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培养方案物理学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2-22


物理学

(专业代码:070200)

(201009版)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于2000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理科院系中最强的院系之一,有一批思想活跃, 基础深厚, 站在学术前沿, 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全系有教授36人, 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8人, 博士生导师22人,包括中科院院士2位,长江特聘教授4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年轻教授4位。主要的硕士点研究方向有(1)凝聚态物理: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在低维物理与介观物理,强关联系统物理与电声子耦合系统物理,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 晶体生长与功能材料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经费主要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委各类基金。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科研或高校的教学工作,亦可从事计算机、通讯及各种需要解析分析和大规模数值计算的工作等。 (2)理论物理:主要从事半导体输运及光学性质,场论和非线性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理论天体物理,量子光学,计算凝聚态物理与软物质理论,原子核理论等的研究。自建点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次,每年发表论文约50篇。经费主要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科研或高校的教学工作,亦可从事计算机、通讯及各种需要解析分析和大规模数值计算的工作,如失效分析,金融分析,保险预测和分析等。(3)光学: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导波光学、集成光学、纳米光子学、超快激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光信号存储等的研究。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是"区域光纤通信网和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实验区承担单位之一。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具有较完备的光学实验条件,包括新型光子学材料和器件实验室、激光物理和非线性实验室、导波光电子实验室、集成光学实验室和自旋光子学实验室等。每年发表论文约40篇。科研经费充足,项目来源包括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等。毕业研究生既可以从事科研或高校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以及半导体芯片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4)原子与分子物理:主要从事原子分子激发态结构和动力学研究;并进一步从原子分子物理的角度,研究原子团簇体系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也可从事计算物理方面的研究,具体进行相对论性量子多体问题、原子分子团簇的理论计算研究。具备完备的高性能科学计算平台,并且和光谱学的基础研究关系密切,与物理系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关系密切。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项目(863项目)以及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毕业研究生既可以从事科研或高校的教学工作,也可从事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及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发现科技前沿的重要课题。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善于与不同背景、不同知识面的人合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凝聚态物理:a.超导物理b.低维物理c.介观物理d.磁光物理与磁学e.强关联系统物理f.凝聚态光谱学g.半导体光电物理与技术h.晶体生长与功能材料i.材料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j.固体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理论物理:a.统计物理和相变理论b.量子场论与非线性现象c.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d.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软物质理论e.量子光学 h.凝聚物质的电子输运和超导电性i.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j.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物理k..高能宇宙线物理 l.理论和计算物理及团簇物理 m.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与QCD相变。光学:a.新型光子学材料与器件 b.导波光电子学和集成光电子学 c.超快激光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d.非线性光学与光谱学 e.纳米和光电子学和自旋光电子学 f.光信息存储 g.生物医用光电子功能薄膜材料。原子和分子物理:a.原子分子能级结构与光谱理论b.原子分子碰撞理论与动力过程c.原子分子团簇物理理论与计算d.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


