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早7时许,“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抵达青岛薛家岛码头,历时29天航行2800海里,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次探究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的目的,科研人员也及时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庆祝中秋佳节。据介绍,科研人员带回了从冲绳海槽热液区、南海冷泉区1200米至2000米深的海底,获取的海底海水、热液和冷泉喷口流体、沉积物、岩石、生物等大量样品。这些样品将对研究热液区和冷泉区两种生态系统怎样演化、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如何影响周围的海洋环境,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没有影响等项目有重大意义。
技术人员在“发现”号ROV操控室作业
历时29天探索深海极端环境
作为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之一,今年8月中旬,“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从薛家岛码头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目的是进行“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此次考察任务分两个阶段,前半段在冲绳海槽热液区,后半段在中国南海冷泉区。经过29天的航程,15日早7时许,“科学”号航行2800海里后顺利抵达青岛薛家岛码头,圆满完成本航次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任务,科研人员也及时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中秋佳节。
科研人员在“科学”号后甲板作业
“科学”号本航次搭载了35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航次首席科学家张鑫介绍,“深海极端环境包括热液区和冷泉区,热液其实就是高温高压强酸的流体从地底喷出,就像一个黑烟囱一样,在周围形成一个不需要光的生命区域”。而在冷泉区域,海底的可燃冰分解后像一个气烟囱一样冒出来,也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我们此次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两种生态系统是怎么演化的,这些生物是怎么生存的,如何影响周围的海洋环境,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没有影响等。”张鑫说。
实验室搬到海底,保证数据准确真实
科研人员在船载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
本次科考行程的亮点之一就是搭载了众多青岛自主研发的“科考神器”。比如4500米级“发现”号深海ROV机器人、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测系统RiP、6000米深海沉积物夯击取样系统、深海热流探针、原位海水过滤系统、电视抓斗等,这些设备极大保障了科考行动的效率和精准度。 另外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原位探测”方法,科考过程中不是将样品从海底取上来,而是直接在海底进行实验,“热液区的流体温度高达400多度,如果将样品取上船再做分析研究,变化的温度和压力将导致海底生命的死亡,因此我们把实验室搬到海底进行实验,这样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张鑫说。
获取两作业区大量样品
电视抓斗获取热液区生物和岩石样品
科研人员介绍,在冲绳海槽热液区及南海冷泉区这两个科研区域,“科学”号对靶定热液喷口、冷泉喷口开展了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综合观测和取样,同时对喷口附近的多样性特点、生态系统基本结构特征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而利用水下机器人ROV搭载的拉曼光谱仪等科研设备,“科学”号在本航次靶定的两大作业区海底1200米至2000米深的热液喷口、冷泉喷口,获取了海底海水、热液和冷泉喷口流体、沉积物、岩石、生物等大量样品,掌握了大量的化学数据及参数。并利用搭载的深海保压采样系统,在南海冷泉区1200米水深的海底获取了大量原位合成的可燃冰样品和冷泉喷口流体样品,对于该研究海区的生态系统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号本航次还获得了西伯加虫、阿尔文虫、多鳞虫、阿尔文虾、浅铠虾等至少二十余个种类的深海生物样品。
(摘自半岛都市报 2016-09-17)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科学”号科考船中秋返青 带回大量珍贵样品_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10
相关话题/科学 生物 环境 生命 综合
“海洋牧场生态安全与环境保障”召开现场监理会议_海洋研究所
9月9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下简称“WPOS专项”)重点任务四“海洋牧场生态安全与环境保障”现场监理会议在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示范基地召开。WPOS专项监理组专家、中国科学院监理部、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WPOS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起航维护升级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_海洋研究所
11月26日上午9时,随着鸣笛声响起,“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缓缓驶离中科院海洋所薛家岛码头,赴西太平洋执行“西太主流系潜标观测网维护及升级”2017年综合考察航次。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68名科考队员参加了此次调查。中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开放航次返回青岛_海洋研究所
11月16日下午,“科学”号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年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务,顺利返回青岛母港。海洋所所长助理程培周、刁新源以及综合处、科研处、资产处、科考船运管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迎接。“科学”号缓缓驶入母港 本次科学考察10月15日从青岛出发,历时33天,总航程5600海里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海洋所4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_海洋研究所
10月31日,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OI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在青岛市黄岛区开幕,会议对获得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中科院海洋所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奖,涵盖了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腐蚀等多个领域。其中,获海洋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颁奖仪式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正式发布实施_海洋研究所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当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由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制定并实施有关海洋调查的国家标准,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以中国科学院为牵头单位主持制定的有关海洋调查技术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海洋所及烟台海岸带所第二届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会议召开_海洋研究所
10月10-11日,第二届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园区举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9位世界著名海洋研究所的所长及资深科学家参会,海洋所及海岸带所100余位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所长李超伦主持。国际咨询委员会专家MartinAtt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启航执行国家基金委西太开放航次任务_海洋研究所
10月15日上午10:00,随着一声汽笛声,“科学”号缓缓驶离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新区园区码头,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太平洋开放航次任务。本航次支撑了31项课题,来自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10家大学及科研、企事业单位的29名科考队员参加了此次调查研究。中科院海洋所周慧副研究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发现裸露“可燃冰”_海洋研究所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中,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这一成果北京时间2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在线发表。 通过“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探秘卡罗琳海山:发现“珊瑚林”“海绵场”_海洋研究所
我国新一代科考船“科学”号在西太平洋执行了一个月的科学考察任务后,9月5日顺利返回海南三亚,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卡罗琳海山科考。本次科考,成果颇丰。 在本航次任务中,科考队员在卡罗琳海山的东侧,发现了一个自水下1500米延伸到山顶的海岭,长约4公里,宽约50-100米。观察发现,海岭上分布了大片的“珊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海峡两岸专家齐聚泰安共研海洋科学发展_海洋研究所
8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在山东泰安开幕,会议主题是“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