
法学 |
法理学、立法学、公法理论 |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美富布赖特项目高级研究学者、国家社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为第四届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陕西省立法学研究会会长 |
主要研究西方法理学、立法学、公法学理论,特别是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立法质量、法治政府、司法改革、制度反腐、党内法规等问题。 |
外语学院 |
英语 |
||
公管学院 |
行政管理 |
|||||||
人文学院 |
中文或哲学 |
|||||||
刘丽娜 |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 |
文化遗产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 |
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课题等;出版专著并多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化遗产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等文章。 |
文化遗产法交叉方向:对不可移动文物(大遗址、建筑、纪念碑)、可移动文物、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等领域产生的法律问题。 |
人文学院、人居与建筑工程学院、经金学院 |
人文社会科学、土木工程、环境能源、经济等 |
||
前沿院 |
郭保林 |
化学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2011年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获得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师从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生物材料领域著名学者 Ann-Christine Albertsson教授(Biomacromolecules主编),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小组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如可降解的水凝胶和可降解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多空聚合物支架的制备及药物的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等。已经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1 篇,IF: 27.1), ACS Nano (2篇,IF:13.9), Biomaterials (4篇,IF:8.4), Chemistry of Materials (3篇,IF:9.4), Biomacromolecules (IF:5.5), Macromolecules (IF:5.5), ACS Macro Letters (IF:5.7), Polymer Chemistry (IF:5.6), ActaBiomaterialia (IF:6.0),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7.1) 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IF:4.8)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篇,引用1100次,H指数22。 |
可降解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支架制备和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的自组装,智能水凝胶和可注射水凝胶及其控制释放系统,高分子的可控合成 |
生命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
|||||||
瞿永泉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多相催化 |
入选中组部青年****和陕西省****。分别在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UCDavis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是发展新型可持续高效稳定催化剂以及绿色催化工艺与能源催化,在CSR,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ngewChemie, ACS Catalysis,等学术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 |
生科院 |
纳米生物 |
||
化工学院 |
化工工艺 |
|||||||
人居学院 |
水处理 |
|||||||
马媛媛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催化 |
在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加入西安交通大学,专注于能源多相催化。 |
研究方向是电分解水能源催化反应以及环境处理,已经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urface Science Reports等一流学士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 |
化工学院 |
化工工艺 |
||
人居学院 |
水处理 |
|||||||
娄晓杰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
功能材料与器件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2007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后任职新加坡国立大学,被聘为李光耀博士后研究员。第一批中组部“青年****”入选者。一直从事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国际材料物理杂志(如PRL,AM,JACS等)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被引用3000多次。H index为30。 |
铁电和压电材料因其优异的铁电性、介电性、压电性和热电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器件当中,这包括传感器、红外探测器、集成电容、光波导等。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如下:铁电的光伏及电卡效应;无铅压电材料;铁电和多铁体中的畴结构; 强关联氧化物材料中的电荷输运机制;功能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沉积、表征和器件制备;铁电和反铁电薄膜与陶瓷、无铅压电陶瓷、有机铁电、铁电高分子;铁电内存、动力随机存取内存(DRAM)、场效应器件、储能器件;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 |
||
光学 |
||||||||
材料学院 |
材料学 |
|||||||
金明尚 |
化学及材料科学与工程 |
纳米材料 |
金明尚,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 |
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相关催化材料结构设计、可控制备、构效关系及性能研究。 |
理学院 |
应用物理及应用化学 |
||
李洋 |
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有机化学,工业催化 |
兰州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药明康德。随后在北京大学,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前沿院。 |
课题组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能源催化、生物质转换及绿色合成。课题组代表作包括Nat. Catal.;Angew. ChemSusChem. Org. Lett. 等。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
能动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
