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保宏 (教授、 博导)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hbao@xidian.edu.cn
通讯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1信箱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西电北校区新科技楼201
个人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IETmember、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目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一等奖五项。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其中有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研项目*,以及研究所委托项目。
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装备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要经历
2001年: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
2002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2005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2005年: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2008年:聘为机电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和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0年: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1. 雷达天线机构/结构变形测量与健康检测;
2. 机电系统故障诊断;
3.嵌入式系统开发;
4. 结构控制集成设计与指向控制;
最新动态
2021年1月-2月,*科研项目*“结构变形感知系统在我国首部机翼一体化无人机中得到应用,初步效果良好”
2018年5月11日,*科研项目*“110米大口径可全动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研究”节点交流会在乌鲁木齐新疆天文台成功召开,新疆天文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近二十名专家就项目进程展开了交流和研讨。
2018年1月25日-26日,*科研项目*“110米大口径可全动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研究”2017年度总结大会在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三楼西藏厅成功召开,新疆天文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等近百名专家就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2017年11月26日,“第二届国际天线多学科设计与计量青年论坛”在福州成功召开。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许谦高级工程师、实验室副主任保宏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专题小组会议。本次论坛由实验室王从思教授受邀担任大会主席。
2017年8月26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第四届学术交流会在西电北校区图书馆108会议室召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余名专家就空间天线、雷达等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保宏老师担任会议主持人。
2017年5月6日,空间可展开天线机电耦合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805所)成功召开,805所结构部及其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近30名专家,就空间可展开天线耦合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2016年7月8日,2016第八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技术展览会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军委装备发展部雷达探测技术预研专业组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部主办。
2015年8月29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召开,十四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近30名专家,继续就电子装备结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2015年3月30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风云4号气象总指挥陈文强、总师董瑶海、509所副所长周徐斌等8名专家,来校考察调研了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
2014年9月6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首届学术交流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近30名专家,就电子装备结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基本信息
保宏 (教授、 博导)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hbao@xidian.edu.cn
通讯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1信箱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西电北校区新科技楼201
个人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IETmember、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目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一等奖五项。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其中有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研项目*,以及研究所委托项目。
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装备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要经历
2001年: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
2002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2005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2005年: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2008年:聘为机电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和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0年: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1. 雷达天线机构/结构变形测量与健康检测;
2. 机电系统故障诊断;
3.嵌入式系统开发;
4. 结构控制集成设计与指向控制;
最新动态
2021年1月-2月,*科研项目*“结构变形感知系统在我国首部机翼一体化无人机中得到应用,初步效果良好”
2018年5月11日,*科研项目*“110米大口径可全动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研究”节点交流会在乌鲁木齐新疆天文台成功召开,新疆天文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近二十名专家就项目进程展开了交流和研讨。
2018年1月25日-26日,*科研项目*“110米大口径可全动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研究”2017年度总结大会在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三楼西藏厅成功召开,新疆天文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等近百名专家就射电望远镜关键技术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2017年11月26日,“第二届国际天线多学科设计与计量青年论坛”在福州成功召开。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许谦高级工程师、实验室副主任保宏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专题小组会议。本次论坛由实验室王从思教授受邀担任大会主席。
2017年8月26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第四届学术交流会在西电北校区图书馆108会议室召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余名专家就空间天线、雷达等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保宏老师担任会议主持人。
2017年5月6日,空间可展开天线机电耦合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805所)成功召开,805所结构部及其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近30名专家,就空间可展开天线耦合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2016年7月8日,2016第八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技术展览会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军委装备发展部雷达探测技术预研专业组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部主办。
2015年8月29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召开,十四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近30名专家,继续就电子装备结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2015年3月30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风云4号气象总指挥陈文强、总师董瑶海、509所副所长周徐斌等8名专家,来校考察调研了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
2014年9月6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首届学术交流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近30名专家,就电子装备结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注重贡献
指纹打卡,灵活规划科研时间;
尊重团队成员贡献;
积极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管理政策。
入室统一培训
规章制度培训
包括团队的安全制度、管理条例、保密守则以及大型专用仪器的申请制度等。
基础技能培训
主要有专用仪器的操作培训以及专业软件的指导等。
ANSYS,Matlab,VS,Keil,ABQUS,Solidworks,CATIA大神等你来!
