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qdio.cas.cn/xwzx/tpxw/201505/W020150508576158224258.jpg)
5月6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从青岛再次起航,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南海冷泉-马努斯热液航次”,杨红生副所长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送行。
该航次根据科学应用目标不同,分为两个航段执行。张鑫研究员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栾振东高工担任作业队长。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声学所、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的33名科研和技术人员参加科考。
![](http://www.qdio.cas.cn/xwzx/tpxw/201505/W020150508576158238346.jpg)
在第一航段中,“科学”号预计5月13日到达中国南海冷泉区域,在2014年3月ROV 综合海试航次获得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发现”号ROV机器人系统对靶定的南海冷泉区开展系统性调查,主要完成南海冷泉区及临近海域的物理化学环境、近海底地质环境和生物生态群落的原位观测和取样,对靶定的南海冷泉区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大量系统获取冷泉区高分辨率地球物理资料、高清图像、原位理化环境数据、采集海底地质、生物样品等。
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在厦门进行短暂休整和更换科考队员,于5月27日开始执行第二航段“西太平洋马努斯热液”调查任务。通过对马努斯海盆热液系统近海底物理化学特征现场原位观测、热液区域海底表面/浅层沉积物的分析,为深海热液区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本航次及后续研究成果形成的系统优势研究马努斯海盆热液体系的物质能量输送及其环境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