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建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2

王建秀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71年04月生, 吉林人
工程地下水与环境控制研究团队带头人

wang_jianxiu@163.com
86-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岩土楼520室, 200092
英文主页(Resume)


主要研究方向:
深基坑渗流理论与沉降控制;
隧道光面爆破质量评价、控制;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保障技术;
GIM-BIM耦合模型及虚拟施工技术;
工程智能CAD及移动App软件开发;
岩体结构分析与摄影测量技术;
离岸海岛吹填机场跑道动力响应;
边坡变形破坏三维特征及机理;
抗水压隧道与岩体多场耦合损伤理论。


教育工作经历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教学工作
奖励与荣誉
学术兼职
研究生培养
其他




教育经历

博士(1999.03-2002.08)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岩土工程;
硕士(1996.09-1999.03)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
学士(1991.09-1995.03)成都理工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工作经历

2015.12-今,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08-2014.0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UCD),访问****;
2009.09-2015.12,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09-2009.09,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4.07-2006.09,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讲师;
2002.10-2004.07,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博士后;
995.07-1996.07,内蒙古第一物化勘察院,技术员。
主持

近年来承担及完成国家、省部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60余项,部分代表性项目如下: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滨海地区工程建设引发地面沉降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子课题:"滨海地区基坑降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研究"(编号:-04),2013.01-2015.12,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基坑降水中分层沉降分叉、逆回弹及变形协调机理研究”(编号:**),2010.01-2013.12,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因素体系耦合作用机理及隧道(洞)抗水压作用研究”(编号:**),2006.01-2008.12,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浅层地下空间承载力评价与综合影响技术研究”(编号:19DZ120090),2019.10-2022.09,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大型地下工程施工降水对既有基础设施影响的安全控制技术与应用示范”(编号:18DZ**),2018.07-2021.06,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估及利用技术”,子课题“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编号:16DZ**),2016.07-2018.06,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D类),“循环荷载-冲击荷载作用下海岛吹填机场跑道稳定性与长期沉降特性研究”(编号:15PJD039),2015.09-2017.08,项目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咨询课题,“上海城镇群六水综合开发与六灾共同防治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地下空间开拓的地质环境与防灾监测预警”(编号:2016-XY-51),2016.01-2017.06,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地铁深基坑降水中分层沉降分叉、逆回弹及变形协调机理研究”(编号:10ZR4300),2010.04-2013.03,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与沉降分析系统”(编号:),2007.10-2010.10,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科委-科技登山计划,“大型复杂轨道交通地下枢纽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上海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与沉降控制分析系统研究”(编号:),2004.11-2007.06,课题负责人;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围海造陆区吹填土固结大变行过程中污染物运移机制与清洁地基处理技术研究”,2018.7-2020.7,项目负责人;
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深基坑工程性地面沉降机理力学试验研究”,2014.4-2015.3,项目负责人;
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控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2014.4-2015.3,项目负责人;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地下钻爆破岩的岩体结构效应及精细模拟方法”,2015.1-2017.12,项目负责人;
中交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围海造陆吹填粉细砂动力响应特征及液化机制研究”,2014.09-2015.11,项目负责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潜埋岩溶对地铁振动的动力响应及潜在岩溶塌陷机制”,2015.10-2016.12,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青浦区,“岩土工程智能ICAD系统基本理论与平台”,2010.10-2011.12,项目负责人。

参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城市典型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既有城市隧道灾害预防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编号:2017YFC**),2017.07-2020.12,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子课题:“深部复合地层地质条件特征与岩体跨尺度力学效应”(编号:2014CB046901),2014.01-2018.12,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子课题:“西南喀斯特山地土壤侵蚀过程与水土流失危险度评价”(编号:2006CB403203),2006.01-2011.12,主要研究人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住宅抗地质灾害技术与标准研究”(编号:2008BAJ08B14-06),2009.01-2011.12,主要研究人员。