API,摄影测量,NDI等精密仪器包教包会!一次不会,免费教第二次,直到学会为止。
理论研究与项目任务并线展开
项目会议
每周各个科研小组会召开一次项目例会,汇报近期项目进展情况,导师会针对所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具体意见。
项目会议
英文学术交流会议
团队成员轮流以PPT的形式进行英文汇报以及问答。既锻炼了成员的口语和演讲能力,又促进了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交流。
学术报告
实验室的欢乐生活
学术交流
我们团队非常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团队成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电集团,航天八院,新疆天文台,美国GBT大射电望远镜都有学术交流,与土耳其Kefal教授团队定期展开学术交流。
国内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鼓励投稿
团队每年都有成员获得国家奖学金,2016年,我们团队三名成员获得国家奖学金,占机电工程学院同级获奖人数的1/5。加入我们,只要你肯努力,求上进,论文、专利、软著任你发!各类奖项等你拿!!
团队建设
一手学术,一手生活,学习娱乐两不误
人逢喜事常相聚,春风化雨润无声
能运动,会生活,实验室里能人多
趣味运动会,知识大竞赛,更多团建,等你精彩
户外活动
劳逸结合,集体出游
骑着单车与古城西安来一次亲密约会
撑着小船在秦岭河道体验别样刺激的漂流
穿上绿装扛起长枪实现心目中的英雄梦
享受温暖的家庭聚会,品尝博士大厨的私房菜
环境介绍
实验室拥有激光跟踪仪、激光全站仪、多点激光跟踪仪、摄影测量、模态分析仪、振动台、运动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先进测量设备,还拥有dSPACE和Quanser半实物仿真平台,以及两自由度柔性关节机械臂、陀螺仪、工业控制单元(IMDU)、柔性尺、倒立摆等实物平台,为理论研究实验验证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实验设备
1.振动台
2.单点激光跟踪仪
3.多点激光跟踪仪
4.模态分析仪
5.3D打印机
6.Quanser实验平台
7.柔性尺
8.光跟踪系统
9.两自由度陀螺仪
10.两自由度柔性关节机械臂
11.扭矩模块(通过扭簧连接驱动负载,能够有效体现出柔性部件对伺服系统的影响。同时负载端有编码器,可以读出转角等物理量。)
12.扭API三脚架底座
样机介绍
本团队由保宏教授带领2名博士研究生和1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依托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我们团队紧贴国家雷达天线的发展趋势,主要涉及天线结构变形测量、薄膜展开天线结构、雷达天线指向控制以及先进智能控制技术。
薄膜展开天线结构雷达天线指向控制
天线结构变形测量 先进智能控制技术
本团队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参与许多国家中的工程预先研究,并研发了相应的原理样机进行验证,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且指导本科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来实验室参观、学习。
原理样机
1.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50m模型
本团队承担大跨度6索牵引下空间轨迹扫描运动控制,控制为主误差小于3.5cm,并通过中科院组织的验收。为我国大科学仪器工程——500m大射电望远镜的立项相应的贡献
2.结构变形感知仪
实现结构变形感知仪由实验室嵌入式小组自主研发,融合光纤解调技术和结构变形技术,可实时监测被测物体变形情况。光纤最高解调精度可达3pm,变形精度可达1mm,最快刷新率为100HZ。
3.大负载柔性阵面调整机构原型
实现了柔性振面保型与机构精度调整的一体化设计,平台重量达到4吨,通过主动调整,在0-90°工况下阵面RMS《=0.2mm,指向精度达到14″。该向技术可应用与大型天线主动阵面调整。
4.柔性长基线天线变形实时监测
5.主被动一体减振机构
6.周边索网张拉平面薄膜天线原理样机
7.六自由度副面调整机构
8.圆度仪调整机构
9.射电望远镜副反射面天线位姿测量模型
光栅应变传感器采集支撑腿的应变,通过确定的应变与变形间关系对副反射面位姿变化进行实时测量。
科研团队
博士研究生:4人
2014级: 赵勇
2016级: 刘志勇
2018级: 赵飞 牛胜涛
2020级: 陈康宇
硕士研究生:13人
2018级: 张博文 白新 徐立波
2019级: 杜瑷赵雪晨 杨明焕 曹开拓 李启航
2020级: 陈梦伟 李晓涵 王振 孙博玉 李振华
毕业生:45人
2017级: 陈星萌 傅振 樊乔志 段嘉晟 谢凯歌
2016级: 阚宏伟 史栋梁 章丹丹 张洁钰
2015级: 潘兴林 曹鹏 尉胜腾 陈士明 王天 贺群
2014级: 雷宾宾 李玉宇 杨卫卫 李鹏 杜东坡 田丽丽
2013级: 房东阳 金雷 任元昊 胡月 封思远
2012级: 陈伟 冯洁 李旭丽 田苗 张旭达
2011级: 陈贵芬 封学真 纪道涛 谢朝杰 王会宾闫兴雪
2010级: 武雷 庄晨 张涛 张旭
2009级: 徐静娴 臧寿松
2008级: 颜杨洋 程军
科研项目
大展弦比无人机共形一体化天线结构三维变形的实时感知2018-2021
环境载荷下天线副面变形测量及其电性能影响机理研究,2017-2019
复杂环境下天线结构保型与指向控制,2014-2018
空间超大口径平面薄膜相控阵展开天线结构基础理论研究,2015-2016
天线阵面结构仿真分析,2015-2016
晶振模块主动减振,2014-2016
六自由度平台控制技术研究,2014-2016
高精度阵面结构优化及精细调整控制技术研究2013-2015
