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1998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研究生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工程硕士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学位,按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正规和系统的培养,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论文(设计)主要研究和解决本部门工程实际中的技术问题。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学士学位。
2、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
报考我院项目管理领域的考生必须具备理工科本科专业背景,并具有制造业与工程及项目管理相关工作经历;
三、招生专业(工程领域)
2013年我院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工程领域有:4个工程技术类和3个工程管理类:
◆ 机械工程(含机电一体化) | ◆ 动力工程 (含热能、制冷及空调) |
◆ 车辆工程 |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以企业集团办班为主) |
● 工业工程 | ● 物流工程(企业物流及系统规划方向) |
● 项目管理(制造业与工程) |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全球运营领袖”(CLGO)(原“中国制造业领袖CLFM)”双硕士学位项目继续招生(详见最后介绍)。
四、报名
工程硕士报名工作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形式。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下三个阶段的整个报名流程,缺一则报考无效。报名流程为:网上报名→现场确认→资格审查。
第一步:网上报名及缴费
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所有报考者须在6月20日至7月10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关于考生缴纳全国联考报考费(80元)事宜,请于近期关注'上海招考热线'http://www.shmeea.edu.cn网站发布的公告。
提醒考生注意:1、须认真仔细核对本人填写信息是否正确,尤其是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时间字段,如果错误填写导致不满足报考条件,即使参加考试也无法录取。2、在网上报名时务必选择现场确认点为"上海交通大学",否则我校无法获得考生的网报信息,影响考生正常报名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责任由考生自负。3、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时,请务必在"备注字段1"中注明报考院系代码(如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代码为"020"),否则会影响考生正常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
第二步:现场确认及缴费
现场确认:
成功完成网上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7月12日-15日8:30-16:00到上海交通大学现场报名点(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陈瑞球楼102-105室)进行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持①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的《报名登记表》②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通过专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考生本人在《报名登记表》签字确认后交收表处存档。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
提醒考生注意:1、2013年所有报考我校工程硕士的考生务必到"上海交通大学"现场确认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2、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含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由于证件遗失或尚未办理等原因,无法在现场确认时出具上述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的考生,网上报名时证件类型应选择"暂无"。在现场确认时须签署《预报名承诺书》,并于10月10日至11日持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地点(详见上交大研招网通知),办理信息修改手续。届时未兑现承诺的,将无法下载准考证,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考费不予退还。3、现场确认不得委托他人代理,考生务必牢记本人的网报编号。
缴费:
考生须于2013年7月16日至25日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b.sjtu.edu.cn)——网上报名——在职联考,进行网上缴纳我校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报考费:工程硕士160元。
第三步:资格审查
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需登录"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下载本人《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资格审查表),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填写的内容,由单位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单位公章。同时,请登录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咨询网(www.chsi.com.cn),进入"学信档案"在线申请学历验证,打印"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可根据要求申请书面认证,获得"学历认证报告")。复试资格审查时需携带①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②《资格审查表》③"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④学历和学位证书(所有材料均需携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办理相关手续。如考生持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证书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特别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履行并完成以上三个阶段的报名流程,缺一则报考无效,所缴报考费不予退还。
2、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报考资格。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提供虚假信息或报名信息错漏,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3、3、 考生需于2013年7月16日至25日,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http://yzb.sjtu.edu.cn)上缴纳我校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报考费(160元),不接受考生以现金方式缴纳。
准考证下载:
GCT考试时间为2013年10月27日上午8:30-11:30,具体考试地点及相关注意事项,考生可于2013年10月17日起,登录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自行下载准考证并仔细阅读。考生的"GCT"成绩一次有效,即招生当年有效。
专业课考试时间为2013年10月27日下午14:30-17:30,考试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海市闵行东川路800号),具体考场分布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考生可于9月中旬,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b.sjtu.edu.cn)——"专业学位招生"查看。考生凭全国联考GCT准考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参加专业课考试。
五、考试方式及科目
考试科目有:① GCT(全国联考);② 专业基础课(交大);③ 综合面试(学院)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GCT考试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国家统一组织,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GCT"试卷满分400分,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报考我校的考生外语语种必须选考英语),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第二阶段:我校自主组织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和综合面试。
1、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为100分。专业课考试时间为2013年10月27日下午14:30-17:30,考试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海市闵行东川路800号),具体考场分布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考生可于9月中旬,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b.sjtu.edu.cn)——"专业学位招生"查看。考生凭全国联考GCT准考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参加专业课考试。
★ 我院机械、动力、车辆、核能工程技术类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为101“数学”。
★ 我院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领域考试科目为102“管理基础”;
★ 报考CLGO项目的工业工程考生必须先通过MBA入学考试。
101“数学”考试参考书:①高等数学推荐复习教材:《大学数学:微积分》,(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微积分课程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② 线性代数推荐复习教材: 《线性代数》(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编,科学出版社,2007。
102科目“管理基础”参考书为:[1] 汤石章,武邦涛编,《管理基础》,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9年。[2] 王方华,周祖城编,《现代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9年。[3] (美)斯蒂芬 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作者), 戴维 A.德森佐(David A.Decenzo) (作者), 玛丽 库尔特(Mary Coulter) (作者), 毛蕴诗 (译者),《管理学:原理与实践》(原书第7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译第1版,2010年。
2、综合面试:我校根据GCT考试成绩自主确定复试(综合面试)分数线和复试人数。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报考院系通知考生参加综合面试。综合面试具体形式由我院自行组织,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00分。
综合面试时间、地点见报我院工程硕士网站通知。
综合考试(面试)是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该考试从知识的综合和知识覆盖面较广泛的角度,着重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如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运用原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合理,论述表达是否清楚等;考核考生的岗位经历和业绩。
六、录取、招生规模
我校自主确定复试(综合面试)分数线及人数,根据考生的全国联考GCT成绩、我校专业课考试成绩和综合面试成绩,择优录取。对于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及科研成果突出的考生,经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我校2013年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为1400人。其中,项目管理领域录取限额为200人,包括"制造业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和"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限额为100人,"IT项目管理"方向限额为100人。
★我学院拟计划招收450名左右。
七、培养和培养费用及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为委托培养,录取后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关系等。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医疗费用等均由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承担。各领域培养费用具体为:机械工程、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均为4万元;工业工程为5.5万元;物流工程为5万元;项目管理为6万元。学费分学年收。
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在职攻读人员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论文等规定培养要求者,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一般应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在企业进行论文研究工作。每位研究生都要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联合指导其论文工作,其中一名来自企业,一名由学校选派。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完成后,可申请在上海交通大学组织的答辩。通过论文答辩,并经过上海交通大学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学制为2.5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
八、咨询和联系
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办公室(徐汇校区机械与动力楼203室)
电话:021-62933031,夏老师; Email:tjxia@sjtu.edu.cn ;
我院工程硕士网站:http://jdgs.sjtu.edu.cn;可详细查阅各项内容。
2、上海交大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陈瑞球楼(研究生大楼)339室; 邮编:200240;
电话:(021)62821069 ;34206123;网站:http://yzb.sjtu.edu.cn;
Email:dwyang@sjtu.edu.cn;
(2013.6.10周一9:00-16:00; 地点:徐汇校区廖凯原法学楼一楼)
