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杨俊一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8

杨俊一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年3月

籍贯:

学历与工作经历
  1990年辽宁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8年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大学宣传部部长、社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全国应用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学学会理事。

研究专长
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制度哲学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实践与当代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思潮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科研项目
承接课题:1、三个代表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2003。
       2、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2003。
       3、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当代实现形式,2002。
       4、当代理论界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2002。
       5、转型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001。
       6、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一致性研究,2001。
科研成果
专著:1、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应用哲学导论,第二作者,学海出版社,2000年版。
     3、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真善美的求索--面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主编,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参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8、制度哲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论文:1、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学术界2001年第1期,新华文摘转2001年第5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
 学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年)。
2、论实践模式:结构、原理、运作机制,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2年第5期,
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创新,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第3期。
4、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在企业文化中的管理功能,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中思文化模式的价值冲突与整合,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7期。
6、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思想的现代意识,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7、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的价值论阐释,哲学研究2000年第12期。
8、价值择优的博弈与理想信念的整合,人文杂志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创新环节,社会科学报2000、6、29,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实践模式结构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历时形态,学海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
12、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理论界200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
13、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阐释,哲学动态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4、发展与创新:重构当代历史唯物论,文史哲2001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论实践模式:结构、原理与机制,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16、人的存在及其实现形式,吉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7、人文精神与生存方式的冲突 ,学术月刊2003年第2期。
18、再提晚年马克思,社会科学报报2003。
19、与时俱进创新观,文汇报2003年。
20、从“狭义历史唯物论”到“广义历史唯物论”,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1、结构与建构--社会哲学的后现代转向与唯物史观的实践建构,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