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万旺根(WanWanggen,PhD)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8

万旺根教授(Wan Wanggen, PhD)



办公室:上海大学延长校区行健楼1202室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通信学院

邮编:200072

电话:56332224(O)13166053619(M)

电子邮件:wanwg@staff.shu.edu.cn








[学术经历]

2004年6月至今,任上海大学通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2月-2004年5月,任香港理工大学多媒体创新中心客座教授、研究室主任、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多媒体创新中心主任

2000年2月-2001年1月,任香港理工大学多媒体创新中心讲师

1998年8月-1999年10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1998年7月,任上海大学通信学院教授

1995年-1997年,任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副教授

1993年-199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做博士后

1991年-1992年,在原苏联明斯克无线电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

1992年12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1月,获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7月,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语音压缩编码

语音合成

语音通信

语音识别

DSP与嵌入式系统

宽带网络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

多媒体信号处理

互动数字娱乐







[学术成就]

研究建立了一种二阶差分耳蜗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耳蜗模型的语音特征表示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低速语音编码方法,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听觉特征参数的语音识别新方法,开发完成了一种基于高性能DSP的16线PCI模拟语音卡系统;“基于耳蜗模型的一种语音编码新方法”科研成果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至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余篇被EI收录,出版专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



[科研项目]

1) 9/2004-12/2005,“中小型多人网络游戏引擎与中间件的研究与开发”(No. 045115014),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65万人民币,项目负责人

2) 10/2002-7/2003,“基于TMS320C6211 DSP 的 16路PCI 模拟语音卡的研制”(No.G-933E),香港理工大学IGARD 研究基金支持项目,46万港元,项目负责人

3) 5/2002-4/2004,“利用最大熵理论研究基于短语的语言模型”(No.G-T499),香港理工大学ICRG研究基金支持项目,14万港元,项目负责人

4) 5/2001-6/2002,“基于听觉模型与在线自适应的鲁棒语音识别”(No.A440), 香港理工大学RGC研究基金资助项目,30万港元,项目负责人

5) 1/2001-12/2003,“基于参数丢失理论的语音识别鲁棒性研究”(No.60072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万人民币,项目负责人

6) 5/2000-4/2002,“基于CDHMM和听觉谱特征参数的鲁棒语音识别”,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12万人民币,项目负责人

7) 01/2004~08/2004,“基于DSP的音乐工作站”,信誉(国际)电子有限公司,20万港元,项目负责人

8) 12/2003~07/2004,“除尘机器人系统”,香港大诚实业有限公司,18万港元,项目负责人

9) 3/2002~10/2003,“多媒体制作系统”,美国 Palos Verdes Properties, Inc,3.5万美元,项目负责人

10) 1/2001~6/2001,“香港地下铁路消防控制系统”,香港地铁公司,30万港元,项目负责人



[讲授课程]

数字语音处理(本科生、博士生课程)

计算机网络(本科生课程)

通信导论(本科生课程)

计算机通信(硕士生课程)

信息论与编码(本科生、硕士生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应用(香港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

数字媒体技术(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生课程)



[研究生培养]

上海大学毕业硕士生12名

上海大学目前在读硕士生3名,其中硕博连读生1名

香港理工大学已毕业硕士生1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在读硕士生3名

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毕业硕士生2名



[代表性论著]

1) Petrovsky A.A., Likhachov D.S., Wan Wanggen, “An Anthropomorphic Speech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Cochlea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Coding Task”,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SSN 1727-6209, Ternopil Academy of National Economy Institut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ssue 1, vol. 3, 2004.

2) 贲俊,万旺根,余小清,“基于自信度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拒识算法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 no.7, pp.16-19, 2003

3) 贲俊,万旺根,余小清,“基于音素的非特定人英语命令字识别算法研究“,<<信号处理>>, vol.18, no.6, pp.535-538, 2002

4) 许丽红,余小清,万旺根,“基于CDHMM 的语音识别算法及其实现”,<<计算机工程>>, vol.28, no.5, pp.139-140, 2002

5) 余小清,万旺根,“基于正弦表示与听觉模型的 2.4kbps 实时语音编码方法”, <<信号处理学报>>, vol.17, pp.219-223, 2001

6) 余小清,万旺根,“基于二阶差分耳蜗模型的一种新的语音识别方法”<<应用科学学报>>, no.1, pp.85-89, 2000

7) Wan Wanggen, Yu Xiaoqing, “Auditory Model Based Speech Recognition in Noisy Environment”, Proceeding of Eurospeech2001, vol.1, pp.611-615, Aalborg, Denmark, 2001

8) Wan Wanggen, Oscar C. Au, “Robust speech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second-order difference cochlear model”, Proceeding of ISIMP2001, pp.543-546, Hong Kong, 2001

9) Wan Wanggen, Oscar C. Au, “Robust speech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second-order difference cochlear model”, Proceeding of ISIMP2001, pp.543-546, Hong Kong, 2001

10) Fung Carrson C., Au Oscar C., Wan Wanggen, "Improved acoustics modeling for speech recognition using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s", In ICSLP-2000, vol.4, 176-179, Beijing, China, 2000

11) 万旺根,余小清,“A second-order difference cochlear model”, <<电子学报>>, 23(7), pp.6-9, 1995.

12) Wan Wanggen, Yu Xiaoqing, “A digital cochlear model: transfer function, cochlear map and 3dB bandwidth characteristics,” <>, 81(1), pp.89-93, 1995.

13) 万旺根,樊昌信,“Cochle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speech excitation”, <<电子学报>>, 22(4), pp.66-71, 1994.

14) 万旺根,余小清,信息与编码理论基础,ISBN 7-81058-254-2/TN.006, 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