十、考前辅导
(一)集团办班及外地教学点各自组织考前班,在6月初做好报名工作,6月开班。
(二)上海社会各单位考生,下列考前复习辅导供参考。(GCT及交大数学、管理基础)
① 网络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举办的考前辅导班
联系电话:62932002,62933699;网址:http://www.jwgct.com;
②社会其他考前班。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3年6月5日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始建于1913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第一台自动扶梯等等。更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机……许多都是在学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在1999年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功臣中,钱学森、王希季等均毕业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改革开放以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创建世界知名学院为奋斗目标,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这近百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从无到有,从创建时的几十个师生、几间教室,今天已发展到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4个系(二级学院);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3个授权硕士点和7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本科专业。学院有430余名教职工,其中教师33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获得者11名,教育部"****"特聘教授10名,"****"讲座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名。在读博士生 690余名,硕士生 1100 余名,工程硕士1500余名,本科生1700余名。学院拥有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动力机械及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舶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太阳能发电及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数字化汽车制造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等8个国家及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大批由学院培养的学生已在制造、动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造、动力、能源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系、核科学工程学院等院系,有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汽车工程、车体车身、汽车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叶轮机、内燃机、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振动与噪声、制冷与低温工程、核技术应用、交大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工业创新中心等22个研究所。
2011年6月,学院完成了国际化评估,由世界知名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认为,学院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前50名,部分研究领域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结果,学院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排名第三,核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五。
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及规模
学院招收4个工程技术类、3个工程管理类的工程硕士:
①机械工程(含机电一体化) | ②车辆工程 |
③动力工程(含热能、制冷及空调) | ④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
⑤工业工程 | ⑥项目管理(制造业与工程) |
⑦物流工程(企业物流及系统规划方向) | ⑧中国全球运营领袖(CLGO)双硕士学位项目(由交大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办) |
98年开始在机械与动力两个领域招收50余名工程硕士,办学模式及质量良好,受到企业与社会欢迎,发展迅速。02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和核能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我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从2000年开设工业工程,2004年和2005年相继开设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目前,我院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已从2个发展到7个,04年后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450-500人左右。
学院七个领域的招生工作、领域介绍、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的详细介绍及学院工程硕士招生简章,详见我院工程硕士网站:http://jdgs.sjtu.edu.cn;招生简章书面材料也可以到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办公室(机械与动力大楼203室)索取。
软硬件设施
学院成立了由14位专职教师组成的工程硕士办公室,设立了工程硕士督导组。还成立了由8位专家教授组成的“项目管理教学与研究中心”,领导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培养工作。7年来,相继建成了工程硕士专用的1个学术报告厅、10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计算机房,得到学生好评。
学院制定了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与特色课程,根据企业需要,协商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十年来,编写出版了近16本工程硕士专用教材,试用后得到学生好评。十年来,开设了70多个内容的"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共300余场次,深受学生欢迎。
合作办学单位
工程硕士的整个培养过程是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从最初办班的上汽集团(大众、通用、汇众等公司)和无锡威孚集团,发展到现在的上海电气、上海地铁、上海宝钢集团、上海质监局、上海航天局、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中船集团公司、上海核工院、无锡机械局、苏州机械局、苏州华硕集团、常州戚机厂、昆山富士康、深圳富士康、胜利油田、东风汽车集团、广西玉柴集团、株洲航空发动机所、秦山核电、大亚湾核电、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二十多个著名企业和院所。在苏州、无锡、常州、胜利油田、昆山、秦山等地都设立了工程硕士教学点。上海还有许多单位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航天局、消科所、701所、704所、708所、711所、801所、805所、煤机所、汽轮机厂、三菱电梯、上海锅炉厂、特灵空调和华东电力设计院等每年都选送优秀人才报考。