论文

截至2020年10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8篇,EI收录107篇,参编专着5部,参编规范3部,授权专利6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9项。
部分代表性论文如下:
Wang, J.X.*, Wu, L.B., Yang, T.L., Yan, X.X., Pei, X.J., Huang, X.L., Long, G.H., Xue, R., 2020.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HMC coupling mechanisms in innovative clean foundation treatments for Zn-contaminated dredger fills. Sci. Total Environ. 702: 134939.(SCI/EI检索,JCR Q1)
Wu, L.B.*, Wang, J.X., Zhou, J., Yang, T.L., Yan, X.X., Zhao, Y., Ye, Z.H., Xu, N., 2019. Multi-scale geotechnical features of dredger fills and subsidence risk evaluation in reclaimed land using BN. Mar. Georesour. Geotec. (SCI检索)
Wu, L.B., Wang, J.X.*, Pei, X.J.*, Fogg, G.E., Yang, T.L., Yan, X.X., Huang, X.L., Liu, Z.P., Qi, R., 2019. Distribution and origination of zinc contamination in newly reclaimed heterogeneous dredger fill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ar. Pollut. Bull. 147(SCI检索,JCR Q1)
Wang, J.X.*, Liu, X.T., Liu S.L., Zhu, Y.F., Pan, W.Q., Zhou, J., 2019. Physical model test of transparent soil on coupling effect of cut-off wall and pumping wells during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Acta Geotech. 14: 141-162.(SCI检索,JCR Q1)
Wang, J.X.*, Yin Y.*, Esmaieli, K.*, 2018.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rock blasting damage based on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s. J. Geophys. Eng. 15(6): 2399–2417.(SCI检索)
Wang, J.X.*, Yin Y., Luo C.W., 2018. Johnson–Holmquist-II(JH-2) Constitutive Model for Rock Materials: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unnel Smooth Blasting. Appl. Sci. 8(9): 1675.(SCI检索,JCR Q2)
Wang, J.X.*, Deng, Y.S.,Wu, L.B., Liu, X.T., Yin Y., Xu N., 2018. Estimation model of sandy soil liquefaction based on RES model. Arab. J. Geosci. 11: 565.(SCI检索)
Wang, J.X.*, Liu, X.T., Liu, J.X., Wu, L.B., Guo, Q.F., Yang, Q., Lu, J.S., 2018. Dewatering of a 32.55 m deep foundation pit in MAMA under leakage risk conditions. KSCE J. Civ. Eng. 22(8): 2784-2801.(SCI/EI检索)
Wang, J.X., Wu, L.B.*, Deng, Y.S., Song, D.S., Liu, W.J., Hu, M.Z., Liu, X.T., Zhou, J., 2018.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ntamination in dredged reclaimed land in China. Mar. Georesour. Geotec. 36(5): 603-616.(SCI/EI检索)
Wang, J.X.*, Deng, Y.S., Shao, Y.L., Liu, X.T., Feng, B., Wu, L.B., Zhou, J., Yin, Y., Xu, N., Peng, H.H., 2018. Liquefaction behavior of dredged silty-fine sands under cyclic loading for land reclamati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Environ. Earth Sci. 77(12): 471(SCI/EI检索)
Wang, J.X.*, Deng, Y.S., Ma, R.Q., Liu, X.T., Guo, Q.F., Liu, S.L., Shao, Y.L., Wu, L.B., Zhou, J., Yang, T.L., Wang, H.M., Huang, X.L., 2017. Model test on partial expansion in stratified subsidence during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J. Hydrol. 557: 489-508.(SCI/EI检索,JCR Q1)
Wang, J.X.*, Liu, X.T., Jiang, Y.H., Chen J., Chen Q.W., Jiang, S.M., Zhou, N.Q., 2017. Critical distance between copper mining roadway and a vertical water-blocked body. Q. J. Eng. Geol. Hydroge. 50(4): 460-471.(SCI/EI检索)
Wang, J.X.*, Liu, X.T., Liu, S.L., Wu, Y.B., Wu, L.G., Lou, R.X., Lu, J.S., 2017. Field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upling non-Darcy flow caused by curtain and pumping well in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J. Hydrol. 549: 277-293.(SCI/EI检索,JCR Q1)
Wang, J.X.*, Liu, J.X., Liu, X.T., Jiang, Y.H., Liu, X.Z., 2017. In-site experiments on the swe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shield tunnel in expansive clay: A case study. KSCE J. Civ. Eng. 21(3): 976-986.(SCI/EI检索)
