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36)

上海大学 /2014-05-21


联系方式:021-56331419,E-mail: liuzhi@staff.shu.edu.cn
网 址:http://blog.lehu.shu.edu.cn/zliu/

张海燕(女)教授、博士。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超声检测,声信号处理,CT成像,结构健康监测。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中国声学学会理事。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综合波场信息的超声兰姆波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基于超声导波理论的管道缺陷层析成像研究”,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项目“超声无损检测缺陷智能识别系统的研究”。目前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复合材料缺陷的压电-光纤混合传感器兰姆波检测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板类结构非对称缺陷的超声兰姆波衍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声/光混合超声兰姆波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
联系方式:021-56337612(O); E-mail:hyzh@shu.edu.cn

方 捻(女)教授,博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混沌激光技术;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基于混沌初值敏感性的光纤多点扰动检测与定位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有源光纤时变扰动分布传感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曾主持完成上海市项目多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5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5项,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1部。
联系方式:021-56332285或021-56331658,E_mail:nfang@staff.shu.edu.cn。
网 址:http://www.ci.shu.edu.cn/nfang.htm

张贵新(男)教授、博士。专业:电气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智能电气设备、光电测量、等离子体技术。现兼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科研所长;江苏省智能电力研究院副院长、电工高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ICDMP委员、中国代表等职。曾获得部级科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合著完成专著和研究生教材各一部。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或面上)项目、国际合作(IAEA、EDB、NSTB)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等40余项课题。取得国内外专利10余项。目前在研课题有:“863”项目:高压开关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微波等离子点火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铁道部项目:铁路节能降耗及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兵器研究院项目:等离子体高性能磁性液体材料设备的微波等离子系统研制;校企合作项目:中压电子式互感器及相关检测技术、利用GPS定时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等10余项各级课题。
联系方式:86-18618131569 ;E-mail:guixin@tsinghua.edu.cn

张一钧(男)研究员,现为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数字视音频技术,包括HDTS、SDTV、 多媒体压缩与传输、高密度存储技术等。2000年获国家经委重大科技攻关一等奖,获多项知识产权。现为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的主要课题有:卫星多媒体传输关键技术(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数模兼容电视系列研发(国家电子发展基金)以及高效视编码JVT、MPEG4及其在移动通信和MDTV中的应用等。与安平教授合作相关研究。
联系方式:021-56332183, 13901880729, Email: Yijun.zhang@sony.com.cn

吉永华 (男)教授,博士。专业: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领域:神经药理学与毒理学,涉及神经信息传导、神经信息整合、神经信息编码。历任中科院上海生理所实习研究员、助研、副研、研究员、研究组负责人、博导、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自1986年多次出访日本国立冈崎生理学研究所合作课题研究,1987年在法国马赛北区医学院生化实验室学习进修,1994年获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药学论文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上海市首届自然科学牡丹奖,1996年获第3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在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药学部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年4月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6月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05年底任上海大学生科院副院长。现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和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生理学报》副主编、《生物物理学报》和《Neurosci. Bull.》常务编委、国际专业SCI学术期刊《J.Neurosci.Res.》、《Neuroscience》、《Peptides》、《Eur. J.Phamacol.》、《Brain Res.Bull.》、《ActaPharmacol.Sin.》等通讯审稿人。先后担当中科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分子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两次担任 ‘脑功能与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1999-2004)和‘脑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控’(2005-2010)国家973项目的第一子课题组长以及‘重要药用前景动物多肽毒素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2010-2014)的组织策划者和课题骨干,主持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上海市科委面上和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委《分子生理学》重点学科建设。主要从事生物膜离子通道及其相关调制剂/配体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近140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近90余篇,被引用近1400余次),获准发明专利3项,自97年以来已培养毕业了中科院籍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生21名,其中15名被答辩委员会评定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研究成果曾荣获95年上海市首届自然科学牡丹奖,并被授予“牡丹优秀科学家”荣誉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联系方式:021-66135189, E-mail:yhji@staff.shu.edu.cn

李根喜 (男)教授,博士。专业: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化学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并涉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生物分析化学等专业领域。1984~1994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专业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6月在该校生化系作博士后,1996年5月出站并留生化系任教,1996~2000年为副教授,2001年为教授,2002年为博导,其中,1998~2000年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系、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与分子药学系作访问学者。2004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1-2010.5任南京大学生化系系主任,2008.11-2011.10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4起先后被聘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委、Asian Chemistry Letters顾问编委、Americ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地区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副主编、国际编委、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编委、Current Nanoscience编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会理事。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他引3280余次。基于蛋白质电化学发展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获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联系方式:021-66137940;E-mail:genxili@nju.edu.cn

宋任涛 (男)教授,博士。专业: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领域:植物分子遗传学、植物基因组学(包括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等的研究。1997-2004年,在美国Rutgers大学Waksman研究所进行植物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2004年6月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上海市能源作物培育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兼职教授;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遗传改良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植物学会理事。2004年获美国农业部“杰出成就集体奖”,2004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2005年度上海市 “青年科技启明星”,2005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6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者,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承担有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转基因育种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到2012年3月,先后在包括Science,Nature,PNAS,Genome Research等专业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多篇,SCI他引2300余次。
联系方式: 021-66135182, E-mail:rentaosong@staff.shu.edu.cn

陈付学 (男),教授,博士。专业: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领域:1、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传导网络调控;2、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现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荣获2005年度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8年度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主持或以主要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农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教兴市”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重点)、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等项目。在Brain Research Bulletin、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J Mol Neurosc、Molecular Carcinogenesis、Neurol Res、NeuroReport、Neur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of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Proc Natl Acad Sci、Circ Res.、Journalof Biological Chemistry.、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Biotech.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联系方式:021-66133263;E-mail: chfuxue@staff.shu.edu.cn

文铁桥 (男)教授,博士。专业: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领域:1、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及信号传导途径;2、利用转基因模式生物(小鼠、果蝇)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分子机制与与基因表达调控;3、大脑神经发育与建成的基因 、蛋白作用机制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现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大学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是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成员、美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技预见专家等。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课题、上海市重点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英国联合利华资助项目及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等。在《Molecular Neurobiology》、《RNA Biology》、《Biomaterials》、《Brain Research》、《Cell Transplantation》、《J. Neurol.Sci 》、《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Neuron》、《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数篇研究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联系方式:021-66133819;021-66132512 E-mail: tqwen@staff.shu.edu.cn

刘曾荣 (男)教授,硕士。专业: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一直致力于交叉科学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用非线性科学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开展系统生物学的研究。1994年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現任上海大学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付所长和上海大学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付主任。亨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己经在各种杂志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和出版专著或编著专业书藉四本。多年来在如下杂志发表过论文: Phys.Rev.Lett、Phys.Rev.E、Commun.Math.Phys、Physica D、Physica A、Nonlinearity、Chaos、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Phys.Lett.A、Neural Network、Sound and Vibration、J.Phys.D:Appl.Phys、Inter.J.Bifurcation and Chaos、Nonlinear Dynamics、Proc.Amer.Soc.Math、Plos one、IET Systems Biology、Neurocomputing、Mathematical Bioscience、Nonlinear Analysis、Dynamics Systems Series B: Application and Algorithms、J Phys Soc. Japan、Appl. Math and Computation、IEICE Trans. Fundamentals、Chin. Phys.Letter、Commun.Thero. Phys、ACTA Mechanica Sinica,以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年刊、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进展、物理学报、低温物理、中国激光、半导体学报、原子能科学技术等。曾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又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