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35)

上海大学 /2014-05-21


联系方式:021-56332312 (O), E-mail:zjzhang@shu.edu.cn

安 平(女),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2D及3D视频处理、高性能视频编码、3DTV系统、3D内容生成与场景重现、图像处理等。上海市曙光学者,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及消费电子分会委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世博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十多项,作为主研参加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论著一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面向绘制质量的深度提取及其编码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深度的双目视频编码与真实场景重现(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以及3D电视制播关键技术和3D内容制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政产学研合作项目。
联系方式:021-56332183,E_mail:anping@shu.edu.cn
网 址:http://www.ci.shu.edu.cn/ap.htm

张新鹏(男),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多媒体内容安全,数字水印,隐写和反隐写,加密域信号处理,数字取证,图像处理等。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德国康斯坦茨大学Humboldt学者资深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部委项目、上海市重点基础等多项科研项目。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发表论文近200篇,代表论文发表于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IEEE Trans. Multimedia、IEEE SPL、IEEE CL、EL、Signal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出版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8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广义隐写编码与多载体安全隐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度安全的数字隐写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国家有关部委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1435(O),E-mail:xzhang@shu.edu.cn
网  址:http://www.ci.shu.edu.cn/zhangxp.htm

刘云启(男)教授、博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光纤传感、光纤通信、光子学与光电子技术、新型光子学器件及其应用。2000至2008年分别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加入上海大学,是首轮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和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IEEE与OSA会员。目前致力于新型光子学器件、特种光纤无源器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项目包括光纤激光传感器的研究、微结构光纤包层模无源器件的研究等。已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和知名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的有60余篇,代表论文发表于Optics Letters,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Optics Express等国际著名期刊。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被多个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为技术组委会委员和分会主席,并被IEEE和OSA的多个国际期刊邀请为论文审稿人。
联系方式:021-56331781 (O);E-mail:yqliu@shu.edu.cn
网  址:http://scie.shu.edu.cn/Portals/264/liuyq.htm

张金艺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通信类SoC设计、SoC高可靠性设计及室内定位技术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技术预见专家、上海市经信委与市科委的项目评审专家。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叠加图文信息于标准模拟视频信号用VAC IP标准化与产业化”;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0G-EPON 媒质访问控制器芯片研究”;上海市科委AM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双重均衡策略的HDTV视频解码SOC DFT架构研究”等20余项。目前致力于SoC/NoC高可靠性设计方法、基于RFID/MEMS的室内定位技术等方面研究。目前承担有“基于RFID技术的小车定位系统”、“小空间无源RFID室内定位跟踪系统”、“风电机组重大配套设备若干关键技术研发”和“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通讯、控制系统”等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教材1本;申请及授权各类专利30余项。
联系方式:021-56331323;E_mail:zhangjinyi@staff.shu.edu.cn

王国中(男), 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视频编解码与多媒体通信、视频云计算、数字电视技术等。主持和参与“数字电视机道分离”、AVS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国AVS产业联盟理事长。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技术著作2部;申请专利30余项。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基于压缩感知融合深度的三维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深度的双目视频编码与真实场景重现(上海科委重点项目),AVS 3D编码器及测试验证系统研发与应用(国家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等6项。
联系方式:021-56331196;Email:wanggz@shu.edu.cn
网 址:http://www.scie.shu.edu.cn

李颖洁(女),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神经信息处理、临床电生理辅助诊断/康复训练,包括脑电信号动力学分析、及其在认知研究以及临床检测和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等。现任IEEE EMBS(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神经工程分会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副院长。曾赴德国马普脑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完成专著一部,教材3部。主要科研项目有:视觉信息处理的心理生理学机制研究(国家973计划子课题)、首发抑郁症的情绪与认知交互机制的脑电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颅磁刺激结合脑电技术的情绪加工功能网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神分裂症脑电Gamma共振的调控机制和新治疗靶点研究(国家863计划子项),老年人生理反馈训练中情绪调控的脑网络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66136902 E_mail:liyj@shu.edu.cn
网 址:http://www.ci.shu.edu.cn/lyj.htm

管业鹏(男),教授,博士,博士后(双)。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挖掘与处理、非穿戴视觉人机交互与应用、智能监控与安全防范等。上海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分别收入《Who is Who in the World》、《IBC Foremost Educators of the World-2008》,中国体育学会常委,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入选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高级评审专家库。 主要研究项目包括:基于人类感知机理的智能指势视觉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移动对象异常行为自动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智能人机交互的指势视觉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临港地区新建海堤堤身探测方法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融合三维信息人脸像貌特征生动提取、分类与合成(上海市教委曙光项目),竞技体育运动分析(高校合作项目)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联系方式:021-56331662(O)/13917868772;E_mail: ypguan@shu.edu.cn
网址:http://cms.shu.edu.cn/1211Brilliant

曾祥龙(男) 研究员、博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光子学、特种光纤技术、超快激光技术、新型光子学器件及其应用。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至2007年期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1至2013年在丹麦科技大学做为欧盟委员会第七研发框架计划“玛丽居里”国际来访学者。2007年起至今在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和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目前致力于特种光纤及非线性超短激光控制的研究,是上海市曙光学者和浦江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的有30余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联系方式:021-56388746 (O);E-mail:zenglong@shu.edu.cn

王潮 (男)教授,学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通信网与通信编码、网络信息安全与密码学。曾经负责电信级IP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研制,该产品后来列入科技部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并在多个省应用。是IEEE Senior Member,Secretary of IEEE Shanghai Section ,Vice Chair of IEEE Shanghai CAS Chapter, Vice Chair of IEEE Shanghai Computer Chapter,参与筹建IEEE Shanghai Communication Chapter。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全国专委会委员。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经信委专项资金、科技部产业联盟计划等支持下,在通信编码、通信信号处理、无线传感网安全及轻量级密码学、工业控制安全、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综合监测与态势感知、椭圆曲线密码设计与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
联系方式:021-56333241 ,E-mail:wangchao@staff.shu.edu.cn

彭章友(男)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宽带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目前,致力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RFID群读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移动OFDM系统子载波干扰的协同控制方法研究”、主持上海市重点支撑项目“多标签RFI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主持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项目“高速移动OFDM协同系统ICI容忍消除方法研究”等科研课题。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上海市教委项目“IEEE802.15.3无线组网研究”、上海地铁ATC等项目共5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方式:021-56331066(O); E-mail:zypeng@mail.shu.edu.cn

黄素娟 (女),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全息、图像处理、光电信息处理。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字全息的光纤三维折射率分布测量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投影图像的三维物体计算全息新方法研究”等科研课题。
联系方式:021-56332337 (O), E-mail:sjhuang@shu.edu.cn

刘 志(男),研究员,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图像处理、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多媒体通信。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图像/视频分割、视觉显著性模型、对象分割/检测/跟踪、视频编码、图像/视频缩放、流媒体传输等。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欧盟委员会第七研发框架(FP7)“玛丽居里行动”计划。先后在英国Brunel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INRIA-IRISA从事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上海市科委/教委项目、华为公司开发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EEE Trans. Multimedia、IEEE Trans. Broadcasting、IEEE SPL、Optics Letters、Signal Processing、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至2013年6月,论文累计被引用800余次(Google学术搜索),SCI引用230余次;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和IEEE会员,担任IEEE汇刊等10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以及PCM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1)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4、2011)。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