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们自主研发项目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来自四川的李康健工程师(以下尊称为李师)。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我们已经有过简单认识。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和其他工程师一样在工作车间里低头设计、加工相应的材料,没有特别之处,现在想来或许高手的气质都很内敛。这次出海的航次首席科学家栾振东在出海前一直强力邀请李师来参加这个航次,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首席的眼光。

海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为了顺利进行作业,有时需要对设备临时加工一些配件或者进行改造,这个时候经常能看到李师在遮蔽间埋头加工,切割、打孔。我们从遮蔽间匆匆而过,好像谁也没有注意到设备旁边有个人正在专心工作。后来才知道这些设备上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付出,而它们在之后的综合采样中大放异彩。

设备的成功实施是保证航次顺利的重要保障。令人感动的是,在航次初期,烈日当头李师一人力战热流探针释放架。重型设备“热流探针”需要释放架才能安全释放和回收,但在作业时,释放架一直和热流探针耦合不上,大中午李师一人在后甲板对释放架进行切割打磨,终于使探针成功为地球量得体温,而这时已经下午一点了。热流探针只是他工作期间的一个缩影,后续的其他工作都离不开他的努力。
航次过程中取得的每次成功都令人振奋,这些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团结合作,每一个人都值得尊敬。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记录下这成功的瞬间,而李师总是习惯性地站在边上,平淡地看着。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也许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写照。

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对设备进行准备,由于不熟练,总是走一些弯路。这个时候,李师经过时,都会提出一些具体小建议,果然省劲好多,而且提高了可靠性。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都习惯性地问他,好像没有他不懂的,我们也都称他为“万能人才”。
相信这个航次结束时,我们不仅会获得好的数据,也会获得其他的一些技能。真心感谢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所有技术支撑工程师们的付出,有了你们才有我们航次的安全顺利进行和丰硕成果取得!
文/图 南海冷泉航次科考队席世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