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英语学院举办以“叙事隐喻与隐喻意象——约翰·济慈十四行诗刍探”为主题的讲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2-13

2021年12月1日晚,孙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叙事隐喻与隐喻意象——约翰·济慈十四行诗刍探”的讲座。孙毅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主编。在众多SSCI、CSSCI刊物上发表认知隐喻学、语用学和翻译学等方向论文80余篇。本次讲座中孙毅教授从隐喻—故事—叙事之间的三角支撑关系框架、隐喻意象解构与意象隐喻重塑、济慈诗歌创作的叙事隐喻理据考究三个方面展开。
讲座伊始,孙毅教授对讲座内容做了简要概括。他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约翰·济慈。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诗人独树一帜地用诗歌表达所感所思,其作品对英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文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十四行诗中富含多种隐喻叙事意象,这些意象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描摹出一幅幅萧索悲凉、凄美震撼的画面,折射出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传递了诗人对舒适恬静生活的向往。之后孙教授讲到,本次讲座聚焦于济慈十四行短诗,以隐喻意象为视角,以叙事为途径,以意象链构建为手段,以著名翻译家屠岸《济慈诗选》为语料来源,结合当代隐喻学理论,着重分析诗歌中的叙事意象,在研究济慈诗歌的同时进一步阐明隐喻与故事、隐喻与叙事的相互关系,阐释隐喻叙事的认知、情感和语用三重功用。
孙教授这样解释隐喻与故事的关系:故事是以广泛的文化和文学符号为特征的隐喻细节,通过框架结构使听众产生共鸣。故事是延伸的隐喻,叙事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寓言故事是叙事形式和隐喻过程的结合。尽管隐喻性描述在感官、情感、审美和价值观中占据主导地位,促使人们更加容易地认知世界,但是故事情节的再现功能优先发生在行动领域和时间价值上。
隐喻和叙事的关系表现为:其一,叙事往往基于隐喻。其二,隐喻使叙事变得含蓄。叙事修饰和隐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隐喻本质上是表意的、形象的、行为的,甚至是心理的。由隐喻派生而来的意象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叙事话语作为延伸的隐喻,包含隐喻性叙事情节,用广为人知的现象描述鲜为人知的现象,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
孙教授认为意象大致被分为以下九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人物意象、实物意象、山谷意象、颜色意象、感觉意象、天体意象与神灵意象。
孙教授强调,隐喻和意象在叙事过程中与人类体验发挥交互作用。抽象的时空维度传输到人体感官,与人的思维与精神产生认知互动,从而使人全方位体悟抽象的对象。诗人将涉身体验服务于诗歌创作,以各种触发人体神经元的隐喻意象来传递思想情感,借助叙事策略对源域语言的修辞特征消化吸收,进而用靶域语言替换这种隐喻,加速隐喻意义的再生。
图像是一种事实,图像所表现的即是意义。诗歌所表达的绝非每个词语、句子的简单聚合物,而是诗歌整体意境的图像。隐喻意象在叙事背景中产生的图式打破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界限,实现了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跨越。
最后,孙毅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总结:隐喻是人类核心的认知和概念化机制。通过叙事和隐喻,诗歌把日常概念融入隐喻意象,串联成一条紧密衔接的隐喻链。隐喻的认知特征有助于组织诗歌内容的基本信息,情感特征引导读者评价信息内容,语用特征引导诗歌文本的语篇动向,巩固诗歌的文体结构。
叙事、隐喻和诗歌意象密不可分,隐喻阐述并澄清叙事故事中的特定观点,叙事则在某些情况下借助隐喻阐释诗歌意象,在不相关的隐喻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二者休戚相关。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通过连麦或是文字形式积极提问互动,并且纷纷表示孙毅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

相关话题/图像 语言 过程 英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