办学效果
十三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第一、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召开了50多次各种专题的工程硕士教学研讨会,大力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强化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并编印了“我院的学位论文工作管理文件汇编”,学生和双导师人手一册,深受学生好评。在已完成学业取得学位的两千多名工程硕士中,大多数人已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中高层的管理人才,有10多人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以上的职务,还有多名获得省市级劳动模范的称号。委培单位普遍反映交大培养了“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
2002年7月在我院召开了“全国第二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交流与研讨会”。2003年通过了“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专家组对我院工程硕士培养的评价是“办学具有特色、重视培养质量”。2006年10月我院承办了“全国第二届项目管理领域硕士培养研讨会”。我院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多次受到全校与全国工程硕士培养指导委员会的表扬,并四次在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2001年及2005年1月,学院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分别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作为参加单位之一,由清华大学牵头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05年全国教学成果特等奖。2010年协助学院申请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组织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方案并获批准(全国共有4高校的机械工程获批准);2010年协助学校申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并获批准(全校3个专业)。
为了使工程硕士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我们积极与一些著名的职业资格认证单位联系。我院的项目管理专业得到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全球认证中心PMI-GAC的认证(中国高校中被PMI认证的第一个单位),也得到IPMP的资质认证。物流工程专业得到英国皇家物流师协会的认证,物流工程领域学生可以直接申请英国皇家物流师三级证书(最高是四级),至今已有76位同学申请成功。2010年申报试点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毕业生申请工业工程师资格获批准(全国唯一试点单位),第一批13名同学免考并申请成功。
附件一、各领域简介
1、机械工程
本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二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机械系有200名教工,其中院士2名,教授4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1人。历年来科研成果丰硕,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达15项和大量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本学科也是我校工程硕士领域中实力最强的领域之一,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该领域华东协作组组长单位。该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抓住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创造自己的特色及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2003年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试评估中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具备掌握机械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拓宽和更新原有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系统相关知识,具有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独立解决实际机械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开创性工作的能力。
机械工程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至今已招收1260余名学员。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加工自动化;精密加工与测试;特种加工方法与技术;重大装备自动化;现代制造工艺;机械传动与机械优化设计技术;智能化设计及专家系统;机械振动与噪音控制;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与应用;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化系统设备的远程监控;测试与分析技术;机器人设计与应用及特种机器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改进;生产设备控制方法与系统;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研究;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生产系统设计与管理。
2、动力工程
本学科始建于1913年,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科。本学科下设工程热物理、叶轮机械、内燃机、汽车电子技术、热能工程、振动冲击噪声、制冷与低温等7个研究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和“制冷与低温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并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授39名,博士生导师35名。 本学科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973基础研究,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及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共1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各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4项。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动力工程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至今已招收近550余名学员。