三、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9。硕士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硕士生为拓宽知识面经导师同意(或要求)选修的任意选修课,取得的成绩和学分可以列入成绩总表,但不作为规定的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
学位课 G090512自然辩证法概论1.0春,秋必修
学位课 G140501英语3.0春,秋必修
学位课 G230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2.0春,秋必修
学位课 PH6001等离子体物理2.0二级学科必修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PH6002核物理粒子物理导论4.0二级学科必修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PH6006天体物理宇宙学导论4.0二级学科必修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PH6008物理学的数学和数值方法(I)3.0理论方向必修
学位课 PH6013非线性光学4.0二级学科必修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PH7003激光等离子体物理3.0二级学科必需可,必选一门
学位课 PH7008量子光学4.0二级学科必须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PH7009高等量子力学3.0必修
学位课 X050503材料微结构表征3.0
学位课 X050504材料表面与界面2.0
学位课 X050507材料制备新技术2.0
学位课 X050515材料近代物理测试方法进展3.0
学位课 X050519分析电子显微学3.0
学位课 X072502物理学的数学和数值方法(Ⅱ)2.0实验方向必修
学位课 X072505固体理论4.0二级学科必修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X072507固体物理实验方法4.0二级学科必须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X072512高等统计物理4.0二级学科必修课,必选一门
学位课 X072515光电子技术3.0
学位课 X072516激光原理和技术3.0
学位课 X072532高等电动力学和分析力学(原经典物理学)4.0必修
学位课 X072533数字图像处理3.0
学位课 X072534薄膜光学及图象显示2.0
学位课 X072535微电子技术与工艺2.0
学位课 X072536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原理3.0
学位课 X404001表面分析技术2.0
学位课 X404002显微技术及其应用3.0
学位课 X404003现代元素分析技术与应用2.0
学位课 X404004X射线表征技术2.0
学位课 X404005现代色谱-质谱前沿技术及应用2.0
学位课 X404006研究生专业英语2.0必修
学位课 X404007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及应用3.0
学位课 X404008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及应用2.0
非学位课 C050709材料科学研究艺术2.0
非学位课 C050712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2.0
非学位课 C050713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及其应用2.0
非学位课 C050714薄膜材料与技术3.0
非学位课 C050716材料晶体结构及其分析方法2.0
非学位课 C050717现代材料科学实验方法2.0
非学位课 C072705半导体输运理论3.0
非学位课 C072709高等磁学3.0
非学位课 C072710纳米光电子学3.0
非学位课 C072714光伏科学与工程3.0
非学位课 C072715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学3.0
非学位课 C072718微加工原理与技术3.0
非学位课 C072722相变与临界现象3.0
非学位课 C072725表面化学物理2.0
非学位课 C072726材料制备及晶体生长科学2.0
非学位课 E050504晶体缺陷理论及应用2.0
非学位课 E050505X 射线衍射原理及技术2.0
非学位课 E050514功能高分子材料2.0
非学位课 E050521现代微电子封装材料与封装技术2.0
非学位课 E072502光电子材料导论2.0
非学位课 E072504传感器原理和技术2.0
非学位课 E072505半导体器件原理2.0
非学位课 E072507光伏科学与工程3.0
非学位课 E072508半导体封装技术2.0
非学位课 E072509半导体物理与器件3.0
非学位课 E072511光电子材料导论2.0
非学位课 E072513薄膜光学及技术3.0
非学位课 E072515新型太阳能电池1.0春,秋
非学位课 E072516半导体物理3.0
非学位课 E072517半导体器件原理工艺2.0
非学位课 F05007A有限元与数值分析2.0
非学位课 F050502X 射线衍射原理及技术2.0
非学位课 F050505功能材料(含智能材料)2.0
非学位课 F050517现代微电子封装材料及封装技术2.0
非学位课 F050519材料不完整晶体结构及其分析方法2.0
非学位课 F050522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制造基础2.0
非学位课 F072510光伏科学与工程2.0
非学位课 F072516化合物半导体太阳电池2.0
非学位课 F072519半导体器件原理3.0
非学位课 G072501近代物理实验方法3.0
非学位课 P050503材料微结构表征3.0
非学位课 P050505材料表面与界面2.0
非学位课 P050508材料制备新技术2.0
非学位课 P072509微电子技术与工艺2.0
非学位课 P072513专业英语1.0
非学位课 PH6005软凝聚态物理导论3.0
非学位课 S404001学术报告会2.0春,秋必修


五、中期考核

硕士生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在开题报告前进行,主要审核各门功课的成绩,学位课程级点等(学位课程的平均级点不低于2.00),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要求文献阅读量在30篇以上,对所要开展的论文研究的内容、背景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等有清楚的了解。


七、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的规定。论文可以中文或英文(附详细中文摘要)书写并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打印。解析计算部分要给出较为详尽的推导过程,数值计算部分要给出算法的详尽说明,调用的库和软件包要给出参考文献。


八、发表论文

答辩前应在SCI检索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或接受)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必须为学位论文的内容。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