Wang, J.X.*, Liu, X.T., Xiang, J.D., Jiang, Y.H., 2016. Laboratory model tests on water inrush in foundation pit bottom. Environ. Earth Sci. 75(14): 1072.(SCI/EI检索)
Wang, J.X.*, Wu, Y.B., Liu, X.T., Yang, T.L., Wang, H.M., Zhu, Y.F., 2016. Areal subsidence under pumping well-curtain interaction in subway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conceptual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Environ. Earth Sci. 75(3): 198.(SCI/EI检索)
Wang, J.X.*, Zou, B.P., Liu, Y., Tang, Y.Q., Zhang, X.B., Yang, P., 2014. Erosion-creep-collapse mechanism of underground soil loss for th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Chenqi village, Puding county, Guizhou, China. Environ. Earth Sci. 72(8): 1-14.(SCI/EI检索)
Wang, J.X.*, Huang, T.R., Hu, J., Wu, L.G., Li, G., Yang, P., 2014. Fiel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whirlpool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Environ. Earth Sci. 71(7): 3245-3257.(SCI/EI检索)
Wang, J.X.*, Gu, X.Y., Jiang, Y.K., Huang, T.R., Feng, B., 2013. Point-line-area-volume index system of land subsidence and application in Ningbo, China. Nat. Hazards 69: 2197-2214. (SCI检索,JCR Q2)
Zhang, X.S.*, Wang, J.X., Wong, H., Leo, C.J., Liu, Q., Tang, Y.Q., Yan, X.L., Sun, W.H., Huang, Z.Q., Hao, X.H., 2013. Land subsidence caused by internal soil erosion owing to pumping confined aquifer groundwater during the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Nat. Hazards 69: 473-489. (SCI检索,JCR Q2)
Wang, J.X.*, Gu, X.Y., Huang, T.R., 2013. Using Bayesian networks in analyzing powerful earthquake disaster chains. Nat. Hazards 68: 509-527. (SCI检索,JCR Q2)
Wang, J.X.*, Feng, B., Guo, T.P., Wu, L.G., Lou, R.X., Zhou, Z., 2013. Using partial penetrating wells and curtains to lower the water level of confined aquifer of gravel. Environ. Geol. 161: 16-25.(SCI/EI检索)
Wang, J.X.*, Feng, B., Yu, H.P., Guo, T.P., Yang, G.Y., Tang, J.W., 2013. Numerical study of dewatering in a large deep foundation pit. Environ. Earth Sci. 69: 863-872.(SCI/EI检索)
Wang, J.X.*, Feng, B.*, Hu, L.S., Tang, Y.Q., Yan, X.X., Wang, H.M., Liu J.B., 2013. Application of geo-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ground buildings in urban planning. Environ. Earth Sci. 69: 93-102.(SCI/EI检索)
Wang, J.X.*, Huang, T.R., Sui, D.C., 2013. A Case Study on Stratified Settlement and Rebound Characteristics due to Dewatering in Shanghai Subway Station. The Scientific World J. Article ID 213070, 9 pages.(SCI检索)
Wang, J.X.*, Huang T.R., Liu X.T., Wu, P.C., Guo, Z.Y., 201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in Marine Environment. The Scientific World J. Article ID 728357, 8 pages. (SCI检索)
Wang, J.X.*, Wu, Y.B., Zhang, X.S., Liu, Y., Yang, T.L., Feng, B., 2012. Fiel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confined aquifer response to multi-cycle recharge-recovery process through a well. J. Hydrol. 464-465: 328-343.(SCI/EI检索,JCR Q1)
Wang, J.X.*, Feng, B., Liu, Y., Wu, L.G., Zhu, Y.F., Zhang X.S., Tang Y.Q., Yang, P., 2012. Controlling subsidence caused by de-watering in a deep foundation pit. B. Eng. Geol. Environ. 71(3): 545-555.(SCI/EI检索,JCR Q2)
Wang, J.X.*, Feng, B., Hu, L.S., Tian, P.Z., Sui, D.C., Tang, Y.Q., Yang, P., 2011. Model test of the tunnel subjected to high water pressure in Jinping Second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 China. Sci. China Technol. Sci. 54(Suppl.1): 192-198.(SCI/EI检索,JCR Q2)
Wang, J.X.*, Hu, L.S., Wu, L.G., Tang, Y.Q., Zhu, Y.F., Yang, P., 2009. Hydraulic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Concrete Wall in the Pit of Subway Sta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 Environ. Geol. 57: 447-453.(SCI/EI/CPCI-S检索)