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动力机械与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低温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工程设计与制造、工程规划运行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掌握本领域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本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独立承担本领域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以及进行相应开创性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洁净能源转换与供能;动力机械及工程的热经济研究;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制冷与低温工程;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先进热交换理论与应用;煤的多相流燃烧热物理;汽车动力总成与控制;燃气轮机/汽轮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热工过程优化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代用燃料发动机与电子控制;动力系统优化及发动机电控技术;热力发电厂经济运行;振动、冲击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及机械故障诊断;环境催化与材料;光催化及其在环境与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太阳能冷管以及制冷与供热系统;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防冰技术;航空航天气动热力学;空间热控技术;计算空气动力学;航空宇航动力系统仿真与性能优化;发动机气动热力学和强度分析;航空发动机内部非稳定流动;航空发动机内部非稳定流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传热与冷却。
3、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硕士生培养主要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承担。现有汽车底盘与控制研究所、汽车数字化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汽车电子技术研究所、车用空调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和一个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有15位教授及研究员,20余位副教授及高工,博士及博士后100多人。在汽车工程、汽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轻量化和数字化,薄板冲压成型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辆传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部委、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与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多个合作研究机构,是上海市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车身制造技术卫星实验室。2002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硕士,受到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无锡一汽公司、苏州金龙汽车公司及各有关企业单位的欢迎,并每年推荐众多优秀人才报考,至今在校培养和已毕业人数达348余人。
培养目标:
培养车辆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车辆的现代设计理论、现代控制技术、现代工艺制造机会速和测试技术,并能较熟练地掌握车辆工程主流软件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现代车辆传动技术控制;电动汽车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车身制造;轻量化和数字化;整车及特种车辆系统技术;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身设计与结构分析; 车辆现代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汽车动力系统仿真与性能优化、节能技术研究;内燃机电子控制与性能优化;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研究、智能车辆研究;车辆试验分析,振动与噪音。
4、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本学科始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国内最早培养核反应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之一。本学科拥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博士点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现有教职工24名,有“****”特聘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8名。
本学科工程硕士从2003年开始招生,先后与秦山核电公司、深圳大亚湾核电公司 、上海核工院联合培养五届工程硕士生,共计250余名。
培养目标: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核电)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核能与核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应用推广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 核电厂安全及严重事故的研究 | 2. 核技术应用 |
3. 核电系统分析、仿真、控制与故障诊断 | 4.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
5. 反应堆物理分析与堆芯燃料管理 | 6.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7. 多相流动及沸腾传热理论与实验、流场测试技术研究 | 8. 核电厂水化学 |
5、工业工程
本专业学位系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2000年起开始招收并有授予权和培养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它依托本学院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以及相关工程和管理类学科浓厚的师资力量,主要在生产与服务系统、质量与可靠性、成本控制和基础工业工程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建立了数字化工业工程平台,并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普渡大学、法国南特矿业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工业工程系开展了密切的学科及人才培养合作。
7年来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受到社会许多企业单位(如汽车制造业、机电制造业、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众多制造类的三资企业等)的高度欢迎,至今共录取1730余人,毕业生中许多人已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各级领导。我院是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全国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及华东区组长单位。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已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培养目标: 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工业工程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任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IE工程硕士应培养成为具备现代工业工程知识、素质和能力,运用管理开学理论与方法,从事生产、服务及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有效地把人、机、料、信息、时间和资金优化集成为一个系统,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 生产与服务系统优化、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先进生产模式与生产计划控制技术 |
