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在山东泰安开幕,会议主题是“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海峡两岸38所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近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港澳台办公室原主任安建基,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往交流处副处长魏章柱,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丽,青岛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秦宇辉,台湾大学教授魏庆琳、詹森,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陈大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发展中心主任孙松,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黄大吉,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副校长刘传玺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主持。
大会主席王凡研究员致辞 泰安市副市长成丽致辞
中科院港澳台办公室安建基致辞 台湾大学魏庆琳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泰安市副市长成丽,中国科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原主任安建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副校长刘传玺,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魏庆琳分别致欢迎辞,希望本次会议能进一步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推动两岸有效合作,为海峡两岸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广泛交流及深入切磋的平台,展示海峡两岸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邀请了11位专家做大会特邀主题报告。大会下设4个分会场,邀请了10位专家做分会特邀报告,并安排了73个口头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以及相关海洋研究议题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和研讨。大会共收到提交的论文摘要154篇,学术海报70份。
吴立新院士做报告
詹森教授做报告 陈大可院士做报告
孙松研究员做报告 何东垣教授做报告
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会由王凡研究员和詹森教授分别主持。11个主题报告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的“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in Changing Climate”、台湾大学詹森教授的“2012-2016 黑潮探测:从黑潮大幅变动、水团层叠交错到不稳定波列现象”、国家海洋局二所陈大可院士的“关于大洋观测系统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台湾中央研究院何东垣研究员的“气胶金属在西北太平洋的生物地球化学:源汇、通量、溶解度、与植浮的互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的“夏威夷-帝王岛链与太平洋漂移历史”,台湾大学刘家瑄教授的“海床流体移栖及冷泉系统的地球物理观测”,香港科技大学刘红斌教授的“黑潮及北太平洋单细胞固氮蓝藻的高度多样性”,国家海洋局二所白雁研究员的“海洋碳通量遥感观测”,台湾海洋大学蒋国平研究员的“混营性微细鞭毛虫(Mixotrohpic nanoflagellates)的摄食机制-以著鞭毛虫(Haptophytes)为例”,厦门大学史大林研究员的“海洋酸化对优势固氮蓝藻束毛藻的影响”。
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先生、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薛亚教授及台湾大学庄文思教授等人在1991年共同发起,是两岸科学家最早开展的民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由海峡两岸轮流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对两岸海洋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与友谊的增进具非常深远的影响。
文/综合处 图/王少青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海峡两岸专家齐聚泰安共研海洋科学发展_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10
相关话题/海洋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台湾 院士
“科学”号在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_海洋研究所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8月14日对人类从未探索过的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进行首次科学考察,采集到丰富的生物和地质样品,其中包括一株罕见的淡黄色海绵以及有永恒爱情象征的偕老同穴海绵。 海绵是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而简单的一个类群,虽然经历几亿年的进化,组织器官仍然没有分化,没有口和消化腔,一般呈瓶状、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在西太海山采集到巨型海参和峭壁海葵_海洋研究所
新华社“科学”号8月15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15日继续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开展科学考察,其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采集到一只长约60厘米的巨型海参和海山峭壁处的4只海葵。“发现”号采集到的巨型海参(8月15日摄)“发现”号采集到的海葵(8月15日摄) “发现”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新闻联播]“科学”号首次探秘卡罗琳海山_海洋研究所
正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近日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进行了首次下潜作业,通过搭载的“发现”号潜器采集到一株约80厘米高的淡黄色海绵、一株稀有的偕老同穴海绵等。这也是人类首次对卡罗琳海山进行科学考察。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67周年_海洋研究所
同志们、同学们: 值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67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所领导班子向全所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和研究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研究所创新发展的社会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年是我所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攻坚年,也是我所全面推进落实院党组改革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科院海洋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起航赴西太平洋海山区进行科学考察_海洋研究所
8月7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从深圳起航,赴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区开展科学考察,拟在卡罗琳海山区进行地形地貌、底质环境、生物生态、理化环境等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本航次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下属课题“海山生态系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顺利开工_海洋研究所
8月12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高校引建领导小组副组长韩冠智,黄岛区副区长、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推进工作小组组长隋斌,古镇口融合区工委书记刘玮,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党委书记王辉、副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新闻直播间]我国首次实现深海机器人协同科考_海洋研究所
7月26号,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探索”号无缆水下机器人和“发现”号缆控潜水器在海底成功实现交汇拍摄,并且协同完成深海作业,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这两类水下机器人在深海的协同科考。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科学”号圆满完成2017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_海洋研究所
新华社“科学”号7月29日电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29日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抵达深圳补给。这个航次实现了我国重大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并首次实现不同类型水下机器人交会拍摄。 航次首席科学家孙松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我国首次实现缆控与自治水下机器人深海交会拍摄_海洋研究所
缆控式遥控无人潜水器“发现”号拍摄的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探索”号视频截图 新华社“科学”号7月26日电(记者张旭东)在1000多米深的黑暗海底,一个根据预编程自主航行的机器人穿梭而过。能否做到用另外一个机器人在海底准确找到它并跟踪拍摄?我国科学家26日在南海做到了。 当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发现”号在南海采集到大量冷泉生物_海洋研究所
新华社“科学”号7月25日电(记者张旭东)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25日从南海一冷泉区带回大量生物样品,包括100多只潜铠虾、贻贝和阿尔文虾等生物样品,并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 “发现”号于24日19时左右被布放到水中,25日7时左右被回收到甲板上,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