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石泽研究员作客欧亚研究前沿讲坛,分析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调整及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19年4月29日上午,应上海外国语大学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的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使馆参赞、前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参赞石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作了题为《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调整及影响》的专题讲座,包括欧亚班在内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等单位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石泽研究员提出,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发展始终起着主导性的影响。俄罗斯在中亚具有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等利益,与中亚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特殊,要理解中亚的发展与变化必须要考虑到俄罗斯对中亚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还反映了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政策的变化,研究俄罗斯对中亚政策也为考察俄罗斯整个外交政策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正式讲座中,石泽研究员首先就俄罗斯中亚政策出现的重大调整进行了介绍。一是经济合作比重明显增加(地方合作、投资、核合作、收购能源公司股份等方面);二是移民政策松动(新移民构想出台、大赦等方面);三是军事合作升级(整合在吉、塔的军事基地、优化基地功能和设施、对乌、吉、塔装备更新等方面);四是人文合作力度加大(传统联系的优势和杠杆;分校、校长论坛等的建立);五是选择合作伙伴淡化盟友意识,以利益为先;六是奉行更为均衡的地区政策,在重点抓哈的同时,政策向乌兹别克斯坦倾斜(地位凸显、中心、反恐)。
石泽研究员认为,俄罗斯中亚政策出现的重大调整反映了俄罗斯探讨与中亚国家新的合作模式,体现了灵活、务实、平衡的特点,有利于俄罗斯补短板、增加对中亚国家吸引力;有利于达成俄罗斯加强安全和军事合作(武器的现代化、军事基地建设等)、推进天然气石油电力项目、巩固一体化机制和主导地位等目标。
随后,石泽研究员分析了俄对中亚国家政策调整的缘由。石泽研究员提出这揭示了俄罗斯从大欧亚空间的视野重新审视对中亚地区的定位(从自身安全及发展向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演变)。这些调整是为了制衡美加紧对中亚渗透5+1、与哈乌深化军事合作、拨款增加、警惕美插手中亚一体化进程。此外,调整也有出于防范阿富汗政局突变的考量。同时,中亚国家抱团取暖,聚拢倾向明显也是促使俄罗斯调整政策的重要因素;最后,政策的调整也离不开对中国在中亚影响力扩大后疑虑的增加。
接下来,石泽研究员就俄罗斯调整中亚政策的利弊条件表明了自身看法。石泽研究员认为有利面为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渐复苏,地区国家对安全担忧为俄介入提供条件;构建多边机制取得成效(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合组织、中俄印等);中亚安全问题尖锐,更有利于俄发挥自身在安全领域的强项;传统文化情节和联系便于俄与中亚国家开展人文合作(俄族因素、语言、思想舆论的影响)。
不利面为中亚国家对其他大国借助增多,对俄政策调整形成牵制;俄经济实力有限制约其对急需投资的地区国家的外交、实力与愿望之间存在差距;中亚国家对俄控制保持警惕和防范;美等西方国家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俄面临美及西方新一轮制裁和打压,处境不佳;俄无法消除大国主宰意识和势力范围理念产生负面效应。
最后,石泽研究员就俄对中亚政策调整的前景和影响进行了展望。石泽研究员指出,俄罗斯地区政策更加重视运用经济杠杆,对地区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应防范地区不稳定因素蔓延,尤其是阿富汗因素对地区稳定的冲击,同时也能展示俄罗斯在阿富汗问题的作用,对美国的阿富汗政策施加压力和牵制;将加强俄罗斯对地区形势的管控,进一步维护俄在中亚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将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挑战。美加强了与乌哈军事合作力度,获得里海港口的过境立足点。二是中亚国家近期重启域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相互间内生动力增加,但俄对此持消极评价。俄地区政策调整可能对中亚地区重现的一体化趋势带来不确定因素。2004年的中亚一体化被俄肢解,即因为俄难以接受被排除在中亚一体化进程之外。此外,俄罗斯的政策调整将为中俄美大三角关系演变带来新因素。双方在维护中亚安全、解决阿富汗反恐等问题上存在合作空间。
讲座结束后,石泽研究员回答了同学们的有关问题。石泽研究员有关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调整及影响的分析与思考为同学们研究中亚的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使同学们对中亚地区在俄罗斯以及欧亚地区的影响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欧亚班是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两院以及政治学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点的协同创新合作的结果,已作为子项目入选“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本次讲座为“欧亚研究前沿讲坛”第28讲。



相关话题/政策 军事