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导师简介-姓名:张春美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3-05-11

姓名:张春美
张春美 女,1963年生,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11月-2004年1月,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维真学院(Regent College)的访问学者,在该院许志伟(Edwin Hui)教授指导下,进行 “基因技术伦理”的博士论文撰写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2004年11月-12月,为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The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ENS)哲学系的访问学者,在哲学系Claude Imbert教授指导下,展开“科学时代的宗教:从冲突到对话”课题的研究。
社会兼职: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南方中心伦理部副主任,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自1988年起长期从事文化哲学,科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本校计划内班次主要授课《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研究》;《引导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科技创新》。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科技哲学》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现代科技概论》、《西方政治思想史》。参与编写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2001年版),《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1999年版)
目前正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度上海市委党校校级课题;参与2004年度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和两项2003年度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出版译著《真该早些惹怒你——关于科学、科学家和人性的随笔》(2004),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世界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有多篇被《人大资料复印资料》转载。

治学格言:

科学家的艺术首先在于发现他自己是一个好学者。

联系方式
电话: 64363041 转 81021


教学及教学研究情况:
(1) 从事专业教学和承担的主要课程
本校计划内班次主要授课:“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研究”;“引导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科技创新”。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科技哲学”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现代科技概论”、“西方政治思想史”。
(2) 教学研究成果(含教材编写)
参与编写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2001年版),《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1999年版)

 

科 研 情 况:

(1)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
(1)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因技术之伦理研究”(项目编号04BZX055)
(2) 主持2002年度上海市委党校校级课题“科技创新与文化”
(3)参与2004年度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纽约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案例研究 及对上海的启示”(项目编号:046921009)、参与2003年度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主要标志和成长运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36921012)、参与2003年度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非共识项目的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036921014)
2)发表科研成果及社会影响:
自1988年起,长期从事科技哲学、科技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译著《真该早些惹怒你——关于科学、科学家和人性的随笔》(2004),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世界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并多次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相关刊物转载。其中,主要有
(1) “略论德弗里斯重新发现分离定律的方法论特点”《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转载。
(2) “略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方法论特点”《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的《自然辩证法》转载。
(3)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与社会科学的多维化”《上海社会科学》(1995)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转载。
(4) “略论德弗里斯图突变论在进化思想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转载。
(5) “略论人工自然的控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转载;
(6) “原创性思维的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7) “学科交叉的神韵”《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
(8) “科技创新集群化: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趋势”《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转载;
(9) “马克斯·佩鲁茨:科学不是一种平静的生活”《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
(10) “基因决定论的伦理审视”《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哲学,科学与文化
主要学术观点:
(1)科学技术创新是创新文化的产物,是对自然的再创造
作为一种充满思想活力和创新魅力的活动,科学技术创新也像艺术一样,并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而是对自然的再创造。科学家与作家、音乐家以及艺术家一样,都拥有创造力这一共同特性。因此,如同艺术创造一般,科技原创并非某种计划的结果,而是创新文化的产物。正唯如此,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发展,不仅使科技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对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变革提出了挑战。
(2)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主旋律。
文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文化的进步必然包容当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主旋律。当代的科技创新在与文化、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和主动的角色。于是,推进科学技术的合理发展,实现“科学研究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这一最高目标,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责任,也需要社会文化的创新。
(3)科技创新过程中高于其他一切行为的准则是重视人
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话不仅反映在对于当代科技发展成果的伦理和文化之争中,更多地则通过各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体制的保证,体现着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和维护。事实上,面对处在日益技术化环境中的人,如何寻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终极完善,如何实现对人之地位的重视,始终是科技创新过程中高于其他一切行为的准则,也是将人的价值重于科学、技术或经济特性的基本落脚点。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