专利

王建秀, 刘月圆, 邓沿生, 等. 一种地墙卡口气囊式快速堵漏装置[P]. 中国: ZL3.2, 2020.09.15
王建秀, 赵宇, 刘笑天, 等. 用于三轴重塑土制样的真空试验装置[P]. 中国: ZL8.3, 2020.08.14
王建秀, 崔韬, 吴林波, 等. 土样原状改良与渗透性能测试系统[P]. 中国: ZL5.2, 2019.12.27
王建秀, 崔韬, 刘笑天, 等.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基坑工程立体化监测网络的实现方法[P]. 中国: ZL3.0, 2019.12.27
王建秀, 赵宇, 刘笑天, 等.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地下连续墙渗漏检测装置[P]. 中国: ZL3.0, 2019.10.18
王建秀, 吴林波, 邓沿生, 等. 一种真空预压淋洗耦合清洁地基处理系统[P]. 中国:ZL0.8, 2019.07.05
王建秀, 刘笑天, 邓沿生, 等. 一种用于超浅埋下穿隧道浅层注浆的试验装置[P]. 中国: ZL2.3, 2019.07.05
王建秀, 刘月圆, 刘笑天, 等. 装配式超声波回灌管井[P]. 中国: ZL9.5, 2019.03.29
王建秀, 吴林波, 邓沿生, 等. 一种吹填区预置砂井?塑料排水板复合排水去污装置[P]. 中国: ZL1.2, 2018.10.26
王建秀, 吴林波, 刘无忌, 等. 一种地基排水去污装置[P]. 中国: ZL9.7, 2018.08.24
王建秀, 刘笑天, 刘无忌, 等. 一种便携式麻花钻土样采集器[P]. 中国: ZL8.7, 2018.07.27
王建秀, 刘笑天, 刘绍莉, 等. 一种基于透明砂土的基坑降水地下水渗流可视化模拟试验方法[P]. 中国: ZL5.6, 2018.07.27
王建秀, 周小博, 刘笑天, 等. 一种隧道光面爆破质量评价预测方法[P]. 中国: ZL6.2, 2018.07.06
王建秀, 高峰, 门龙, 等. 一种可回收钻孔实时测量装置[P]. 中国: ZL8.X, 2018.05.08
王建秀, 吴林波, 邓沿生, 等. 一种基坑降水与污染场地整治耦合的清洁基坑降水系统[P]. 中国: ZL9.2, 2017.12.26
王建秀, 刘绍莉, 刘笑天, 等. 模拟基坑降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渗流的透明土试验方法[P]. 中国: ZL7.8, 2017.12.26
王建秀, 刘笑天, 殷尧, 等. 一种基于运动图像的危岩变形信息提取及报警方法[P]. 中国: ZL0.2, 2017.11.28
王建秀, 吴林波, 刘笑天, 等. 一种便捷式多功能岩土体结构重建辅助工具[P]. 中国: ZL2.3, 2017.11.07
王建秀, 吴林波, 殷尧, 等. 一种用于测量圆弧状剖面的机械式表面粗糙度仪[P]. 中国: ZL7.5, 2017.11.07
王建秀, 宋东升, 殷尧, 等. 一种适合用于较深层软土地区止水帷幕方法[P]. 中国: ZL8.0, 2017.10.31
王建秀, 刘笑天, 殷尧, 等. 微型地下蛇行自盾构探测机器人[P]. 中国: ZL1.X, 2017.08.25
王建秀, 刘笑天, 殷尧, 等. 一种膨胀土地区泥水平衡盾构隧道管片受力分析试验装置[P]. 中国: ZL4.0, 2017.07.28
王建秀, 宋东升, 刘笑天, 等. 应用于模拟岩溶地区地铁振动引发岩溶塌陷的模拟试验装置[P]. 中国: ZL8, 2017.07.11
王建秀, 门龙, 吴林波, 等. 一种用于软土地层的折叠叶片刀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8.5, 2017.07.07
王建秀, 刘笑天, 刘无忌, 等. 一种基于立体帷幕-井群体系的基坑防渗水及沉降控制方法[P]. 中国: ZL0.1, 2017.06.13
王建秀, 刘笑天, 殷尧, 等. 一种膨胀土地区泥水平衡盾构隧道掌子面膨胀力试验装置[P]. 中国: ZL7.0, 2017.06.13
王建秀, 刘笑天, 宋东升, 等. 一种模拟岩溶地区地铁振动引发岩溶覆土塌陷的模型试验装置[P]. 中国: ZL1, 2017.05.24
王建秀, 高峰, 门龙, 等. 一种基于低水平帷幕和抽水降压的地下室抗浮系统[P]. 中国: ZL2.4, 2017.04.05
王建秀, 吴林波, 邵雨乐, 等. 一种楔形弹簧塞尺[P]. 中国: ZL2.9, 2017.02.22
王建秀, 吴林波, 殷尧, 等. 一种节理组结构面产状综合测量仪[P]. 中国: ZL6.0, 2017.02.01
王建秀, 殷尧, 刘笑天, 等. 一种用于防治落石的阻力缓冲装置[P]. 中国: ZL2.3, 2017.02.01
王建秀, 殷尧, 胡力绳, 等.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双重锁扣扁钢管桩[P]. 中国: ZL1.1, 2017.01.25
王建秀, 刘笑天, 周家宇, 等.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土体力学性能试验装置[P]. 中国: ZL2.1, 2017.01.11