|||||||
郑彦臻 |
化学 |
无机化学 |
郑彦臻教授,青年千人,仲英学者。近五年在Nature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4篇,累计被引用4700余次,H因子38。 |
1)分子纳米磁体、磁制冷剂构筑与性能提升;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 |
||
2)磁驰豫、磁交换等相关基础理论; |
||||||||
3)有机无机半导体材料。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柯小琴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柯小琴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目前主要从事铁性材料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场模拟。 |
1. 高性能铁电/压电材料的实验设计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系、材料化学系 |
||
2. 弛豫铁电体的理论研究 |
||||||||
3. 铁磁材料的相场模拟 |
||||||||
雷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
生物医用材料 |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
生物医学材料方向,属于典型交叉学科,以材料/化学/生物/医学为基础。 |
生命学院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医学工程 |
||
医学院 |
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 |
|||||||
理学院 |
化学或应用化学 |
|||||||
马天宇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智能材料与技术 |
国家优青基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JSPS学者,陕西省****、交大青拔A类教授;在研项目经费充足 |
以智能材料为重点,旨在通过学科交叉产生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的重大突破,同时培养国际水准的科学研究人才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理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
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 |
|||||||
王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西安交大特聘研究员/副教授,材料相变及性能专家,陕西省****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 |
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铁电材料、铁磁材料)和轻质结构材料(钛合金)的理论模拟及实验研究。 |
理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
航天航空学院 |
力学 |
|||||||
何刚 |
化学 |
高分子材料 |
何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唐仲英青年学者。 |
主要从事含主族元素有机杂环芳烃及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
生命学院 |
生物材料、智能材料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
高传博 |
070300 化学 |
01 无机化学 |
教授、博导,入选校内青拔(A类)和仲英青年学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余篇。 |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和催化性质的研究。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
03 物理化学 |
材料化学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杨耀东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机器学习研究智能材料 |
副院长、副书记。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的编委,获得过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
通过机器学习手段分析由原子力显微镜采集的大量数据,自动归纳数据背后的规律,揭示智能材料背后的物理问题。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郭武生 |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有机化学 |
郭武生教授具有材料和化学双重背景,视野开阔,交叉背景易产生新的想法,近期受邀德国应化撰写综述文章。 |
1. CO2催化活化 |
前沿院 |
有机化学 |
||
材料化学 |
2. 金属催化脱羧反应; |
工业催化 |
||||||
3. 孔材料的开发及其对气体的选择性吸附。 |
应用化学 |
|||||||
王洪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师从涂永强院士和张浩力教授(杰青)。现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组部青千。 |
在美国大学和企业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热电能量转化材料及器件。曾报道世界上热电性能最好的有机材料。 |
化学院 |
化学专业 |
||
物理院 |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
鲁广昊 |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
中组部青年****学者、德国洪堡学者、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
高分子微尺度绝缘介质和半导体电荷输运;新型柔性电学元器件;高压放电等离子及应用;高分子光电材料合成。 |
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 |
电气工程/化学 |
||
常颖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常颖(Ying Chang),女,博士。特聘研究员。共发表SCI收录的科研论文20余篇。 |
主要从事慢性炎症性肺疾病的分子免疫发病机理以及微小RNA调控对疾病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
医学院 |
免疫学 |
||
吴超 |
材料学 |
分离材料设计 |
前沿院副教授,博导,校青年拔尖计划B类。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博士。从事材料物理化学相关的计算模拟。 |
通过计算研究如何能够给普通的分离材料安装一个可以开闭的“门”,动态调控其分离性质。 |
理学院、材料学院 |
化学系、物理学、材料相关专业 |
||
任晓兵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前沿院院长、“****”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
智能材料领域的权威学者,在Nature、Science等发表论文200+,引用10000+,其中单篇论文引用率为形状记忆合金领域排名第一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电气工程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 |
|||||
纪元超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副教授,主任助理 |
智能材料领域的年轻学者,在物理学权威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铁性玻璃/应变玻璃等智能材料 |
理学院 |
材料物理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电气工程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