课程教学
计算方法(本科),32学时
非线性控制方法及应用(硕士),32学时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综合实验(本科),(实验课)
学术论文
Fu, Zhen; Zhao, Yong; Bao, Hong; Zhao, Feifei. Dynamic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of Variable Section WING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Sensors, 2019, 2019,19(15)
Zhi-yong LIU,Hong BAO,Song XUE,Jing-li DU. Fault Estimator and Diagnosis for Generalized Linear Discrete-time System via Self-constructing Fuzzy UKF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2019
Feifei Zhao,Hong Bao, Song Xue and Qian Xu.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of Sensor Distribution Schem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Accuracy and the Robustness for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Sensors, 2019, 2019,19(6)1306
Yong Zhao,Jingli Du,Hong Bao*,Qian Xu.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a Radio Telescope Sub-Reflector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Sensors, 2019, 1 2019, 19(3), 1-14
章丹丹,保宏,尉胜腾,许谦. 大射电望远镜系统输出滞后补偿. 电子机械工程,2018, 2018:34(3):60-64.
张洁钰,保宏. 25m射电望远镜俯仰系统的全过程建模. 电子机械工程,2018, 2018: 5(34),50-56
Zhi-yong LIU, Hong BAO, Song XUE, Jing-li DU. Adaptive Reduced Dimension Fuzzy Decoupling Control Method with its Application to a Deployable Antenna Pan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2018, 2018:1-10
Yong Zhao, Jingli Du, Hong Bao*, Qian Xu. Optimal Sensor Placement based on Eigenvalues Analysis for Sensing Deformation of Wing Frame using iFEM. Sensors,2018, 18(8):1-20
Yong Zhao, Jingli Du, Hong Bao*, Qian Xu. Optimal Sensor Placement for Inverse Finite Ele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Frame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2018, 2018,1-10
曹鹏,保宏,杜敬利,彭福军. 空间薄膜天线索膜建模与形状优化[J]. 西电学报,2018, 45(2)
潘兴琳,保宏,张旭东. 基于模糊的框架变形重构的应变测量修正[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8, 2:360-364,423.
Yong Zhao, Hong Bao, Xuechao Duan,Hongmei Fang.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ver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Frame Deformation Estima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2017, 2017:(1-8)
冷国俊,保宏,陈睿,祁成武. 振动条件下的晶振稳健性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17, 34(1):235-242
Naigang Hu, Hong Bao*,Baoyan Duan.et 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reflector antennas based on integrated thermal-structural-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Struct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2017, 55(2):715-722.
Lili Tian,Hong Bao*,Meng Wang,Xuechao Duan.Modeling and Control of the Redundant Parallel Adjustment Mechanism on a Deployable Antenna Panel, Sensors, 2016, 16(10):1-12.
