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基于样本选择的偏差、因果性与相关性的关系、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三个经济学问题展开论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为凯恩斯主义和古典派两大流派,前者重视需求侧管理,认为短期价格是刚性的;后者重视供给侧的改革,认为长期价格可变。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核心观点为配置的主体究竟是市场还是政府。市场主体中,(相对)“价格”作为“看不见的手”,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源配置应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判断政策优劣的第一标准是:政策的结果和目标是否保持一致。第二标准是:在满足第一标准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成本更低的政策。报告介绍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和汇率双轨制。随后,报告指出金融是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进行了资源的再分配。空间维度上调整汇率,增加出口;时间维度上调整利率刺激当期需求,改革的本质就是价格改革。最后,讲座认为长期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需要重视需求侧管理。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可以拉动社会整体的总消费。讲座结束后,朱宏飞就讲座中的相关问题与参会同学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朱宏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院长助理,上海金融学会理事,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在国内权威期刊和国际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