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洪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26



王 洪


绿色能源化学实验室


王洪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教授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
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西二楼
邮箱:hong.wang@xjtu.edu.cn




王洪,于2003年保送兰州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涂永强院士和国家****基金获得者张浩力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后,在美国Drexel和Texas A&M等大学及企业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有机热电材料中载流子的传输机理及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开发。在博士期间及随后的海外研究中持续产生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dva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文章26篇, 第一作者文章影响因子总计超过100; 申请美国专利两项。本人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其论文曾被评选为“热点”论文并被媒体多次报道。有机材料领域著名****、朱道本院士在其综述文章(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6, 3, 269)中称赞申请人的研究成果是有机热电领域的一个显著进展(“Significant Progress”)。基于出色的学术成就,本人多次应邀在国际热电领域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也多次获得包括美国国防部在内的国际国内项目基金的资助,参与完成科研项目总金额近两千万元人民币。目前任超过25种杂志国际著名杂志审稿人,近三年来陆续审稿100多次, 如: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 IF> 29;ACS Nano, IF > 10;Nano Energy > 10;Small, IF > 9;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IF > 6;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IF > 5;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 IF > 5;Chemical Communications, IF > 6;Carbon, IF > 6等.



教育背景:

2003.09 - 2008.06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专业, 博士
1999.09 - 2003.06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2018.03 -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教授
2017.07 - 2018.02,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拔尖人才B计划,研究员
2017.01 - 2017.06, 美国布林学院,讲师
2016, 美国原子纳米科技公司, 首席科学家
2012.04 - 2015.12,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后
2011.07 - 2012.03, 美国奥本大学,博士后
2008.11 - 2011.06,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博士后


科研项目(主持):

? 国家青年人才项目,2018/01-2020/12,200万,在研,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01-2022/12, 60万,在研,主持;
?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QY1J003),2018/03-2024/02,200万,在研,主持;
? 西安交通大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018/01-2022/12,250万,在研,主持;
? 西安交通大学重点培育项目,20万,在研,主持。



研究兴趣:

1, 有机热电材料及器件:材料的制备与合成及有机热电器件的制备和表征

有机热电材料是当前国际上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虽然它有制备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无毒的巨大优势,但是相对无机热电材料,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热电性能大大低于无机热电材料,因此目前尚无法实用化。其中的关键原因是缺乏对有机热电材料中产生高热电效应的基本物理机制和主要参数之间制约关系的基本理解,这导致缺乏大幅度提高有机热电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和思路。针对这一挑战性问题,我们提出bottom-up的研究策略,通过调控微观载流子传输以控制材料的宏观性能,成功促进了有机热电材料在性能上的提升。



相关工作如下:

H. Wa ng *, C. Yu, Organic Thermoelectrics: Materials Preparati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nd Device Integration. Joule, 2019, 3, 53

X. Wang, H. Wang*, B. Liu, Carbon Nanotube-Based Organic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for Energy Harvesting, Polymers, 2018, 10, 1196

H . Wang,S. Yi, X. PU, C. Yu*, Selective Molecular Doping for Engineering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Polymer, 2016, 97,487-495.

H. Wang, J. Hsu, S. Yi, S. Kim, K. Choi, G. Yang, C. Yu*, Thermally Driven Large N-type Voltage Responses from Hybrid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with Tetrakis(dimethylamino)ethylene. Adv. Mater. 2015, 27, 6855-6861

H. Wang,S. Yi, X. PU, C. Yu*, Simultaneously Improv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opower of Polyaniline Composites by Utilizing Carbon Nanotubes as High Mobility Conduit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9589–9597




2, 高性能功能材料:单一高分子薄膜内构筑Schottky能垒,以产生整流效应

有机导电材料现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基于全有机材料的功能器件尚不多见。其关键原因是有机材料中很难同时构筑p型和n型材料,因为参杂的离子容易耦合。我们利用高导电性的高分子薄膜,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处理,在同一有机薄膜上实现了高性能整流器的制备,其导电性高于同类材料2-3个数量级。目前材料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关工作发表如下:

H. Wang, J. Hsu, G. Yang, C. Yu*,Novel Organic Schottky Barrier Diode Created in Single Planar Polymer film. Adv. Mater. 2016, 28, 9545-9549

3, 有机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高性能传感器的开发

低尺度材料由于其极高的比表面积及良好的光学电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传感器的制备。我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和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了一些列一维微纳米结构,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光导性能,并被对于有毒、易爆气体显示了极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关工作发表如下:

H. Wang, C. L. Sun, Y. H. Yue, F. F. Yin, J. Q. Jiang, H. R. Wu, H. L. Zhang*. New molecular probe for the selective detection of zin ion. Analyst, 2013, 138, 5576-5579.

H. Wang, X. Xu, C. Lee, C. Johnson, K. Sohlberg, and H.-F. Ji,Highly Selective Sensing of Nitroaromatics using Nanomaterials of Ellagic Acid, J. Phys. Chem C. 2012, 116, 4442-4448.

H. Wang, X. Xu, N. Johnson, N. K. R. Dandala, and H.-F. Ji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of Water Channels in a Highly Ordered Nanowire”,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2538-12541

H. Wang, X. Xu, A. Kojtari, H.–F. Ji “Triphenylene Nano/Microwires for Sensing Nitroaromatics”. J. Phys. Chem. C. 2011. 115, 20091-20096





课题组每年招收硕士生 (2-3 名)、博士生 (2-3 名) 和博士后若干 。











相关话题/西安交通大学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