Yong Zhao, Hong Bao*, Xuechao Duan, Hongmei Fang.Research of Situ Strain of Measuring Flexible Truss Deformation Based on Fuzzy Network Method.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CCIA 2016),Guilin,China,2016, 2016.9.24-9.25, 401-410
Lei Binbin, Duan Xuechao,HongBao*, Xu Qian. Deri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nalytical structure of interval type-2 fuzzy controller with two nonlinear fuzzy sets for each input variable.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6, 17(6): 587-602.
雷宾宾,保宏*,许谦. 区间二型模糊PI/PD控制器设计与结构分析. 电机与控制学报,2016, 20(6):50-62
Siyuan Feng, Hong Bao*,Xuechao Duan.A Novel Online Self-Structuring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5, 2015:1-10
胡乃刚,保宏*,连培园,宗亚雳,周金柱. 大型相控阵天线结构与调整机构一体化设计. 机械工程学报,2015, 2015(1):196-202
封思远,保宏*,张旭东.基于模糊网络的机翼天线变形测量方法. 现代雷达,2015, 37(11):59-63,72
发明专利
保宏、史栋梁、赵勇、段学超、樊乔志、许谦. 一种基于应变的天线副面位姿实时测量方法. 申请日期:2018.04.09.ZL0.4
曹鹏、保宏、段宝岩. 一种空间平面薄膜天线可展开机构. 申请日期:2017.07.24.CN4.1
曹鹏、保宏、李玉宇. 一种基于索张力不确定性的平面薄膜天线薄膜形状确定方法. 申请日期:2017.01.12.CN0.5
杜敬利、许威、魏传达、保宏、段学超. 一种螺旋式展开天线反射面的切割方法及其展开装置. 申请日期:2016.10.19.ZL6.5
冷国俊、陈睿、保宏、张文堃、何著、尹本浩、张波、蒋冬冬、朱劼昊. 晶振频率漂移感知技术. 申请日期:2016.09.14.CNB
杜敬利,杨海晓,保宏,丁文,崔传贞,段学超. 一种素牵引并联平动脚手架平台装置. 申请日期:2016.06.08.ZL1.9
陈士明,保宏,阚宏伟,史栋梁. .一种基于应变的框架结构弹性变形的测量方法. 申请日期:2017.06.05.CN5.7
杜敬利,保宏,魏传达,赵泽,段学超,韩生弟. 一种基于应变传感器的天线结构变形的间接测量方法. 申请日期:2016.04.06.ZL7.7
杜敬利,保宏,魏传达,杨东武,张逸群,段学超. 一种索网反射面可展开天线螺纹差动素长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申请日期:2016.03.30.ZL1.0
周金柱,何庆强,保宏,李明,黄进,陈光达,王从思,宋立伟. 结构功能一体化机翼天线. 申请日期:2016.01.14.ZL2.9
保宏,田丽丽,冷国俊,杜敬利,张国星,段学超,葛世滨. 两自由度的微型柔性铰链减振平台及减振方法. 申请日期:2016.01.13.ZL1.9
葛世滨,段学超,保宏,米建伟,程壁,杨勇智. 一种微型斜面减振器. 申请日期:2015.09.09.CN8.1
张晓伟,段学超,保宏,程壁,郑涛,杨勇智. 一种具有2转动自由度的球面并联机构. 申请日期:2015.07.08.CN8.0
米建伟,房东阳,保宏,段学超. 一种晶振减振主动减振机构的控制系统. 申请日期:2015.07.01.CNA
葛世滨,段学超,保宏,杜敬利,张国星. 一种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 申请日期:2015.06.17.CN2.6
赵泽,雷宾宾,仇原鹰,保宏,冷国俊,杜敬利. 具有空间三自由度的平动装置及方法. 申请日期:2015. 03.04.CNA
荣誉获奖
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国家二等奖,2013
面向全性能与全系统的天线结构机电综合优化与精密控制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国家二等奖,2004
实验室成员获奖情况
2017-2018学年,实验室成员获奖学金情况如下:
国家奖学金
曹鹏 潘兴琳
一等奖学金
章丹丹 张洁钰 陈士明 贺群 陈星萌 樊乔志 段嘉晟 傅振
二等奖学金
尉胜腾
院学生会优秀干部
阚宏伟
优秀研究生
章丹丹 张洁钰 陈士明 曹鹏 潘兴琳
2016-2017学年,实验室成员获奖学金情况如下:
国家奖学金
李玉宇 雷宾宾 田丽丽
一等奖学金
杨卫卫 李鹏 尉胜腾 陈士明 曹鹏
二等奖学金
赵勇 杜东坡 贺群 史栋梁 阚宏伟 张洁钰 章丹丹
三等奖学金
王天
校学生会优秀干部
雷宾宾
优秀班干部
李鹏
招生要求
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考,对于有硕博连读(直博)意向的同学优先录取,对于有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的同学优先录取。
1. 导师专业
博士学科: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工程、 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2.对研究生要求:
勤奋努力,踏实肯干,协作能力强。
英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室对做出成绩的学生,有良好奖励措施。
3.对于本校与外校免推硕士研究生直接联系保老师面试。
4.奖励信息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
学业奖学金
企业奖学金
科研津贴
特别奖励(导师对优秀学生颁发特殊奖励)
毕业生就业信息情况
姓名 就业单位 工作城市
张洁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九研究所 西安
章丹丹 大唐通讯 西安
阚宏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
史栋梁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
赵勇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郑州
