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第四纪地质学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 /2013-01-27

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一、简介
全球变化成为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化科学的核心,是研究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变化规律和控制变化的机理(自然的和人为的),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全球变化研究的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问题,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看成是有机联系的全球系统,这便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也是第四纪地质专业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专业拥有以长江特聘教授郑洪波为带头人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人,另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此外,本专业与海洋地质专业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形成了紧密的共享机制。
本专业承担或参加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中的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本专业与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并与英、澳、荷、日、法等国有合作科研项目或联合培养计划。本专业的科研活动依托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完善的从事第四纪地质和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先进的仪器设备。

二、培养目标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的知识。
3、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具有应用第一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全球变化
2、陆地古生态与古环境
3、表生地球化学
4、陆海相互作用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对于确认有可能成为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的研究生,其论文工作延长的时间及待遇另行处理。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五、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全部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28学分。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六、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已知知识,使其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论文选题报告、论文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应齐全。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研究课题有新见解。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在公开出版(指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专业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用汉语撰写,也可用英语撰写,但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检查。


七、课程信息

Attachments:
Download this file (1.doc)培养方案课程信息 [第四纪地质] 77 Kb
相关话题/地质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