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化与细胞所科研人员发现血管内皮干细胞的身份属性及血管旁周细胞的新起源2016-07-05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7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艺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Stem Cells by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C Receptor"。该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多能血管内皮干细胞的身份属性,并发现了血管旁周细胞的新起源,挑战了现有的血管内皮系统的线性的谱系构成,更新了对血管成熟过程的现有认知。此项目为损伤血管的再生研究和病理性的血管增生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和治疗应用的靶点。

  血管生长和重塑(remodeling)是一个持续发生的生理事件,它伴随了所有组织的发育、自稳态维持、为其输送所需的氧气和营养,对生物体内各组织的功能维持和病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成体内血管系统稳态维持和重塑的主要途径,它依赖于血管内皮干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stem cells, VESCs)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以提供新的内皮细胞,而血管内皮干细胞的身份属性尚未清楚。成熟血管的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包裹在外的旁周细胞(pericyte)组成。现有的研究认为旁周细胞的来源是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招募。

  在曾艺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后俞清在成体器官(包括乳腺、皮肤、视网膜)的血管中发现蛋白C受体(Procr)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富集干细胞,这群内皮干细胞能够在体内移植试验中重建新的血管,在小鼠体内的谱系示踪实验中形成新的内皮细胞,并且能够在股动脉血管损伤模型中建立新的有功能的血管,而Procr阴性的内皮细胞则没有以上能力。条件性杀伤Procr阳性内皮细胞延迟了视网膜血管及视网膜的正常发育。同样重要的是,谱系示踪实验证明Procr阳性血管内皮干细胞除了形成新的内皮细胞,还能够分化形成新的血管旁周细胞。这一发现更新了对旁周细胞传统的“招募”来源的认知,揭示了旁周细胞的新起源。该工作有助于了解血管再生的机理,为研究损伤血管的再生、病理条件下的恶性血管增生和组织旁周纤维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和治疗策略。

  俞清博士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曾艺研究员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周斌课题组、生化与细胞所动物实验技术平台、细胞分析技术平台与营养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的资金支持。

  文章链接



图示:(左)血管内皮干细胞身份属性未知,并且现有的研究认为血管旁周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招募与分化。(右)本研究工作找到了内皮干细胞的身份属性(Procr阳性),并通过谱系示踪实验证明该内皮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能够分化为新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旁周细胞细胞。

相关话题/细胞 技术 营养 工作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