2018届毕业生就业方向
贺群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 长沙
尉胜腾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
潘兴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研究所 西安
陈士明 OPPO广东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东莞
曹鹏 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
王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成都
雷宾宾 中航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洛阳
田丽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三研究所 合肥
李玉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6研究所 西安
杨卫卫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济南
李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
房东阳 北京烁林软件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封思远 中航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洛阳
胡月 华为西安研究所 西安
任元昊 国家电网 西安
金雷 空管局 西安
李旭丽 北京国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
田苗 新相微电子西安有限公司 西安
张旭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 石家庄
陈伟 中兴通讯 西安
冯洁 第四军医大 西安
谢朝杰 中兴通讯 西安
纪道涛 空军某部 武汉
王会斌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陈贵芬 联通公司 西安
封学真 华为西安研究所 西安
闫晨雪 中航华辰 北京
张涛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5所) 西安
武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集团第14研究所 南京
庄晨 陕西移动 西安
张旭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集团第20研究所 西安
学术版
2019年7月,实验室成员徐立波、白新、张博文赴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
此次任务是进行对2米口径的天线进行温度补偿。天线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其指向的精确,但是受到机械应力以及温度等的影响会导致其支撑杆发生形变,对于机械应力引起的变形,通过前期已经建立方法可以计算出机械应力导致其在坐标系中各个方向上的偏移。但是温度对杆的变形同样会产生影响,需要将其影响排除。
2018年10月14日,第五届学术交流会在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顺利召开。本次学术交流会由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十四所共同承办,双方共20余名专家就电子装备结构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会议由机电所副所长保宏教授主持。
此次学术交流会不仅介绍了双方在雷达天线结构中目前发展水平,而且还梳理了天线结构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术交流会后,双方还针对天线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深入讨论,并就双方在协同创新、军民融合等合作发展进行了研讨,确定了今后的长期发展目标。此次交流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双方友谊,在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方面达成了共识,为双方推进更为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7年10月13日,实验室成员章丹丹、史栋梁赴新疆天文台做实验,验证LQG算法的有效性,了解天线副反射面结构。
2017年8月26日,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第四届学术交流会在西电北校区图书馆108会议室召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余名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保宏老师担任主持人,实验室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2017年7月7日,实验室柔性结构小组成员尉胜腾、章丹丹、张洁钰赶赴新疆天文台做实验,采集天线数据。
2017年5月24日,实验室成员参加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西北高校机械学生论坛,尉胜腾、贺群在大会上作报告。
2016年12月20日,实验室成员协同机电所同僚参加上海2016年空间柔性结构与机构学术研讨会。陈士明,尉胜腾,贺群分别在大会上作报告。
2016年11月21日,保老师实验室代表机电院参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三好三有”导师评选。雷宾宾就实验室情况在大会上作了汇报。
实验版
2019年7月,采用温补装置对测量应变的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
2017年6月5号,实验室机翼组成员在新校区展开实验。
2017年3月13号,实验室平面薄膜组成员张拉实验正在进行中。
2016年11月28日,机电院本科学生来老校区学习使用API。
2016年11月21日,机电院本科生来老校区学习NDI的使用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