3. 产品的质量与成本控制 | 4. 人因工程、作业测定与工作研究 |
5. 基础工业工程 | 6. 供应链管理 |
7.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
6、物流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物流工程领域最早二个试点院校之一。我院物流工程领域在2004年首次招生,它隶属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依托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交大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并整合院内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机电控制二个学科共同进行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师资力量雄厚,还与法国南特矿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工学院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数字化物流工程平台”、“交大-惠普-美国MAI<物流联合实验室>”、“交大-佐治亚<中美物流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香港迎新软件ERP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流的科研与实验基地。
物流工程硕士领域自开设以来受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各有关企业的欢迎,至今已录取近537名工程硕士生,我院是华东地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区长单位。我院也是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首批确认中国八所高校予以资质认证的单位之一。获得物流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可申请ILT三级证书(物流运营经理证书)。2007年至今,已有74人获得此证书。
培养目标: 为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装备、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任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技术 | 2. 物流装备技术、智能物流系统 |
3. 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4. 物流管理诊断与评价技术 |
5. 物流系统工程(含建模与仿真、物流计划调度及优化等) | 6. 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
7. 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
7、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完成项目的各活动中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有效的整合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科学技术等资源以实现干系人对项目的要求。项目无处不有,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掌握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主要内容。项目管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手段,它作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建设、信息和制造工程等各行业,获得了瞩目的效率和效益,项目管理也成为21世纪年轻人的首选职业之一。
2004年我国决定开设项目管理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我院为首批招生单位,该领域依托本学院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和我院各相关工程及管理类学科宽广的师资力量,有40余位正副教授承担教学及指导,针对涉及本学科的九大知识领域(项目范围、集成、时间、成本、质量、风险、沟通、采购及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和运用,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至今,我院已招收项目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1000余名,我院被推举为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全国协作组华东区区长单位。
2006年10月我院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交流研讨会。我院还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进行了国际交流合作,应邀出席了PMI-GAC教育论坛和研究大会。2007年10月正式通过了PMI-GAC(美国项目协会全球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所通过该项认证的高校。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员今后获得PMP国际认证。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项目管理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并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具备独立从事项目策划与评估、项目融资、项目计划与实施等管理工作的能力。能顺利阅读相关文献并能进行一定的口头和书面沟通。
主要研究方向:
1.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计划、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 2. 项目的策划、组织与评估 |
3. 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控制 | 4. 项目的资源配置平衡和优化 |
5. 项目的沟通管理 | 6. 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
7. 项目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 |
附件二、各工程领域的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工程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 | 工程应用数学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学位 |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 3 | |
学位 | 先进制造技术 | 2 | |
学位 | 机械优化设计 | 2 | |
学位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2 | |
学位 | 计算机集成制造 | 2 | |
学位 | 试验分析与设计 | 2 | |
学位 | 现代数控技术 | 2 | |
学位 | 工程信号处理与应用 | 2 | |
学位 | 工程经济学 | 2 | |
非学位 | CAD/CAM技术及应用 | 2 | 专业选修课 |
非学位 | 面向制造的现代设计 | 2 | |
非学位 | 模具制造 | 2 | |
非学位 | 特种加工技术 | 2 | |
非学位 | 机械可靠性设计 | 2 | |