王建秀, 刘绍莉, 邵雨乐, 等. 一种叶片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7.5, 2016.08.24
王建秀, 吴林波, 刘笑天, 等. 一种双重力地质罗盘[P]. 中国: ZL2.X, 2016.08.24
王建秀, 吴林波, 门龙, 等. 一种用于软土地层的伸缩臂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8.6, 2016.08.24
王建秀, 高峰, 门龙, 等. 一种折叠叶片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5.7, 2016.08.17
王建秀, 胡蒙蒙, 吴远斌,等. 一种精细模拟管井结构的有限差分方法[P]. 中国: ZL0.8, 2016.06.29
王建秀, 胡健, 黄天荣, 等. 利用红外热场快速预测地下连续墙侧壁渗漏的方法[P]. 中国: ZL9.7, 2016.06.08
王建秀, 周小博, 刘笑天, 等. 一种隧道光面爆破质量控制方法[P]. 中国: ZL8.X, 2016.05.18
王建秀, 吴林波, 刘绍莉, 等. 一种用于软土地层的弹簧臂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9.7, 2016.04.20
王建秀, 刘笑天, 周家宇, 等. 一种便携式岩石节理面粗糙度测量仪[P]. 中国: ZL8.5, 2016.04.06
王建秀, 邹宝平, 刘笑天, 等. 一种用于软土地层的气胀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7.9, 2016.02.17
王建秀, 刘笑天, 马瑞强, 等. 一种模拟土体突涌破坏现象及规律的试验装置[P]. 中国: ZL1.3, 2016.02.17
王建秀, 刘笑天, 姜韵骅, 等. 一种刃刀切入式软土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9.1, 2016.02.17
王建秀, 刘笑天, 马瑞强, 等. 一种多功能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1.5, 2016.01.20
王建秀, 邹宝平, 周小博, 等. 一种用于软土地层的充气膨胀式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0.8, 2015.12.23
王建秀, 胡蒙蒙, 吴远斌, 等. 一种计算单井回灌量的有限差分方法[P]. 中国: ZL2.0, 2015.11.04
王建秀, 刘笑天, 周家宇, 等. 用于渗析法测量无侧限条件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装置[P]. 中国: ZL8.9, 2015.08.19
王建秀, 邹宝平, 冯波, 等. 一种控制盾构穿越建筑密集区诱发地面沉降的方法[P]. 中国: ZL9.7, 2015.04.08
王建秀, 邹宝平, 黄天荣, 等.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评定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的方法[P]. 中国: ZL3.9, 2014.12.10
王建秀, 邹宝平, 刘笑天, 等. 用于软土地层的多层刀片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0.6, 2014.12.10
王建秀, 邹宝平, 周小博, 等. 用于软土地层的多层叶片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1.0, 2014.12.10
王建秀, 邹宝平, 周小博, 等. 用于富水软弱地层的多层伸缩式多点位移计锚头[P]. 中国: ZL3.2, 2014.10.22
王建秀, 吴远斌, 司鹏飞, 等. 基于水位控制的多波次叠加间歇式回灌工法[P]. 中国: ZL0.5, 2014.05.21
王建秀, 邹宝平, 黄天荣, 等. 一种快速压入式的深部地下水温实时监测装置[P]. 中国: ZL9.X, 2014.03.05
王建秀, 吴远斌, 谷雪影, 等. 一种分段控制的深基坑降水疏干-减压合成井[P]. 中国: ZL2.9, 2013.12.25
王建秀, 隋东昌, 田普卓, 等. 一种模拟深部位移引发地层变形协调机制的试验装置[P]. 中国: ZL8.2, 2013.10.16
王建秀, 冯波, 胡力绳, 等. 一种测试限排抗水压隧道注浆圈水压折减规律的试验装置[P]. 中国: ZL1.0, 2013.04.17
王建秀, 谷雪影, 蒋玉坤, 等. 一种表征地面沉降的方法[P]. 中国: ZL7.9, 2013.04.10
王建秀, 冯波, 唐益群, 等. 一种抗水压注浆岩体耐久性试验装置[P]. 中国: ZL7.7, 2011.11.16
王建秀, 冯波, 张兴胜, 等. 一种自进滑轨悬锤式地裂缝变形监测装置[P]. 中国: ZL8.8, 2011.11.16

