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4透明质酸驱动转化诊断制剂
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进步促进了新型抗癌药物的开发。诊疗学将诊断和治疗系统性的结合,因在精准治疗上的优秀表现而备受关注。因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陈小元教授(通讯作者)和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Juyoung Yoon教授(通讯作者)等人在著名材料类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Cancer-Associated, Stimuli-Driven, Turn on Theranostics for Multimodality Imaging and Therapy”的综述文章。该综述重点关注刺激响应在诊疗上的应用,不仅阐述了诊断和治疗应用于诊疗药物的基本原理,还讨论了刺激响应诊疗药物转化的方法。
5、Chem. Soc. Rev.综述:高性能荧光和生物发光RNA成像探针的最新进展

图5各种外源和内源RNA成像探针结合靶向RNA的图解说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忠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田捷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陈小元研究员(共同通讯)等人总结了最先进的高性能RNA成像探针,包括可以对具有特殊修饰的RNA序列成像的外源探针和可直接成像而无需特殊处理的内源性探针,并对每个探针都详细地论述了其结构和成像原理。此外,还总结了mRNA和miRNA成像探针在研究生命过程以及检测癌症中的应用。上述内容以“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为题发表在了2017年3月27号的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
6、Adv. Mater.综述:纳米肿瘤药物的合理设计:纳米特性的整合与同步

图6高效纳米粒子所需要的性质
目前治疗癌症的纳米颗粒仅能减轻副作用,不能增强疗效。新一代纳米颗粒的合理设计应该以增强疗效为目的。因此,浙江大学的申有青教授(通讯作者)等人在著名材料类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Rational Design of Cancer Nanomedicine: Nanoproperty Integr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的综述文章。从纳米颗粒递送药物的过程入手,分析总结了五步级联(CAPIR)以及影响每一步的关键性质。该过程中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表面性质、粒径的变化是影响纳米颗粒行为的主要因素,简称3S转变。3S转变为设计高效的纳米颗粒和临床转化指明了方向。
来源:医疗网http://medical.ofweek.com/2017-08/ART-11104-11001-3016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