非学位 | 有限单元法及应用 | 2 | |
非学位 | 机电控制技术 | 2 | |
非学位 | 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 | 2 | |
非学位 | 可编程控制器 | 1 | |
非学位 | 液压气动技术 | 2 | |
非学位 | 检测技术 | 2 | |
非学位 |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 2 | |
非学位 | 设备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 | 2 | |
非学位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2 | |
非学位 | 情报检索系统 | 1 | |
非学位 | 生产系统设计 | 2 | |
非学位 | 企业战略规划 | 2 | |
非学位 | 工程项目管理 | 2 | |
非学位 | 可靠性与维修管理 | 2 | |
非学位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 | 必修 |
2、动力工程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工程应用数学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高等工程热科学 | 3 | ||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 | 3 | ||
现代流动测试技术 | 2 | ||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 3 | ||
叶轮机械原理 | 2 | ||
内燃机性能仿真与优化 | 2 | ||
制冷空调装置优化控制 | 2 | ||
燃烧理论与炉内过程数值模拟 | 2 | ||
低温热力学与传热 | 2 | ||
振动理论与声学原理 | 2 | ||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 | 3 | ||
非学位课 | 机电控制技术 | 2 | 专业选修课 |
热力系统仿真与建模 | 2 | ||
先进热力循环理论 | 2 | ||
燃烧与排放控制(含电厂) | 2 | ||
电站热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 | 2 | ||
电力市场概论 | 2 | ||
发动机电控技术 | 2 | ||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 2 | ||
汽车动力系统仿真与优化 | 2 | ||
热环境工程 | 2 | ||
热力设备故障诊断 | 2 | ||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 2 | ||
用能系统优化与节能 | 2 | ||
现代热泵空调系统 | 2 | ||
节能原理与技术 | 2 | ||
工程信号处理与应用 | 2 | ||
情报检索系统 | 1 | ||
工程项目管理 | 2 | ||
工程经济学 | 2 |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2 |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 | 必修课 |
3、车辆工程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 | 工程应用数学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学位 | 工程经济学 | 2 | |
学位 | 有限单元法及应用 | 2 | |
学位 | 车辆系统动力学 | 2 | |
学位 |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 3 | |
学位 | 工程信号处理及应用 | 2 | |
学位 | 先进制造技术 | 2 | |
学位 | 车辆现代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 | 2 | |
学位 | 汽车现代传动技术 | 2 | |
学位 | 车辆电子技术 | 2 | |
学位 | 燃烧与排放控制 | 2 | |
非学位 | 车辆结构分析 | 2 | 专业选修课 |
非学位 | 车辆可靠性设计 | 2 | |
非学位 | 车身设计CAD | 2 | |
非学位 | 机械优化设计 | 2 | |
非学位 | 模具制造 | 2 | |
非学位 | 计算机集成制造 | 2 | |
非学位 | 新型动力汽车多能源管理技术 | 2 | |
非学位 | 汽车局域网及总线技术 | 2 | |
非学位 | 发动机控制技术 | 2 | |
非学位 | 试验分析与设计 | 1 | |
非学位 | 设备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 | 1 | |
非学位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2 | |
非学位 | 新型工程材料 | 1 | |
非学位 | 情报检索系统 | 1 | |
非学位 | 生产与服务系统设计 | 2 | |
非学位 | 管理学 | 2 | |
非学位 | 企业战略规划 | 2 | |
非学位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 | 必修 |
4、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内容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工程应用数学 | 64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高等工程热科学 | 54 | 3 | ||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 54 | 3 | ||
先进反应堆 | 54 | 3 | ||
核反应堆安全学 | 36 | 2 | ||
核材料科学 | 36 | 2 | ||
辐射科学及应用 | 36 | 2 | ||
现代流场测试技术 | 36 | 2 | ||
非学位课 |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 | 36 | 2 | 专业选修课 |
核反应堆工程设计 | 36 | 2 | ||
两相流与沸腾换热 | 54 | 3 |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36 | 2 | ||
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 | 36 | 2 | ||
传热与流动的数值模拟 | 36 | 2 | ||
核燃料循环 | 36 | 2 | ||
核废料及环境 | 36 | 2 | ||
核能科学发展前沿 | 36 | 2 | ||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 | 54 | 3 | ||
核能系统工程 | 36 | 2 | ||
先进反应堆系统 | 36 | 2 | ||
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 | 36 | 2 | ||
核电厂老化及退役 | 36 | 2 | ||
水化学腐蚀/放射化学 | 36 | 2 |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36 | 2 | ||
情报检索系统 | 18 | 1 | ||
工程项目管理 | 36 | 2 | ||
工程经济学 | 36 | 2 | ||
可靠性与维修管理 | 36 | 2 |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8 | 1 | 必修课 |
5、工业工程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 | 工程应用数学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学位 | 工程经济学 | 2 | |
学位 | 管理学 | 2 | |
学位 | 生产与服务系统设计 | 2 | |
学位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2 | |
学位 | 质量管理 | 2 | |
学位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2 | |
学位 |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
非学位 | 工程项目管理 | 2 | 专业选修课 |
非学位 | 技术管理 | 2 | |
非学位 | 可靠性与维修管理 | 2 | |
非学位 | 管理信息系统 | 2 | |
非学位 | 企业战略规划 | 2 | |
