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发云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2

梁发云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76年3月生, 安徽人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副主任、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fyliang@tongji.edu.cn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0092
英文主页(Resume)


主要研究方向:
桩基础与深基础、岩土地震工程、软土地下工程、深水桥梁基础


教育工作经历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教学工作
奖励与荣誉
学术兼职
研究生培养
其他




教育经历

2001.03~2004.04 上海交通大学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6.09~1999.03 同济大学 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2.09~1996.07 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矿井建设专业,本科生
工作经历

2012.12~至今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教授(2010.06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7.10~2008.10 美国堪萨斯大学 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系 访问****
2007.06~2012.12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副教授
2004.04~2007.06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讲师
1999.03~2001.02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系 助教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震下深水桥梁垫层隔震基础动力特性与分析方法研究,2019~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震下深水桥梁群桩基础非线性动力特性与设计方法研究,2017~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黏性-砂性土层中桥梁群桩基础冲刷机理及其承载性状研究,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体侧移作用下既有轴向受荷桩承载性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2008~20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暴雨作用诱发周围环境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灾变机制,2016~202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软土地下工程开挖对邻近桩基性状影响机理研究,2010~2012
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深基坑卸载回弹特性及其对基坑变形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2010~201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变刚度群桩基础优化设计方法与离心模型试验研究,2009~201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层状地基中混合型群桩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2008~2010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17~2019
横向科研项目:前滩某地块桩基沉降对地铁影响预评估技术咨询,2020~2021
横向科研项目:大面积堆载对下卧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2019~2021
横向科研项目:核电工程复杂地基动力特性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2019~2020
横向科研项目:深厚淤泥覆盖层地基固结特性与机理研究,2018~2020
横向科研项目:软土地区拱形双排桩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2017~2019
横向科研项目:沿海吹填区基础设施保护技术管理规定研究,2017~2019
横向科研项目:沿海吹填区市政基础设施位移分析与评估研究,2016~2018
横向科研项目: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中基础承载特性与变形控制技术研究,2016~2018
横向科研项目:世纪大都会项目地铁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建筑减振技术顾问,2010~2012
横向科研项目:深基坑对邻近地铁枢纽的施工安全与环境控制研究,2009~2011

参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四:复杂环境下深水基础承载行为演化与长期性能设计,2013~2017,课题骨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超大跨深水基础桥梁强震灾变过程及控制研究,2010~2013,主要完成人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高频度重载条件下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2007~2009,主要完成人

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LIANG FY, JIA YJ, XIE W, et al. Transverse response of pile group foundation supporting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unde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excitations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9, 121, 57-74
LIANG FY, CHEN HB, JIA YJ. Quasi-static p-y hysteresis loop for cyclic lateral response of pile foundations in offshore platforms [J]. Ocean Engineering, 2018, 148: 62-74
LIANG FY, ZHANG H, CHEN SL. Influence of vertical load on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offshore piles considering scour-hole geometry and stress history of marine clay [J]. Ocean Engineering, 2018, 158: 64-77
LIANG FY, JIA YJ, SUN LM, et al. Seismic response of pile groups supporting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subjected to multi-support excitations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7, 101: 182-203
LIANG FY, ZHANG H, WANG JL. Variational solution for the effect of vertical load on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offshore piles [J]. Ocean Engineering, 2015, 99: 23-33
LIANG FY, SONG Z. BEM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factor for vertically loaded dissimilar piles in saturated poroelastic soil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4, 62: 223-231
LIANG FY, SONG Z, GUO WD. Group interaction on vertically loaded piles in saturated poroelastic soil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4, 56: 1-10
LIANG FY,CHEN HB,CHEN SL. Influences of axial load on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single pile with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2, 36(16): 1831-1845
LIANG FY, CHEN LZ, HAN J.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for analysis of piled rafts with dissimilar piles under vertical loading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9, 36(3): 419-426
LIANG FY, CHEN LZ, SHI XG.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mposite piled raft with cushion subjected to vertical load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3, 30(6): 443-453
梁发云, 袁强, 李家平, 等. 堆载作用下土体分层特性对地铁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 42(1): 63-71
梁发云, 贾亚杰, 丁钰津, 等. 上海地区软土HSS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2): 269-278.
梁发云, 贾亚杰, 孙利民, 等. 超大跨斜拉桥群桩基础多点振动台试验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7, 30(12): 268-279
梁发云, 陈海兵, 黄茂松, 等. 结构-群桩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J]. 建筑结构学报, 2016, 37(9): 134-141
梁发云, 王琛, 黄茂松, 等. 沉井基础局部冲刷形态的体型影响效应与动态演化[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 29(9): 59-67
梁发云, 陈海兵, 陈胜立. 横向荷载下群桩水平相互作用的积分方程解法及参数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5): 848-854
梁发云, 褚峰, 宋著, 等. 紧邻地铁枢纽深基坑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2, 33(3): 657-664
梁发云, 姚国圣, 陈海兵, 等. 土体侧移作用下既有轴向受荷桩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10): 1603-1609
梁发云, 于峰, 李镜培, 等. 土体水平位移对邻近既有桩基承载性状影响分析[J]. 岩土力学, 2010, 31(2): 449-454
梁发云, 陈龙珠, 李镜培. 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3): 379-384

