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双功能催化剂“引燃”燃料电池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08

在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的二十一世纪,环保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同时有效缓解这两个危机的方法之一。氧气的还原(4H+/4e-过程)和水的氧化(4e-/4H+过程,被认为是目前水裂解反应的瓶颈)是氢—氧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步骤。近年来,可以同时高效催化氧气还原和水氧化的双功能催化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开发的催化剂大多为稀有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且不环保。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非稀有金属双功能催化剂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近日,来自澳大利亚、德国、印度以及荷兰的科学家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他们关于新型锰-咔咯配合物双功能催化剂的工作,为这一挑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

  


  锰-咔咯配合物此前已被用于水的氧化,而未有研究用这类配合物进行氧气的还原,但是作者发现有研究表明钴-咔咯配合物可以选择性进行4e-/4H+氧化还原反应。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发展了一种锰-5,10,15-3(5-氟苯基)-咔咯配合物同系物的可溶性双功能电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单一Mn配位位点,可在水溶液中催化进行均相-非均相氧生成反应和氧还原反应。

  作者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他们发现在乙腈中,该催化剂可发生两个单电子氧化反应:MnⅢ/MnⅣ,MnⅣ/MnⅤ,电压为1.38V时,MnⅢ到MnⅣ的氧化导致不可逆的阳极反应,相同条件下MnⅣ到MnⅤ的反应则与扫描速度无关,扩散系数为2.32×10-7cm2s-1。反复的CV测试表明该催化剂经过多次使用仍然十分稳定。随后在加有不同浓度氢氧化钠的TBAP乙腈溶液中,作者发现不可逆电流的强度与氢氧化钠浓度呈正相关,通过阴极扫描,作者成功检测到氧气的产生。

  


  随后作者通过CV、扫面隧道显微镜(STM)检测了该催化剂在不同固体表面的吸附行为和电催化性能。作者选择了石墨和银作为基质材料进行研究,同时为了防止做STM时分子结构被破坏,他们选择化合物3和2进行了STM检测。STM结果(图3)显示该催化剂可在固液界面(热解石墨基质)自组装形成直径大于20 nm,短程有序的单层结构,但是在固气界面可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层结构。循环伏安图显示固气界面的催化剂活性中心以MnⅢ形式存在。作者认为这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结果。

  通过将催化剂1固定在热解石墨上,测定缓冲液的pH值,作者再次确定了氧气的产生。随着pH值的增加,可观测到氧气生成反应(OER)的电流,当pH值为11时,可观测到稳定的电流。同时,该催化剂可以还原OER过程产生的氧气,产生的电催化电流在电势为-0.35时开始增加。通过RRDE测试,作者确定了氧气的生成,同时发现部分氧化物的生成率仅为2.1%,而法拉第电流效率可高达82%。

  


  最后,作者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氧气还原的能力。他们将该催化剂吸附在石墨电极上,溶液pH为7且无氧气的条件下,可观察到可逆的单电子还原反应,但在空气饱和的条件下,一个较大的不可逆氧气还原电流替代了这个不可逆过程,同时在电势为-0.6V时,还有第二个电催化氧气还原电流。


  


  通过旋转磁盘电化学实验,作者发现氧气的还原电流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符合Koutecky–Levich方程,i-1与w-1/2成反比,通过计算,他们得出氧气还原过程是一个2.3e-过程,这也与法拉第电流效率数据相符,当电势为-0.64V时,氧气发生2e-还原的速率为3.81×103M-1s-1。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作者得出结论:基于锰-咔咯配合物同系物的催化剂在溶液中具有双催化功能,即可在弱碱条件下通过四电子过程氧化氢氧化离子生成氧气,同时通过双电子过程生成氢氧化物;此外,它可在长达11小时的时间里产生稳定的法拉第电流效率高于80%的电流。这种配合物的稳定、选择性和快动力学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催化氧气生成水及水生成氧气的双功能催化剂。 

  参考文献:

  Sch?fberger W, Faschinger F, Chattopadhyay S, et al. A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Evolution an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s in Water[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6.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508404/full

来源:X-MOL
相关话题/过程 电子 结构 工作 测试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Nature:新型锂离子电池可防止意外爆炸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据斯坦福大学官网消息,该校研究人员研发出可以防止爆炸的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在过热之前关闭,在温度降下来后迅速重启。  “人们尝试了多种策略来解决锂离子电池意外爆炸的问题。”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鲍哲楠说:“我们设计的电池首次可在反复加热和冷却循环中关闭和重启,且性能不会受到影响。”鲍哲楠和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Science Advances》:新型仿酶催化剂推动廉价氢能源应用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氢气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清洁替代能源。目前依赖于清洁的太阳能或风能来产生氢分子的技术,一般使用水作为原料,用铂和铱等贵金属催化剂通过电催化反应实现。然而,因为这些催化剂稀缺且昂贵,所以这种技术很难达到全球规模的应用。  自然界的一种称为铁-铁氢化酶(iron-ironhydrogenase)的酶可以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分解地下的腐殖质 使之变为能源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日本广岛大学、幌延岩石圈环境研究所等机构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能够分解地下深处的腐殖质。如果将这种微生物与产甲烷菌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合成甲烷,从而使地下的有机物资源得到利用。  腐殖质是地上的动植物被细菌等分解后埋到地下的有机物,是地壳内巨大的碳储存库,占地壳内碳总量的约10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上海有机所在烷烃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烷烃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重要组成体,是量大价廉的基础化工原料。随着页岩气大规模发掘和开采,烷烃产量大幅增长。目前烷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通过燃烧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使用价值有限;不同于不饱和烃如烯炔和芳香化合物,烷烃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鲜有报道。这主要是由烷烃的化学惰性所决定的: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微生物营养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叶邦策团队完成一项研究,揭示了氮代谢调控蛋白GlnR是放线菌多糖转运及利用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据介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具有偏好性,当培养基中存在多种碳源时,微生物会选择先利用易于分解的碳源物质,然后再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Nature Chem.》:产氢的病毒纳米颗粒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活细胞堪称“空间管理大师”,无论是保存遗传信息的细胞核,还是产生能量的线粒体,不同功能不同活性的生物分子被放在不同的地方,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最近,来自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TrevorDouglas团队从活细胞中得到灵感,采用同样的策略用中空病毒纳米颗粒来隔离产氢气的酶,用来生产这一“绿色”燃料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流电池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被称为流电池的工业规模的电池有朝一日将开辟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但这只有在这些设备能够便宜地存储大量能源,并将其输送到电网中时才能实现。而这正是传统流电池不能做的事。如今,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已经研制出一种使用锂离子技术的新型流电池,这种电池存储的能量大约为市场上最常见流电池的10倍。在经过一些改进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含氟内核的阳离子纳米胶束具有强DNA绑定能力和高基因转染效率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在基因治疗的各种基因传递载体中,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基因转染效率(通常高于90%)。但由于病毒载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严重限制了其使用,临床试验中有多例死亡案例。因此,近几十年来,阳离子型聚合物载体因其高安全性和结构可调控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常用的聚合物载体与DNA的绑定作用较弱导致二者复合后的稳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生物矿化让绿藻光合作用产生氢气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浙江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跨学科合作,为绿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外衣”,使其能在自然条件下持续利用光合作用产氢,每升“绿藻侠”可产生17毫升氢气。这是生物光合产氢领域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为化学手段改造光合生物进而实现光生物产氢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研究论文“Silicification-Ind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
  • 德国科学家发现细胞间的纳米电网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研究分解甲烷的微生物时发现,在某些海洋微生物中细胞可以通过微小的电线交换能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电网。  2010年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首次发现有电流传导连接,但是能量在细菌间如何传递,一直以来是个谜。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古菌接收甲烷并将其氧化成碳酸盐,同时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