非学位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 2 | |
非学位 | 人因工程及工作研究 | 2 | |
非学位 |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 | 2 | |
非学位 | 成本分析 | 2 | |
非学位 | 成组技术 | 1 | |
非学位 | 计算机集成制造 | 2 | |
非学位 | 先进制造技术 | 2 | |
非学位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2 | |
非学位 | 情报检索系统 | 1 | |
非学位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 | 必修课 |
6、物流工程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备? 注 |
学位课程 | 工程应用数学(运筹学与工程统计学) | 64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工程经济学 | 36 | 2 | ||
管理学 | 36 | 2 |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 36 | 2 | ||
物流运作与控制 | 36 | 2 | ||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 36 | 2 | ||
供应链管理 | 36 | 2 | ||
物流信息系统 | 36 | 2 | ||
非学位课程 | 质量管理学 | 36 | 2 | 专业选修课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36 | 2 | ||
物流优化算法与应用 | 36 | 2 | ||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 | 36 | 2 | ||
工业生产系统与物流 | 36 | 2 | ||
物流规范与法规 | 36 | 2 | ||
国际物流运作管理 | 36 | 2 | ||
工程项目管理 | 36 | 2 | ||
现代物流装备技术 | 36 | 2 | ||
运输管理 | 36 | 2 | ||
分销与配送 | 36 | 2 | ||
情报检索系统 | 18 | 1 | ||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 | 36 | 2 | ||
物流企业战略规划 | 36 | 2 |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8 | 1 | 必修 |
7、项目管理领域专业课程设置(除英语、政治公共课及专业英语外):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工程应用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 | 64 | 3 | 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 |
工程经济学 | 36 | 2 | ||
项目管理概论 | 36 | 2 | ||
项目计划与控制(时间与费用) | 36 | 2 | ||
项目质量管理 | 36 | 2 | ||
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 | 36 | 2 | ||
非学位课 | 管理学 | 36 | 2 | 专业选修课 |
经济法与合同法/合同管理 | 36 | 2 | ||
项目风险分析 | 18 | 1 | ||
项目信息管理 | 36 | 2 | ||
项目管理(应用)案例 | 36 | 2 | ||
项目成本管理 | 18 | 1 | ||
项目财务管理 | 36 | 2 | ||
项目采购管理 | 36 | 2 | ||
工程项目物流管理 | 36 | 2 | ||
项目融资 | 36 | 2 | ||
项目管理软件及应用 | 36 | 2 | ||
项目论证与评估 | 36 | 2 | ||
系统工程与仿真 | 36 | 2 | ||
现代工业工程 | 36 | 2 | ||
组织行为学 | 36 | 2 | ||
技术经济分析 | 36 | 2 | ||
工程数据库技术 | 36 | 2 | ||
企业战略管理 | 36 | 2 | ||
情报检索系统 | 18 | 1 | ||
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 | 18 | 1 | 必修课 |
附件三、“中国全球运营领袖”双硕士学位项目简况 返回
项目介绍
中国全球运营领袖项目(CLGO-China Leaders For Global Operations)为国内首个全日制、跨学科的双硕士学位项目(MBA和工程硕士),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发起,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授权的双硕士学位项目。该项目采用MIT久负盛名的"全球运营领袖"(LGO)项目的模式,得到著名跨国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亚马逊、苹果、卡特彼勒、思科、戴尔、溢达、霍尼韦尔、耐克、诺华、太钢、联合技术等)的支持与合作,通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和管理领域的学科优势及特色,着力打造精通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卓越领导才干的全球运营精英。
项目愿景
CLGO项目力求为中国乃至全球运营领域培养精通技术、深谙管理、具有全球化视野,同时对中国市场环境有深刻理解的领军人物。
项目特色
具有国际视野的制造与运营领域高端人才培养
·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
·领导力的培养贯穿项目始终
·采用MIT先进办学模式及其教材案例,融入本土化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LGO合作企业三方共同管理
·在世界领先制造与运营型企业优先就业的机会
学制与学位
CLGO项目学制为三个学期集中授课+第四学期著名企业实习+第五学期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学位论文将结合实习企业的实习项目或研究方向撰写,由导师负责指导。课程考试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经由学校审核批准,将被授予:
·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运营领袖项目学习证明
奖学金
CLGO项目为了体现"优中选优"的宗旨,鼓励优秀学生积极报考本项目,故设立了高额度、广覆盖率的奖学金,其中包括:
(1)CLGO新生奖学金:
针对CLGO新生,设一等奖学金4名(50%学费);二等奖学金8名(25%学费)。其余同学均可获得三等奖学金(RMB20,000)。
(2)CLGO在校生奖学金:
授予入学后综合表现突出的在读CLGO学生,设一等奖学金(RMB 20,000),二等奖学金(RMB 15,000),三等奖学金(RMB10,000)。
(3)CLGO合作企业就职奖学金:
授予前往CLGO合作企业就职的CLGO毕业生,设三种奖励额度(RMB20,000、RMB15,000和RMB10,000),获奖人数以实际就职人数而定。
(注:CLGO奖学金制度仍在不断丰富完善过程中,其内容和额度以当年招生简章里颁布的标准和相关通知为准)
申请条件:
· 获学士学位,理工科优先,入学时至少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历
· 热爱并愿意投身制造与运营领域
· 有较强的领导力潜能
· 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招生人数:50名
附 注:外地学生的户口可按政策迁入上海交通大学
CLGO项目是双硕士学位项目,考生须分别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全日制MBA及工程硕士。入学流程为取得全日制MBA入学资格后,入学当年参加10月份工程硕士考试并通过。
具体政策请见:http://mba.sjtu.edu.cn/index/detail?newid=1037
欲申请请点击注册:http://mba.acemsjtu.com/user/login
联系方式:
上海法华镇路535号安泰楼205室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CLGO办公室
电话:8621-62836794,52301278
邮箱:clgo@sjtu.edu.cn
网址: clgo.sjtu.edu.cn
微博:weibo.com/sjtucl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