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校10项科技成果获2015-2016年度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_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4

11月1日上午,2015-2016年度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新区办公中心举行,表彰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浦东新区人大主任田春华,区政协主席严旭,区委副书记冯伟,副区长王靖,区政协副主席、科经委主任唐石青等出席会议,并向获奖单位颁奖。我校有10个项目荣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包括创新成就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公共健康学院谢燕研究员领衔完成的“基于胃肠转运规律的含黄酮类成分中药制剂技术平台构建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常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剂型设计困难是其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该项目在肠吸收机制研究基础上,引入现代制剂技术与新方法进行剂型设计,阐明沙棘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异鼠李素的跨膜转运机制;发现植酸对沙棘黄酮的口服吸收促进作用并阐明机制。项目采用固体分散、自乳化、磷脂复合等技术进行沙棘黄酮口服递药系统研究,为难溶性中药提取物的剂型设计提供方法和借鉴;提出中药黄酮类成分新制剂的研究方法;针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杨梅素的水难溶性、不稳定、口服吸收较差等问题,兼顾其分子结构特征,采用环糊精包合、纳米混悬、共晶等技术设计了一系列杨梅素的新型递药系统。与同类研究相比,该项目在减小中药服用量、提高中药黄酮成分制剂的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项目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相关医院制剂优化与质量提升,获得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批件3个,促进了产品开发;构建了中药黄酮类成分制剂新技术平台,推动了学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药学院冯年平、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吴鸿洲领衔完成的2项成果分获创新成就奖,针灸推拿学院杨华元、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冯怡、第七人民医院夏伟和张宏领衔完成的4项成果分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础医学院许家佗、何建成及第七人民医院路建饶领衔完成的3项成果分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科技处)
相关话题/中药 技术 设计 系统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