专利

发明专利:一种变高度牺牲桩群抵抗桥墩基础局部冲刷的防护装置, ZL9.4
发明专利:适用于仓储建筑地坪深厚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ZL9.0
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水下桩基础冲刷与承载耦合特性的试验装置, ZL4.8
发明专利:一种地铁下穿越建筑物基础的整体托换隔振装置及方法, ZL0.7
发明专利: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变刚度处理系统, ZL0.9
发明专利:模拟高速交通移动荷载作用的试验系统, ZL1.X

规范

主要起草人,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
主要起草人,上海市市政行业标准: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域技术标准(沪建交2010-511)
参加起草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参加起草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
主要起草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保护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2019-07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
研究生课程:《软土基础工程》

主编教材

马海龙,梁发云. 基坑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袁聚云, 梁发云, 曾朝杰, 等. 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李镜培, 梁发云, 赵春风. 土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陈龙珠, 梁发云, 宋春雨, 等. 防灾工程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科研奖励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软土地区复杂桩基工程分析理论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2017,排名1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软土地下工程稳定和环境影响分析理论与控制技术,2013,排名3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软土地基复杂基础工程分析理论与工程应用,2010,排名3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分析理论及控制技术,2018,排名4
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二等奖:桥梁洪水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2017,排名7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复杂荷载下预应力管桩承载性能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2013,排名2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滨海城市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增层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18,排名5
上海土木工程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沿海淤泥吹填区市政基础设施位移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8,排名6

教学奖励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育才奖,2016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面向未来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2013,排名10
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土力学(第2版),2011,排名2
上海市精品课程:基础工程设计原理,2005,排名5
同济大学第六期“名课优师”:基础工程设计原理,2019
同济大学:百十校庆“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奖,2017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岩土工程核心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2015,排名1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土力学课程建设与教改实践,2012,排名2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土工试验课程新教学模式,2008,排名3
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优胜奖,2013
指导博士生王琛,获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桥梁深水基础冲刷机理及防护方法研究,2019
指导硕士生李彦东,获第一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4
指导硕士生李彦初,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冲刷作用下高铁桥梁桩基础静动力特性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6年
指导硕士生陈海兵,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轴向与横向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性状分析及两桩相互作用系数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

《中国公路学报》,编委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近岸与离岸工程灾害环境防护专委会,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委员

招生信息

已指导毕业博士生5人,硕士生30余人;在读博士生5人,硕士生9人。
每年拟招收博士生1~2名,硕士生3名,欢迎报考!
人才计划

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2015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A类),2010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08
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教学科研骨干计划系列),2011
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7年


相关话题/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