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征研究组在Cerebral Cortex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Dynamic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the human functional connectome predicts perceptual variability in visual illu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动态脑功能联接图谱,研究人类对Pinna错觉感知个体差异的机制,发现脑联接图谱的两个子模块间的信息处理效率越高,感知到的Pinna错觉越弱,即越真实地感知外部物理世界。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然而目前感知差异的大脑机制仍不清楚。错觉是指我们的感知与真实事物有差异。人类对某些错觉的感知差异很大,有的人能够明显感知到,有些人却感受很微弱,甚至不能感知,所以错觉为感知的个体差异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Pinna旋转运动视觉错觉是由意大利视觉科学艺术家Baingio Pinna设计和发现的一种视觉错觉,如图A所示,当注视图片中心黑点,头部靠近(或远离)屏幕时,会明显地感受到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但事实上圆环并没有任何物理旋转。前期神经所王伟、王征和顾勇三个课题组鼎力合作,结合心理物理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手段,发现Pinna错觉的皮层编码区域主要集中在内侧颞叶中颞上区(MST区),此工作作为封面文章今年发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上。当研究人员用心理物理的方法定量评估73位志愿者对Pinna错觉的感知水平,发现有些志愿者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旋转错觉,有些却感觉不明显(群体感知水平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图B)。这个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是什么呢?
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先获得Pinna错觉激活的全部脑区(图C),然后计算在感知Pinna错觉时这些脑区间的功能连接,构建动态脑功能联接图谱。进而运用图论的方法解析该图谱的子网络结构,发现三个层级关系鲜明的子网络模块:由低级的视觉脑区组成的初级视觉模块,,由较高级的视觉脑区组成的中级视觉模块,和由更高级的额叶和顶叶功能区组成的高级模块(图D和E)。通过分析模块内部与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Pinna错觉感知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视觉子网络之间的信息处理(图E中蓝色的连接)效率越高,感知到的Pinna错觉就越弱,即被试者越真实地感受物理世界;并且还可以直接利用脑图谱子模块间的通讯效率来预测个体的Pinna错觉感知水平(图F)。此研究首次揭示大脑子网络之间的通讯效率可能决定了人类对外界感知的差异,为研究大脑网络动力学与高级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广泛应用于其它高级脑功能的网络研究。同时,此项新技术方法也可以用于精神类疾病的脑图谱研究,深入解读精神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
此项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王志伟在王征研究员指导下,与神经所王伟研究组和顾勇研究组紧密合作,在神经所脑影像中心3T磁共振成像平台完成。本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B类)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神经所)
图注:(A)Pinna旋转运动错觉,(B)Pinna错觉感知水平在人群中服从正态分布,(C)Pinna错觉激活的全部脑区,(D)Pinna错觉条件下的脑功能联接图谱的子模块拓补结构,(E)Pinna子模块间的通讯,(F)视觉子模块间的通讯效率可预测个体对Pinna错觉感知水平。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神经所科研人员应用动态脑功能联接图谱预测人类对视觉错觉的感知差异2016-11-24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相关话题/视觉 神经 网络 物理 人类
神经所科研人员发现人类大脑内在功能灵活性的联接图谱2016-09-30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征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DissociableChangesofFrontalandParietalCorticesinInherentFunctionalFlexibilityacrosstheHumanLifespan》的研究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所科研人员发现诱导自噬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2016-09-18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9月16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罗振革研究组题为“诱导自噬促进微管稳定和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研究论文。 中枢神经元有限的内在再生能力,环境中多种再生抑制因子的存在以及神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所科研人员发现与恐惧记忆相关的突触特异性变化2016-09-06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研究组于9月5日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与恐惧记忆相关的杏仁核-皮层突触特异性变化》的文章,首次揭示了在听觉恐惧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侧杏仁核-听觉皮层投射通路,并发现该通路在听觉恐惧学习后会发生特异性的突触连接重构。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双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所科研人员发现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起源2016-09-02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9月3日,《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双极细胞通过突触前NMDA自受体放大机制介导视网膜波的发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谷氨酸能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发生是由双极细胞轴突末梢NMDA自受体依赖的放大机制所介导。 在发育早期的视网膜中,相邻神经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所科研人员揭示类人类特异基因促进大脑皮层的沟回形成机制2016-08-10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罗振革研究组于8月9号在eLif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类人类特异基因TBC1D3促进小鼠皮层基底神经前体细胞产生及沟回形成”的文章。 智力的进化与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的增厚息息相关,这个过程离不开皮层神经元数量的增加。皮层神经元的增加源于神经发生时程变长以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发育细胞》发表神经所科研人员关于“小胶质细胞入脑的死亡陷阱”研究专评2016-07-27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月2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Cel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ADeathTrapforMicroglia”的特邀专评文章,对在同一期DevelopmentalCell和最新一期CellReports上发表的两项有关小胶质细胞(mic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神经所关于动物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2016-07-21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佐仁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活动在不同类型的防御行为中的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区periaqueductalgray(PAG)参与动物防御行为的神经机制。 防御行为,比如逃跑,僵直,危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所科研人员发现TMC基因调节果蝇幼虫的位移运动2016-07-11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触觉、听觉、本体感觉、机械痛觉等感觉信息对于动物协调其行为至关重要。TMC家族蛋白TMC1和TMC2最近因其在哺乳类听觉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研究。TMC1和TMC2的基因突变在人类或小鼠中均会导致耳聋。TMC1和TMC2极有可能是我们内耳毛细胞中机械转导通道的组成部分。然而它们的具体功能仍然不是非常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生化与细胞所科研人员建立量化网络中直接关联性的部分互信息新方法2016-04-27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陈洛南研究组题为“Partmutualinformatio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神经所科研人员在猕猴皮层中发现可能编码曲线自身运动感知的神经元2016-04-22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顾勇研究组在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皮层神经元编码曲线自身运动感知》的科研论文。该研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清醒猕猴电生理记录,发现位于猕猴顶叶的多个脑区的神经元可以解析自身运动中的平移和旋转组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群神经元既对运动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