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鲁振中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08


基本信息
鲁振中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硕士学科:光学工程 
工作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3信箱,邮编710071
电子邮箱:zzluxidian@126.com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北校区西大楼III区208室


个人简介
鲁振中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探测与诊断技术,非线性光学技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项目、新教师创新基金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研项目*等多项。在《Physical Review A》、《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1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主讲《大学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多项国家级、校级教改项目。获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5年“榜样之星”优秀教师奖。获2016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2017年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1.激光水下探测技术——针对传统声探测方法逐渐失去优势这一技术现状,重点研究舰船尾流光学探测新方法,突破光在水中衰减大、作用距离小的瓶颈,提高对水中运动目标的探测距离和辨识度。本课题组在该方面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获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2.激光光谱诊断技术——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吸收光谱技术等,实现对流场速度、温度和组分浓度等非接触式、高灵敏度测量。

3.激光感生碰撞过程——通过激光场与粒子间碰撞的共同作用,实现不同粒子非共振能级之间激发能量选择性转移。通过调谐转移激光控制粒子特定能级的激发,制备出特定的反应分子自由度,从而实现化学反应相干激光控制的目的。相关研究累计在《Physical Review A》、《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4.空间结构光场产生及探测技术——研究新型空间结构光场生成、调控方法及其传输特性等,开展空间结构光场作用下的新效应研究及基于空间结构光场的新探测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鲁振中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硕士学科:光学工程 
工作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3信箱,邮编710071
电子邮箱:zzluxidian@126.com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北校区西大楼III区208室


个人简介
鲁振中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探测与诊断技术,非线性光学技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项目、新教师创新基金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研项目*等多项。在《Physical Review A》、《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1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主讲《大学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多项国家级、校级教改项目。获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5年“榜样之星”优秀教师奖。获2016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2017年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1.激光水下探测技术——针对传统声探测方法逐渐失去优势这一技术现状,重点研究舰船尾流光学探测新方法,突破光在水中衰减大、作用距离小的瓶颈,提高对水中运动目标的探测距离和辨识度。本课题组在该方面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获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2.激光光谱诊断技术——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吸收光谱技术等,实现对流场速度、温度和组分浓度等非接触式、高灵敏度测量。

3.激光感生碰撞过程——通过激光场与粒子间碰撞的共同作用,实现不同粒子非共振能级之间激发能量选择性转移。通过调谐转移激光控制粒子特定能级的激发,制备出特定的反应分子自由度,从而实现化学反应相干激光控制的目的。相关研究累计在《Physical Review A》、《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4.空间结构光场产生及探测技术——研究新型空间结构光场生成、调控方法及其传输特性等,开展空间结构光场作用下的新效应研究及基于空间结构光场的新探测方法研究。




科学研究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学术论文
[1] Z. Z. Lu, Y. L. Sun, L. Ma, J. F. Liu. Strong Laser Field Induced Modifications of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es in Ne+–He Collisions. Acta Physica Polonica A. 2017, 131(6):1519-1524.
[2] Z. Z. Lu, Y. L. Sun, L. Ma, J. F. Liu. Bichromatic Laser-Induced Quadrupole-Dipol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Ca-Sr.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15, 119:1957-1963.
[3] Z. Z. Lu, Y. L. Sun, L. Ma, J. F. Liu. Laser Induced Quadrupole-Dipol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Ca-Sr. Acta Physica Polonica A. 2015, 127(6):1620-1624.
[4] Zhenzhong Lu, Deying Chen,Rongwei Fan, et al. Observation of laser induced quadrupole–quadrupol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Xe–Kr system. Physical Review A. 2012, 85:063402-1-5
[5] Zhenzhong Lu, Deying Chen, Rongwei Fan, and Yuanqin Xia. Femtosecond laser field induced modifications of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es in Ne+-He collision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2, 100:014105-1-3
[6] Zhenzhong Lu, Deying Chen, Yuanqin Xia, Rongwei Fan, and Hongying Zhang. Calculations of laser induced dipole-quadrupol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Sr-Ca. OPTICS EXPRESS. 2010, 18(20):21062-21073
[7] Zhenzhong Lu, Deying Chen, Rongwei Fan, and Yuanqin Xia. Calculations of laser induced quadrupole-quadrupol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Xe-Kr.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2011, 28 (10):2413-2417
[8] Lu Zhenzhong, Chen Deying, Fan Rongwei, Xia Yuanqin. Laser-induced quadrupole-quadrupol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Xe-Kr. Chinese Physics B. 2011, 20(6):063202-1-5
[9] LU ZhenZhong, CHEN DeYing, FAN RongWei and XIA YuanQin. Calculation of laser induced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the Sr-Ca system.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 2011, 54(2)1–6




荣誉获奖
点击网页顶部“添加栏目”可以添加其他栏目
把鼠标放在栏目标题处,尝试拖动栏目。




科研团队
激光探测与信息处理团队
“激光探测与信息处理”团队于1978年开始形成“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方向,之后瞄准光学、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学校光学工程和物理电子学等优势学科,针对目标探测与制导、光电信息对抗、相干光通信、THz技术等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实验和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航空基金等国家项目20多项,横向合作研究项目10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
团队成员:
刘继芳 教授
石顺祥 教授
孙艳玲 副教授
马琳 副教授
杨庆华 副教授
鲁振中 副教授
廖佳丽 讲师




课程教学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
1、大学物理
2、激光原理与技术
课件下载 示例




招生要求
~~~~~~~~~~~~~~~~~~~~~~~~~~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





Profile
Name Title
Department:

Contact Information
Address:
Email:
Tel:


Introduction
Put brief introduction of yourself here


Research Interests
1.
2.
3.
4.
5.




Research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Papers
[1]
[2]
[3]
[4]
[5]
[6]
[7];
[8]
[9]





Honors
点击网页顶部“添加栏目”可以添加其他栏目
把鼠标放在栏目标题处,尝试拖动栏目。




Team
团队教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Teaching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

课件下载 示例




Admission
~~~~~~~~~~~~~~~~~~~~~~~~~~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



相关话题/光电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