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王林教授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
曹嘉明、Peter Marshall、Hugh Whitmore为本次论坛致辞,分别从上海市建筑学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美国建筑师学会等不同角度,肯定了上海在国际建筑与设计行业的地位,以及各国建筑师、设计师在上海交流的重要性。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中国委员会荣誉副会长Peter Marshall

美国建筑师学会(上海)副会长Hugh Whitmore

阮昕和曹嘉明共同为设计学院与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成立的“上海国际建筑与设计文化交流中心(ASSC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xchange)”揭牌。中心依托上海市建筑学会,设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并进行日常运行,阮昕任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引领和推进中国与国外建筑师的交流与发展,团结和组织上海市的国内外建筑与设计领域工作者,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国内外建筑师的交流,为上海建筑事业服务。上海的国际建筑师与国内建筑师可以依托中心平台,充分交流,互相学习,推动建筑与设计事业的进步,同时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及国际影响力,助力行业凝聚力与资源结构的提升等。

“上海国际建筑与设计文化交流中心”揭牌仪式

Chapman Tayor董事蒋毅先生
在随后的论坛环节, Chapman Tayor董事蒋毅先生开展了以“Evolving with the city – renovation as a catalyst”为题的演讲,以公司标志性作品为例展示公司的9个综合功能和6大基本原则,体现了如何在城市中保留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增加“毛细血管”,打造城市的标签。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执行总建筑师徐维平先生

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 Roman Wittmer先生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执行总建筑师徐维平先生围绕“单元与整合——多尺度下的空间韧性”,展现了集约化城市的概念,并提到宜居与自然是建筑师的初心和责任。
来自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资深设计师Roman Wittmer先生以“Urban Renewal in Times of High Speed Urbanization”为题,强调社区在人与人之间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建筑设计应从不同的层面升级改造。

MVRDV亚洲区负责人Steven Smit先生
MVRDV亚洲区负责人Steven Smit先生指出“一切皆为城市主义”,引入未来低碳建材的研究案例,预估2021年追踪建材碳排放的“材料通行护照”将全面投入应用,并提及木建筑在未来低碳建筑中的应用前景。

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元文先生
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元文先生作题为“大跨空间铝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从铝结构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优势,用一系列国内外知名的建筑作品体现了铝结构工业化数字制作、可循环利用等愈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

PCPA高级董事、联合创始人Fred Clarke先生分享了题为“A History of Resillience and an Island in the City”的报告,阐述了芝加哥城市内沿河建筑如何随城市发展而变迁的前世今生。
各位嘉宾从不同尺度、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跨度分享了各自的项目案例与思考,为我们解读了当今世界格局下城市发展的建筑学意义,从城市历史、空间、结构、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建筑学的饕餮盛宴,也为上海国际建筑与设计文化交流中心工作的展开拉开了序幕。

论坛期间,与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部分与会者感言,交大设计学院给建筑界业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建筑与设计行业****、设计师、从业人员等各方人员更好地了解国际国内行业前沿、更有效地针对国内外****及实践者面对的共性问题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助力推动中国建筑与设计行业与国际接轨的一致性,为我国推动建筑业进步和城镇建设优化做出贡献。

据悉,于27日举办的年会高峰论坛上,阮昕受邀作“城市的韧性来自哪里?——从居住模式与密度谈起”的主题演讲。通过对世界典型居住模式案例的系统分析,深入剖析了居住的物质和精神属性,提出了“密度误区"的理论,指出人口叠加并不是实现城市拥挤文化的途径,揭示了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的密度科学判断方法。受邀出席高峰论坛的还有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剑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继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