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辰山中心科研人员揭示植物地理间断分布形成可能新机制2016-09-26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9月7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商辉等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卢金梅等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杂志合作发表论文。文章揭示了间断分布的蕨类植物通过独立起源形成自然杂交物种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的发现对传统的物种地理分布的扩散形成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传统上,人们认为物种分布区的散布主要通过物种繁殖体的传播和扩散形成。但研究人员发现,间断分布在我国台湾和云南的自然杂交种梅山铁线蕨具有相同的父本孟连铁线蕨(Adiantum menglianense)和母本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梅山铁线蕨孢子不育不能进行有效的扩散,但可通过同样不能远距离扩散的叶顶端的芽孢进行营养繁殖而建立自然种群。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叶绿体DNA和核DNA、DNA条形码分析及其基因组大小比较、孢子大小比较等多种方法确认了两地物种亲本和自然杂交种的一致性,并推断云南和台湾两地自然分布的梅山铁线蕨可能属于独立发生的自然杂交事件。

  中国西南与台湾两地之间具有众多的共有物种,过去的理论一般认为是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间物种通过陆桥扩散或广布种中段灭绝等方式形成。由于自然杂交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所揭示的两地独立发生的自然杂交事件显示,物种的间断分布格局形成有可能通过自然杂交物种形成方式而独立发生。(辰山中心)

  文章链接



研究中蕨类分布图



蕨照片
相关话题/自然 台湾 上海 云南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