规范

福建省工程建设规范《地铁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J / T13-283-2018)
上海市省工程建设规范《深基坑工程建设与回灌一体化技术规程》(DB31 / T 1026-2017)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监测与应用技术规程》(DG / TJ08-2051-2008)

著作

《深基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ISBN 978-7-114-12655-0),第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江西武吉高速公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ISBN 978-7-114-09102-5),第4
《基坑工程预测案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ISBN 978-7-114-07597-1),第5

主讲课程

本科生:工程地质学,工程地下水,工程地下水课程设计,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试验,普通地质学实习
硕士研究生:地质工程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多孔介质流体渗流力学
博士研究生:粘弹塑性力学

主编教材

《工程地下水》(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ISBN 978-7-5608-4425-1),第3
《软土环境工程地质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ISBN 978-7-114-06528-6),第3

教改项目

2018年,“基础地质实验”获批上海市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18年,“基础地质实验”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线
2019年,“工学的地质思维-基础地质(普通地质学)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子项目,“全景主动参与式虚拟基础地质教学平台”,2013.10-2015.09,项目负责;
2018年同济大学校级精品实验项目,“岩浆岩二:浅成岩和喷出岩”,2018.01-2019.12,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17-18教改项目,“工学的地质思维:《普通地质学》地学类核心通识教育课程建设”,2017.01-2018.12,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第十二期实验教改项目,“4013虚拟地质实验室(基础地质实验)”,2017.01-2018.12,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第十一期实验教改项目,“地质学+”虚拟教学体系与竞技虚拟教学App开发,2015.10-2017.10,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第十期实验教改项目,“3D扫描-3D打印技术在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2014.10-2016.10,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项目,“《黏弹塑性力学》教材建设”,2014.12,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第三期精品实验,“基础地质实验”,2010.9-2012.9,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第八期实验教改项目,“土体突涌破坏规律与临界水头确定的试验装置与实验教学”,2012.10-2014.10,项目负责;
同济大学第五期实验教改项目,“基于三维表面形貌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岩矿鉴定虚拟试验系统”,2009.5-2010.5,项目负责;
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参与;
省部级教改项目,“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11385),2009.10-2011.10,参与;
创新型、国际化卓越隧道、岩土与地质工程师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工程物探》双语课程建设”,2009-2012,参与;
同济大学教改项目,“地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地下水》教材建设”,2007.10-2009.10,参与。

科研奖励

2019年度,"高速铁路隧道光面破岩的岩体结构效应与IECT智能控制技术",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18年度,"公路隧道智慧建养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3完成人)
2017年度,"软土地层运营地铁生存区内深大基坑施工承压水控制技术",获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
2017年度,"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地下水危害防控技术",获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省部级),“一等奖”(第2完成人)
2017年度,"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地下水危害防控技术",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
2017年度,"深基坑减压降水引发地面沉降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7完成人)
2016年度,"冶金工业旋流池成套建造技术",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5完成人)
2015年度,"基坑降水中MAMA组合地层的沉降机制与帷幕—井群控沉体系",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15年度,"扩建型轨道交通枢纽站超深基坑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双控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5完成人)
2013年度,"饱和软粘土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对地铁振动荷载敏感性分析",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
2010年度,"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中的墙-井作用机理与施工控制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8年度,"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软粘土动力响应特征及工程环境效应",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3完成人)
2008年度,"地下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
2006年度,“龙山浅埋大跨连拱隧道动态反馈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7完成人)
2001年度,"秦岭特长隧道岩体裂隙水涌水量计算的双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5完成人)

