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把好生源关。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为保证生源数量和提高生源质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让广大考生全面了解学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由于宣传到位,近几年,生源遍布各地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此外,学校坚持对考生思想品德高标准、严要求,录取时实行思想品德一票否决。
二是加强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外语类研究生的人文素养,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学校为研究生开设了选修课以及综合性专业课。学校规定专业课22个学分中跨专业选修课为2个学分。为缩小外语专业研究生与其他文科学生在文、史、哲方面的距离,学校利用校内外师资为研究生开设了人文学科选修课,学校还为研究生安排图书检索选修课,提高图书查询和研究能力。
三是开展学术活动。学校从2000年开始,明确规定研究生在中期考核时必须发表过一篇论文。学校在2000年、2001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三届研究生学术节,出版了两本研究生学术论文集,共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两年多来,研究生在《外国语》、《中国翻译》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50余部,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近百人次参加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1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四是重视德育工作。学校研究生德育工作不仅在机构建制上实现了统一管理,而且建立了一支既有较强理论素养、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学校还动员和引导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德育工作,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合力。目前,研究生思想稳定、积极向上,党员比例已近50%。
五是改革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学校严格把好论文评阅关,坚决取消不按时提交论文初稿的研究生学位申请资格,并在评阅过程中坚决淘汰不合格的论文,杜绝论文抄袭现象。为了确保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公正客观,提高论文质量等学校接受专家咨询会意见,决定答辨前采取“双盲形式”进行评审,即送审论文不得出现作者和导师姓名,由学科点进行编号,同时评审专家名单也保密。
从1998年的234名到2004年的1100名,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年均扩招30%的速度打造其研究生队伍,并拥有了19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如何在研究生扩招的情况下,确保并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着力造就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外为此大胆探索,不断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和社会效果,受到了教育部领导、上海市教委和有关各方的充分肯定。
学校领导和从事研究生培养的有关部门清楚地意识到,只有采取好的招生制度,才能选拔出有研究潜力、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生源;只有推出好的培养制度,才能激励好的学风,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学校早在1998年即推出了研究生招生改革措施,推行了严格的复试程序,考核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
实现从单向型的外语人才向复合型、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是上外作为一所多科性语言类高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学校把建立研究型教学体系作为变革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教学改革中不仅强调课程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研究生人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研究生在注重保持自己在外语上的比较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拓宽了知识面。此举有效地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对学科前沿信息敏税的捕捉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炼认为,上外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在保持语言强项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强化创造力,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而思维方式的优化与否也是影响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导师”征文活动,共有25位导师榜上有名,促进了教书育人工作。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师资资源,为研究生开设了多门人文学科选修课和文献检索课。从2000年启动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和专著出版计划,至今已出版或即将出版教材和专著达1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