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https://www.view.sdu.edu.cn/__local/C/F4/DF/95520C3E8DFEE7F519D14364976_D3087DD2_462CD.jpg)
报告从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使命、理论定位、实践历程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首先,报告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环境变化和历史使命。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决定着财政的使命和财政政策的任务也在不断演进。其次,报告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认知。通过对比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差异,辨析潜在经济增长率、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投资(储蓄)与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明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依循和现实基础。再次,报告回顾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运用大量的案例,从提高赤字率、扩大政府投资规模、调整支出结构等方面,对新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剖析。报告还对未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展望。
陈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编辑部负责人,经济学博士、财政学博士后。曾出版《中国收入分配深层破冰》《预算的建构力:突破中国发展困境与陷阱》等四部个人独著,合著、参编《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入解读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大国财政》《中国税收政策报告》等十余部著作,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财政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参与数十项国家政策及重大课题研究。曾获第五次全国财政理论科研成果一等奖、财政部“三优论文”一等奖、中青年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曾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等部门讲授宏观经济、财税理论与政策,解读中央有关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