教学奖励

2006年,“工程地质学”,获上海市精品课程(第10完成人);
2020年,“‘四三一体’基础地质教学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16年,获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第1完成人);
2014年,“岩矿鉴定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邀请报告

第一届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研讨会,基坑降水中对含水层-隔水层系统逆回弹行为初探——现场试验、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2017.04.11-2017.04.12,上海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IAEG) 会员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 会员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 会员
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EAGE) 会员
上海市地质学会 会员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通讯评议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评审专家
招生信息

博士后1~2名;
博士研究生1~2名;
硕士研究生2~3名;
历届学生

学生风采
毕业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6名作为副导师),硕士研究生36名(其中3名作为副导师)。
在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
在读留学生:博士研究生2名(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硕士研究生1名(巴基斯坦)。
崔振东博士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谷雪影硕士获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刘笑天博士获2019年度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崔振东博士获2008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栾长青博士获2009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冯波博士获2013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黄天荣博士获2015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崔振东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教授
2005.9~2008.7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副导师,第一导师:唐益群),学习期间获2006-2007学年上海市优秀学生,2008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

胡力绳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博士,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2005.9~2008.8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副导师,第一导师:卢耀如),学习期间获2009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0/13),201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3/15),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EI收录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栾长青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高级工程师
2006.3~2009.3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副导师,第一导师:唐益群),学习期间获2006-2007学年美国Lord奖学金,2007-2008学年韩季忠奖学金,2009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

张兴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副教授
2008.9~2012.9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副导师,第一导师:卢耀如),学习期间获2008-2009年度王鸣川奖学金,2010年度CSC(国家留学基金)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赴法国国立公共市政工程大学),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冯波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博士,高级工程师
2009.9~2013.3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副导师,第一导师:卢耀如),学习期间获2013年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012年国家奖学金,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1/13),201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4/15),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

邹宝平浙江科技学院博士,副教授
2011.9~2014.9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获2013年度同济大学公派交流博士生奖学金(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3个月),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3/10),2013年度同济大学第二阶段优秀博士二等奖学金,2012年“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stal Engineering Geology" Best Paper Award,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EI收录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

黄天荣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博士,副教授
2011.9~2015.9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副导师,第一导师:卢耀如),学习期间获2012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获2013年、2014年国家奖学金,获2015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EI收录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刘笑天同济大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2.9~2019.1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直博),学习期间获2016年国家奖学金、2017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19年度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0/15),2019年度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4/10),2017年度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1/14),2017年度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5/9),2015年8月获勇闯星天地——未来星球表面探测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5/2),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

殷尧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3.9~2019.6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获2016年度同济大学公派交流博士生奖学金(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交流学习12个月),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5/10),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

吴林波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后
2014.9~2019.11于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


国际合作

研究团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多位国际知名****保持长期联系。
Graham E. Fogg
Professor of Hydrogeology and Hydrogeologist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地质学会O.E. Meinzer Award奖获得者(2011年)。1986年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评价、控制和修复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开发工作,是美国著名的环境水文地质学家。其在地下介质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统计分析、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水文地质模型与数值模拟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知名度,主持了多项有关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地下水与气候变化等的国际合作项目。
Yoram N. Rubin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博士生导师,WebH2O, LLC创始人兼CEO,其开发的My Obserbatory系统被诸多环境科学家及从业者用于数据管理和分析。1988年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下水水文学、污染物运移、地质表征、空间分析和统计、模型校正和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曾于2004年获得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颁发的Hydrology Section Award;2007年入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员;2013年经德国亥姆霍兹组织推选为亥姆霍兹国际研究协会会员。
Esther Stouthamer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hysical Geography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副教授。她的专业领域是第四纪地质学、三角洲演化、地下结构和特征描述、沉降、河流和海岸地貌。她的研究重点是:(1)三角洲的沉降问题;(2)堤坝和河道下的三维非均质性和稳定性。她是荷兰国家研究项目“软土地区的生活:沉降与社会”的首席科学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 663”关于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项目的联合主席。


相关话题/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