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由于其病源机理复杂,病因不明,临床治疗尚不理想,急需有效药物的发现与发展,改善病人群体健康与生存质量。上海交大吕海涛课题组,与西安交大景王慧和王嗣岑课题组近期一直致力于从天然源的中药功能组分中寻找具有治疗UC及其系列并发症潜力的有效化合物,以引导未来相关新药的发现与发展。合作团队继今年年初,采用微生物功能代谢组学策略发现小檗碱(Berberine)具有UC的成药潜力之后,近日,系统应用微生物功能代谢组学策略,再次初步证实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中的活性提取物-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可有效改善UC发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而调控靶向肠道菌关联非结合型胆汁酸的合成与表达(Unconjugated BA Metabolism),从而激活肠壁FXR/TGR5相关受体信号通路,最终发挥抑制肠炎发生和修复肠壁结构完整性的生物功能,合作团队后续将对其药效功能和成药性进行系统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和西安交通大学景王慧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博士生董思晶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2018级博士生胡龙龙,西安交通大学王嗣岑教授和王珂副教授等参与合作研究与论文发表。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36618210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