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年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海洋科学共享航次项目春季航次,顺利返回青岛。
此次东海考察,“科学三号”搭载了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三研究所等7家科研院所、高校的23名科考队员,在东海陆架海域的科学考察断面和重点海域,开展了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海上调查任务,累计航程约2500海里,海上调查12天。
本次科考共完成4条断面、35个站位的考察工作,成功布放3套潜标,完成包括大气、海水、生物和底质样品采集,海洋水文、海洋生态环境参数、底质环境参数和浅地层剖面走航或定点测量等工作。
科研人员围绕“东海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响应”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东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描述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海洋环境演变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其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制,通过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获取长周期的区域海洋样品和环境参数变化记录,以期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东海海域的响应过程和机理。
文/图 环境工程中心、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