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中国史学研究所简介

山东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3-09


本所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以著名史学家葛懋春先生等人的开拓性探索肇其端绪。他们创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史学理论硕士点。葛懋春、项观奇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乃是新时期第一部史学概论教材,至今仍盛行不衰。葛懋春系统从事中国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的资料蒐辑和研究工作,堪称成绩卓异。葛懋春、李兴芝和蒋俊等先生的主持编辑以“辑录1919年到1949年期间有关历史过程的理论和史学方法论的文献”为主的大型资料集《中国现代史论选》三册,近200万字。在此基础上,蒋俊著成《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历程》一书,对民国年间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路线作了迄今最为精确的描述,受到广泛称誉,被视为该领域的代表作。

本所的秦汉史研究,特别是秦汉人物与秦汉政治制度史研究,也具有坚实的基础。这可以孟祥才教授的累累成果为代表。《王莽传》、《刘邦评传》、《汉高帝大传》、《汉光武帝大传》等,是孟祥才教授对秦汉人物研究的代表作;《先秦秦汉史论》、《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1卷、《齐鲁古代兵家评传》、《齐鲁思想文化史: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等,是孟祥才对秦汉史综合研究的代表作;而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中国改革通史·先秦卷》、《中国政治制度史》,可以说反映了当前史学界秦汉制度史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准。另外,将由本院资助、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兼职教授张金光的《秦制研究》一书,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此书的出版,将在整体上刷新对秦代历史的研究。

目前,本所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专业,其中以20世纪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在本学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所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以新的观念和体例修订史学概论教本,辑录各种重要学术史料,编选代表性论作,重新撰写史学史等,逐步构成一个严整有序的体系。本所的许多创获已产生了持久性的影响,为学术界所公喻。尤其在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方面有精深而独到的洞见,可谓独树一帜。同时积极关注当前的史学新动向,就诸多前沿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考,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所王学典教授为国内史学理论学科的领军人物之一,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和《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等多部专著,在历史知识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变迁历程、当代史学的演变等方面都有筚路蓝缕之功,有些已成为填补空白之作。他主编的《史学引论》已被全国20多家大学历史系采用为史学理论课教材。近年本所又兼顾中国传统史学的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切入,推出了《宋代文献学研究》等数部有分量的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顶级刊物发布论作,受到同行的推许。此方面以张富祥教授的研究为代表。近来张富祥教授又致力于《中国历代史论通史》的编著,将对各时代史论的整体风貌、发展线索、独特范畴、深层成因及对后世影响等展开全面研究,以扭转目前史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严重偏向,填补学术史上的重大空白。另外,在上述资深学者的带动下,青年教师陈峰教授、李扬眉副教授和杨华讲师也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在一定的宏观视野下,分别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古史辨”派史学、美国中国学等专题入手精耕细作,对近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具体而微的探索,已经取得相当的实绩,引起学术界的积极关注。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最近着手开拓的一个新方向。立足于发挥本所的优长,以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为主体,同时侧重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考察。目前学术思想史方面由王学典领衔,力图采取一种打通学术与社会的方法和思路,以加强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深度,提升对历史的洞察力和整合力。经济史方向以早年师从孔令仁先生的李平生教授为带头人,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主持或承担省部级项目,出版著作数种,在专业权威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并屡次获奖。为研究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历史、山东区域经济早期现代化研究、中英关系史(英语讲授)等课程。陈峰、李扬眉和杨华也承担本专业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此方向今后将进一步充实力量,扩展规模,加强合作,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本所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同人皆视学术为生命,不为名利喧嚣所裹挟,全神贯注于学术研究。这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同时本专业与海内外学术界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权威学术刊物建立密切联系,成功主办国际大型学术会议,是一支相当活跃的力量。本所以其实力已成为当下国内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方面富有生机的学术基地,在局部领域占领了学术制高点,与北京、上海的研究中心鼎足而立。



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History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History has a strong academic heritage that started from the pioneering work of the famous historians such as Ge Maochun. They established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first master’s degree in historical theory in new China.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ography” edited by Ge Maochun and Xiang Guanqi was the first textbook of this kind, and now is still widely used. Ge Maochun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diting and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ical theory systemically. The three volumes of “Antholog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dited by Ge Maochun, Li Xingzhi and Jiang Jun et al., which contained nearly 2 million words, mainly collected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ology during1919 to 1949. On this basis, Jiang Jun wrote the book titled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described precisely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y to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Republican China, which won the widespread reputation and was considered the representative book in this field.

The institute has a solid foundation on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Qin & Han Dynasties, especially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system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can be represented by Prof. Meng Xiangcai

相关话题/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